
LOT 846
明代 朱耷(1626-1705) 水仙
鏡心 水墨紙本
22×30 cm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鈐 印:
荷園(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朱耷》42印,269頁)
著 錄:
1. 胡光華 . 八大山人?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 [M]. 吉林美術出版社 : 長春 ,1996:265.
出 版:
1. 鈴木敬 .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 第一卷 [M]. 東京大學出版會 : 東 京 ,1982:A19-018.
2. 王朝聞 . 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 4 冊 [M]. 江西美術出版社 :南昌 ,2000:860-861.
3. 王朝聞 . 八大山人全集 第 4 冊 [M]. 江西美術出版社 : 南 昌 ,2003:860-861.
4. 八大山人?下卷 [M]. 人民美術出版社 : 北京 ,2003:137-138.
5. 八大山人畫集 [M]. 榮寶齋出版社 : 北京 ,2003:366.
6. 齊淵 . 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中卷 [M]. 人民美術出版社 : 北 京 ,2006:216

出版物
備 注:
王方宇先生舊藏;本件原為冊頁八開之一,全冊見《中國繪畫總合圖錄》。其中四開由王方宇先生家屬于 1998 年捐贈,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王方宇(1913-1997),學者、收藏家,海內外研究八大的權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輔仁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執教于耶魯大學、西東大學。與張大千、張充和、翁萬戈、班宗華相友善。
作者簡介:
朱耷(1626-1705),明宗室寧獻王朱權后裔,封藩南昌,遂為江西南昌人。清順治五年(1648)落發為僧,法名傳棨。一生字、號、別號甚多,有個山、驢屋驢、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號八大山人。坎坷的命運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及藝術創作思想,其繪畫作品中多寄托著對明王朝的眷戀之情。山水畫在宗法元黃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潤澤秀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勁拔荒率的藝術風格。花鳥畫在參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畫法的同時,又融入自己強烈的主觀意識,注重魚、蟲、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現,以象征手法表達隱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將自己的號“八大山人”四個字以草書體連綴寫,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對富于戲劇性變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無奈的感慨之情。他與同為明遺民畫家的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僧”。書法宗王獻之、顏真卿,淳樸圓潤,自成一格。
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朱耷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境界。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尤為突出,也最富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以其簡約拙厚及造型的夸張冷峻而獨樹一幟于清初畫壇。他無師自通,繪畫多是他心緒的曲折表白,嘻笑怒罵,沉郁頓挫,蒼涼而又厚重,一筆一墨便能直擊觀者心脾。“墨點無多淚點多”,鄭板橋如此解讀他的畫,雖不錯,卻不全面。因為八大山人亦有他歌笑的一面,特別是他生活稍有安穩的晚年,生活的美感常常被他發現,捧置案頭,儲存胸中,發諸筆端。
此《水仙圖》便是這樣,三葉二花,若歌若舞,著墨不多而翩然滿幅。帶著孤獨中的愉悅,一揮而就,沉著而又飛動,左上濃墨的花芯,在清冽靜寂中躍出無限生機,三筆二筆,遠勝庸工的千筆萬筆。此幅為王方宇先生舊藏,原為一本《花卉八開冊頁》中的一幅,冊中的另外四葉由王氏家屬于1998年捐贈予美國弗里爾博物館,更顯此幀之可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