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榮寶第四屆網絡文物拍賣會——翰林風雅·清代翰林書法專場將于5月8日10:00—5月10日10:00開啟線上預展,并于5月10日10:00開拍,5月12日21:00結拍。
斯文于翰林 至樂寄風雅

大清翰林院署圖
翰林是我國古代官名,一般是從明、清科舉考試的進士中選拔。 翰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為專職,到了明代翰林學士作為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并備皇帝咨詢,實權已相當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設置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翰林院的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屬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官員,這些統稱為翰林。

翰在字典中的解釋是:“長而硬的羽毛,古代用來寫字,后來借指毛筆、文字、書信等。”翰是會意字,最早見于戰國文字。《說文解字》:“翰,天雞赤羽也。從羽、倝聲。”表示與飛鳥相關。

翰林院設置的歷史,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后,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于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于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實權。到了晚唐以后,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后成為正式官職,并與科舉接軌。明朝以后被內閣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等,晚清的何紹基、曾國藩、李鴻章、徐世昌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選翰林院被稱為“點翰林”,是非常榮耀的事情。翰林學士不僅致力于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更踴躍參與政治,議論朝政。

由科舉考試到翰林院,由翰林到朝臣是科舉時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學說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表現。翰林自然是世人羨慕的飽學之士,學富五車,并且大多數翰林都是書法家,他們的書法潛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種翰林書風, 對當朝書壇影響巨大。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在“學而優則仕”的科舉選拔人才時代, 是對整個士人階層的引領;另一方面是鑒于翰林院的地位和翰林與帝王特殊的關系, 使得翰林們在領會帝王審美傾向上具有其他士人階層無可比擬的優勢。所以翰林書法形成了遒勁有力、瀟灑圓轉和雍容華貴的書風,具有正大光明的廟堂之氣。鑒于翰林有學養而具富貴氣的士人書法,所以當今好多有品位的樓堂會所、文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和書香家庭等,都喜歡懸掛市場價位暫時不高的翰林書法,從中得到士人的貴氣和藝術的滋養。

本次網絡文物拍賣會翰林書法專場精選了徐世昌、何紹基、張海若、潘齡皋、王垿、連捷、李福簡、劉書年、夏孫桐9位清代翰林的作品,有對聯、四條屏、條幅,適合您不同場所和不同位置的懸掛,屆時期待諸位藏友競得心儀之作。本場所有拍品均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作 品 賞 析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行書四條屏
145×38cm×4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張海若
楷書陸云詩抄
129×30cm 1939年作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說明:此作品附北京榮寶拍賣證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