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爺審美可以有多高級——清代宮廷玉器
日期:2021-05-13 16:43:25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乾隆爺審美可以有多高級——清代宮廷玉器
永樂2021春拍精心遴選數品清乾隆時期玉器珍玩,部分源自顯赫收藏。乾隆一朝提倡經典考據與古物仿摹,故仿古玉器盛行,其中一些作品還依《西清古鑒》之著錄,仿刻銘文。凡著「仿古」款作品,一般用料皆精,工藝均細,設計上追求造型與圖案之完美融合,仿古但不同于古。十八世紀清軍平定西北,巨碩玉料源源流入中原。乾隆愛好和闐玉,常作御制詩詠之,故而清廷崇玉之風愈盛;另有痕都斯坦玉器大量輸入,受其繁復華麗、善用鑲嵌風格之影響,乾隆一朝玉器氣息尊貴雍容,雕琢精湛別致,將中國古代治玉技法推至鼎盛。
銘:「御製詩 斜掠一條冰,品題難揣稱。圈圈點點里,直是佛心燈。」此鼻煙壺白玉制成,配翡翠蓋,玉質溫潤潔白如羊脂,細膩光潔,幾無瑕疵。器作寶月形,溜肩扁腹,造型端莊秀雅。壺身雙面淺陰刻雕琢,一面刻一折枝梅花,枝干勁挺,梅花點點,凌寒傲骨,別有意蘊。背面乾隆御製詩文《題鄒一桂五香圖·梅》(見《清高宗御製詩三集》卷一,頁16,<梅>):「斜掠一條冰,品題難揣稱,圈圈點點里,直是佛心燈」。刻畫工整,不損玉質素雅潔白,詩文與梅花相和,點點冰梅,直是佛心,素雅清幽,耐人尋味。舉一相似類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白玉淺刻煙壺,見于《故宮鼻煙壺》,頁163。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法國前總統菲利?福爾(Félix Faure,1841-1899年)舊藏,此后家族傳承此一對青白玉山水人物硯屏,玉質瑩潤,雕工細膩精致;兩屏皆雕淡泊歸隱之主題圖景,分別為「尋仙訪友」與「秋江歸棹」;畫面層次清晰,布局嚴謹有度,刀工細膩豐富,刻畫清晰,疏落有致,人物生動栩栩如生。山水人物畫面寧靜優美,巖石挺拔嶙峋,林木柏枝彎曲遒勁;江水潺潺,祥云游蕩,亭臺樓閣、古松參天,展現出山林洞府間的靜謐恬淡,仿佛置身仙境,美輪美奐,使人陶醉,堪稱難得文房佳器。本品來源顯赫,為法國前總統菲利?福爾(Félix Faure,1841-1899)舊藏,此后家族傳承。銘:「和闐玉易致,量質琢方缾。詎詡昭華琯,常疑抱璞庭。雷紋明似篆,獸面宛呈形。玩物斯同否,旅獒訓著經。」估價:RMB 6,000,000 - 8,000,000美國女藏家芭芭拉·歌德·史密斯私人珍藏,于1950年10月14日購自日本橫濱 Yasukawa藝術品商店此觚玉質瑩潤溫厚,器形作仿古青銅器出戟方尊,侈口,外形呈四方式,古樸大氣。由上至下凸起八道出戟,用料奢侈,掏膛深勻。口沿刻五言御題詩「和闐玉易致,量質琢方缾。詎詡昭華琯,常疑抱璞庭。雷紋明似篆,獸面宛呈形。玩物斯同否,旅獒訓著經。」,著款「乾隆甲午御題」,落印「比德」,「朗潤」。所刻御製詩《和闐白玉方瓶》,見于《清高宗御製詩全集》四集卷二十,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方觚器面通身浮雕,上下兩部雕云雷紋,中間部分裝飾饕餮獸面。刀工流暢細膩,可謂精工巧奪。此觚造型紋飾皆仿商周青銅觚。觚原在商周時期為酒器,兼做禮器。而此作則在青銅器原有的莊重肅穆之上,更添溫和典雅之氣,可謂別有一番意趣。乾隆一朝提倡對經典的考據與古物仿摹,故仿古玉器盛行。工匠主要仿制古代青銅器,種類見有鼎、豆、尊、簋、觚等器物。其中一些作品還依《西清古鑒》之著錄,仿刻銘文。凡著「仿古」款作品,一般用料皆精,工藝均細,設計上追求造型與圖案之完美融合,仿古但不同于古。此方觚不單用料,做工俱佳,更為一件傳承有序的精品。它曾是美國女藏家芭芭拉·歌德·史密斯的私人珍藏。1949年,芭芭拉加入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隨軍駐扎日本期間,喜愛中國藝術的她逐步擴大自己的亞洲藝術收藏。這件玉器便是她于1950年10月14日,購于日本橫濱Yasukawa藝術品商店,并于1951年隨其它藝術品一并帶往美國。 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香港蘇富比2010年4月8日「重要中國瓷器與藝術」,編號1880白玉三足爐,玉質光潔,尺寸巨碩,爐耳處綴活環并雕臥鹿銜靈芝與香爐口沿相連,題材特殊,頗為珍罕可人;其雕工精美,拋光細膩滑潤,足見玉料上乘。爐身飾淺浮雕饕餮獸面紋,具仿古逸趣。宋代玉器形制仿上古青銅器,續至清代,工匠雖逐古韻,但時有創新。和闐、葉爾羌盛產美玉,十八世紀清軍平定西北,巨碩玉料源源流入中原。乾隆愛好和闐玉,常作御製詩詠之。此三足爐形仿商周銅鼎,比較清宮舊藏白玉獸面綴活環三足爐,一件爐頂作蟠龍鈕,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香港,1995年,編號60。另有一例爐頂琢狻猊,爐耳作獅頭鋪首銜環,原為蘇林庵珍藏,售于倫敦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編號331。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如意,古稱「握君」、「執友」或「談柄」,由笏和搔杖演變而來,魏晉時期為「捫虱談玄」之用,南北朝時又在戰爭中作為代麾指揮之物;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竹如意以麾進止。(《南史·韋叡傳》);至唐代以道教為國教,如意又與拂塵一起成了道士常設之物,并被賦予趨吉避兇之涵義,而日漸興起的佛教也以此物為法器。從魏晉至明,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文房玩賞之物。至清,因皇帝推崇,如意于清宮得以盛行,其中乾隆皇帝尤甚,其有詩云:「處處座之旁,率常陳如意」。此如意式樣優雅靈動,玉質溫潤如凝脂,瑩潤無暇,長近43公分,十分珍異;柄首作云葉式,以百寶嵌鑲粉色碧璽、碧玉及翡翠,并高浮雕仙桃瑞蝠,細膩逼真,愈增其富麗絢美色彩,悅目怡情;此裝飾風格當受痕都斯坦玉器繁復華麗、善用鑲嵌風格之影響,氣息尊貴雍容,雕琢精湛別致,堪稱乾隆朝同類如意之翹首。估價:RMB 1,200,000 - 1,500,000本品以白玉雕就,洗耳作蝠狀,洗內底心凸雕菊花與蝙蝠,寓意福壽如意。此洗雕工精進,滿富祥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