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807
吳冠中(1919-2010)新林
1988年
紙本水墨
68×137 cm
估價:RMB 6,800,000 - 9,800,000
題識:一九八八、吳冠中
鈐印:吳冠中印、八十年代
出版:
1.《中國當代美術家畫傳——吳冠中》,四川美術出版社,1989年
2.《榮寶齋畫譜——吳冠中(山水部分)》,榮寶齋,1991年,P35
3.《吳冠中國畫選》,中國藝術學會,1991年,P4
4.《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大英博物館,1992年,P89
5.《東方情思——吳冠中畫集》,斯民藝苑、一畫廊,1993年,P33
6.《吳冠中——叛逆的師承》,香港藝術館,1995年,P36、47
7.《吳冠中精品選集》,藝達作坊,1996年,P200-201
8.《吳冠中作品收藏集Ⅱ》,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P117
9.《吳冠中畫集(上)》,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P68-69
10.《生命的風景——吳冠中專集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P149
11.《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二)——來自全球華人珍藏》,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P58
展覽:
1.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大英博物館,英國,1992年
2.“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2011年
說明:
曾為好藏之——吳冠中新加坡美術館舊藏
我愛繪畫中的意境,不過這意境是結合在形式美之中,首先需要通過形式才能體現。用繪畫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這就是我藝術生涯的核心。吳冠中在寫生
吳冠中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承前啟后的人物,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油畫民族化”和“國畫現代化”這兩個課題,他用西方現代藝術的理念對傳統繪畫體系進行了改革,在中國畫中移植入油畫的空間感和色彩表現力,在油畫中融入文人畫的意境和趣味,使兩種藝術形式彼此滲透,有機結合, 開創出全新的視覺語言體系,賦予水墨畫一種當代文化精神,推動了中國現代油畫和水墨畫的發展。吳冠中大約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時開始接觸水墨畫,他早年 就讀于杭州國立藝專,受教于林風眠,接受了林風眠的中西 融合的藝術理念。在四十年代赴法國巴黎留學時,吳冠中受到了西方現代藝術和印象派的影響,以創作油畫為主。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由于受制于國內的政治環境,吳冠中的作品多為寫實主義風景畫。吳冠中創作水墨畫始于七十年代,他在重拾水墨畫后發現油畫、水彩與水墨的結合能夠獲得意外的效果,他開始在油畫中融入水墨畫的筆意趣味,同時他的水墨畫則帶有油畫的痕跡。
八十年代是吳冠中的抽象水墨畫成型的重要時期,在1983年的《風箏不斷線》一文中,他表達了關于具象與抽象的觀點:“從生活中來的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藝術形式,但仍須有一線聯系作品與生活的 源頭,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八十年代初,吳冠中開始在水墨畫中探索形式美感和幾何元素;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作品逐漸脫離與客觀物象的聯系,“已瀕于斷線的邊沿”;八十年代末,吳冠中進入了一個抽 象水墨的發展高峰期,這一時期的作品在整體構成和點線運用上,比八十年代中期的作品更加凝練與精巧,畫面愈加嚴謹簡潔,意境優美,《新林》即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吳冠中雖然一生都在力圖突破固有程式,追求形式語言的純粹性與自律性,但他也始終在作品中努力達到內在情感與外在形式的統一,即“風箏不斷線”。《新林》創作于1988年,樹是吳冠中最喜歡的題材之一,他曾在散文《說樹》中寫道:“作為郭熙的后裔,我永遠在探尋樹的精靈。”此幅畫中的白樺林在吳冠中七十年代的鄉土寫實主義油畫中經常見到,對于畫樹之法,他認為:“用素描或水墨表現樹可達淋漓盡致,但黏糊糊的油彩難刻畫樹的枝杈之精微”,因此他更傾向于用水墨來表現樹的細節。
畫面構圖十分簡單,在橫幅中展開,山坡上細瘦的樹木參差排列,前后錯落,疏密有致,遠處依稀有山巒。樹干均以水墨一筆寫出,用筆率意灑脫,不拘一格,筆勢中有干濕濃淡的變化,再以細長的墨線寫出枝杈,寥寥數筆即勾畫出早春樹木的風姿綽約之態。坡地上的長曲線與直立的樹木彼此交錯,交織出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幾何形。樹杈上隨意散落的濃重墨點,以及背景山巒上的不規則墨塊打破了直線與曲線所帶來的單調感,與地面上的幾何形相互映襯,彼此對照,形成了豐富的形式趣味。
吳冠中《白樺林》1981年
香港蘇富比 2019年4月2日 成交價:HKD 19,855,000
吳冠中的創作在八十年代以后從具象走向抽象、從色彩走向黑白,在他的畫中,原本最為簡潔的點、線、面,被賦予了最具活力的生命律動,原本最為單調的黑、白、灰,變成了 華麗的色彩。畫中橫的、豎的簡單墨線,是土地、是樹干,也是構成悅人交響的樂譜,而點綴其間的墨點,像樹葉,也像樂譜上的音符,既奏出了華彩的樂章,也搖曳出葉的婆娑印象。樹林也好,交響的歡唱也好,一切僅憑黑白墨趣,僅憑點線的動蕩,看似簡單的畫面有著極其豐富的聯想空間。吳冠中在創作中并不追求形象的真實,正如他在《風箏不斷線》一文中所表述:“形式應如不斷線的風箏,既不脫離具象世界,又不完全被具象所限制。”《新林》正是印證吳冠中的藝術觀點的一件作品,他將西方現代藝術的理念引入水墨畫,以點、線、面的造型元素對樹木的形象進行了重構,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出了“白樺無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的意態。整幅畫布局簡約而巧妙,點線縱橫交織,繁而不亂,華而不雜,既有現代構成之趣,又有文人山水畫的意境,堪稱吳冠中藝術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