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蘭竹菊四條屏 胡廷珍

鷹 胡廷珍

胡廷珍烈士紀念館內,蠟像作品再現崢嶸歲月。 孟 捷
王維勝
革命烈士胡廷珍(1902—1933),臨夏市人。中國共產黨在甘肅的早期領導人之一。
胡廷珍在革命工作之余,喜好寫作、精研書畫。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胡廷珍的大部分作品散失,只有王孝錫的五弟王干城保留的“冰清玉潤”四字書法作品和一幅中軸、四幅條屏畫作。2016年,這些作品回到了胡廷珍的故鄉。
1927年,胡廷珍曾化名林廷楨,在慶陽市寧縣太昌鎮西壕村王孝錫家掩蔽活動長達兩個月之久。其間,他書寫了許多對聯、中軸和條幅。還在窯洞墻上題寫了 “養鋒蓄銳”四個大字,抄錄岳飛“滿江紅”詩詞,以砥礪斗志。
1928年12月王孝錫犧牲,他的五弟王干城保存了王孝錫留下的書籍、文稿、文件等遺物。新中國成立后,王干城將其中的文件、學習筆記以及部分文稿捐給甘肅省博物館珍藏。1982年,王干城將王孝錫墨跡等資料交由烈士之子王維城保存。余下的古籍善本、字帖、拓片,交由長子王維璽保管。
20世紀80年代,中共臨夏州委黨史資料征集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員撰寫《大革命時期的中共導河特支》等有關黨史文章,有關人員聯系到了王維城、王干城等。
王干城認出有署名的“冰清玉潤”四字系胡廷珍所書。王干城回憶:1927年秋,胡廷珍和王孝錫接到指示,由武漢回西北堅持斗爭,先到王干城家住約兩月,胡廷珍寫字都是王干城磨墨,此四字系試墨時所書。
王維璽保管的資料共有41個序列257冊古書籍,還有不少書法精品、散藏寫卷、繪畫、碑帖拓片。2013年,王維璽注意到其中原以為是陳訚作品的畫作上,落款為林廷楨。發現這一點后,他想到父親王干城不止一次地說,胡廷珍在太昌期間,為同樣愛好書法的王孝錫留有一組書畫。經有關專家對畫作進行認真研究,鑒別,綜合多方面因素認為畫作是胡廷珍所作。
整組畫作由中堂《鷹》和梅、蘭、竹、菊四條屏組成。紙本手繪,中堂長112厘米,寬64厘米;四條屏長65厘米,寬27厘米。雖歷經80余年,保存尚好,每幅畫中均有作者書寫的題字。
中堂《鷹》題字是:“神鷹獨立,時在仲夏之月下弦,幕意于東窗之下晉陽書齋,子丹林廷楨涂,以應孝錫二兄老先生。”
梅屏題字是:“梅花卷:花有清香月有影,時在夏月下弦幕意于東窗之下子丹涂。”
蘭屏題字是:“蘭草卷:一種幽香信手栽,不占雨露四時開。根深葉茂花常在,滿紙清香蝶不來。”
竹屏題字是:“竹卷:竹容花清且雅,時在夏月下弦子丹涂。”
菊屏題字是:“菊卷: 秋菊丹桂香千里,幕意于東窗之下,子丹林涂,應孝錫二兄大人雅囑。”
梅蘭竹菊歷來是國畫創作慣用的素材,胡廷珍在畫作中用“四君子”表現了正直的氣節、高尚的品德和純潔的思想感情。而中堂《鷹》,長頸伏伸,側目而立,長喙如鉤,翅膀微微抬起,似欲俯沖而下。層層羽毛,如披鎧甲。爪下松樹,枯藤盤纏,蒼勁挺拔。畫面濃淡相宜,枯潤相間,雄鷹追求光明、自由的精神躍然紙上。
2016年9月28日,王維璽將胡廷珍遺作中軸一幅、條屏四幅捐贈給胡廷珍烈士紀念館,后由臨夏市檔案局珍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