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玉蘭和她的作品。





日前,第十四屆中國(蘭州)藝術品收藏博覽會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展會上,古玩字畫、珠寶玉器、茶藝茶葉、陶瓷紫砂等各種藝術品琳瑯滿目,展現出了藝術家們高超的工藝水平。這其中,有一種藝術作品尤其受到了大家的欣賞和喜愛,那就是由蘭大附中馬玉蘭老師繪制的石面畫。
A 栩栩如生,賦予不同的靈魂
一說起石頭,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冰冷、平凡,但它們卻在馬玉蘭的手中變得溫暖而有靈性。
馬玉蘭是天水市清水縣人,現在是蘭大附中的高中美術老師。已有20多年繪畫創(chuàng)作經歷的她,自小便展現出了對繪畫的喜愛和天賦。從初中開始學習到成為蘭大附中的美術老師,在繪畫這條藝術道路上,馬玉蘭一直沒有停止追求的腳步。
作為美術老師,馬玉蘭重點致力于的是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她曾經教同學們在文藝衫和帆布鞋上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讓很多學生由此愛上了畫畫。后來,受到從事石藝加工的丈夫啟發(fā),馬玉蘭開始了石面畫的創(chuàng)作。
“從2018年底開始畫石面畫,我就迷上了它。”4月14日,在放滿石面畫的家里,馬玉蘭對記者說。“我覺得每一塊石頭都有它的靈性,只要能利用好,就會賦予它不同的靈魂。”
呆萌乖巧的小狗,慵懶可愛的小貓,悠然游弋的魚群,還有似乎下一秒就會飛走的小鳥,馬玉蘭的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巧妙的構思和精美的細節(jié)令記者贊嘆不已。她的畫以原石的紋路為基底,賦以傳統工筆和西方油畫的技藝,讓普通的黃河石呈現出靈動的質感。在觀賞到馬玉蘭的石面畫之前,記者也曾見到過其他人繪制的石面畫,但馬玉蘭的作品,更給人新奇奪目的感覺。
“我畫石面畫與別人不同的是,更加注重結合石頭原有的造型進行整體創(chuàng)作。”馬玉蘭說,她在畫石面畫時,會盡量保持石頭原有的形狀,不會進行打磨切割,一來是出于對自然產物的熱愛和尊重,二來也能使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更獨具氣質。而為了能挑到滿意的石頭,馬玉蘭和丈夫經常去黃河邊撿石頭。聽說臨洮的黃河邊石頭好,他們就往臨洮跑;聽說四川的長江石好,又跑去四川收購長江石……在尋覓石頭的過程中,馬玉蘭也體驗著另一番創(chuàng)作的快樂。
B 傾注感情,賦予更深的意義
除了通過石面畫賦予石頭靈動的氣質,馬玉蘭的一部分石面畫作品也體現出對親情愛情的熱愛、對社會動態(tài)的關注和楷模人物的致敬。
“這幅作品是我在2020年3月創(chuàng)作的”,在介紹作品過程中,馬玉蘭拿起一塊名為“渴望”的石面畫對記者說。“那時候正值疫情高峰期,許多人都被隔離在家,孩子們也只能整天待在家里,于是我就畫了這幅小孩用渴望的眼神扒著窗戶看外面的畫。”
馬玉蘭畫的人物畫不多,其中吸引到記者的,還有一幅鐘南山的肖像。“鐘南山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和英雄,我畫這幅畫是為了表達對他的崇仰之情。”馬玉蘭說。
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又有巧妙的藝術構思,馬玉蘭的石面畫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模仿與求購。對于這些馬玉蘭感到很欣慰,她說不論模仿也好,求購也好,都說明了她的石面畫是有價值的。對于模仿者,她耐心點評指導,而對于求購者,馬玉蘭卻總婉言拒絕。“我畫石面畫是出于對藝術和自然的熱愛、尊敬。這里的每一幅畫都傾注了我的感情,它們就像我的孩子。我現在就想潛心創(chuàng)作,等作品更加成熟的時候,做一個專門的展覽”。
在傳說中,“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勤奮者以收獲”,而這種傳說變成了真實,馬玉蘭靠著石頭展現出自己的智慧與天賦,也獲得了肯定和贊譽。對未來的創(chuàng)作,馬玉蘭說,現在全國繪制石面畫的人很多,但在蘭州卻沒有多少,她想將石面畫這種藝術形式進行更廣泛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石面畫。
文/圖 記者 沙金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