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
傅抱石是其間中國繪畫史上非常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之一,其人物、山水、花鳥都有極高的成就,尤其在山水方面頗有建樹,構成山水畫新風貌,為當代繪畫創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在藝術觀念上,傅抱石早期曾深研傳統,向古人學習傳統技法和理念,對石濤尤其崇敬,并因此改名為“抱石”。石濤是明末清初極具有影響力的大家之一,其藝術理念就是借古開今,反對泥古不化,提倡深入自然,變古法為我法。傅抱石繼承了石濤的藝術主張并提倡藝術家應該創造性地在古人已形成的體系上傳承創新,其在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之后,揚棄了傳統程式化因素,并選擇性地吸收了外來藝術,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

傅抱石在寫生
傅抱石在日本留學回國后曾深入川蜀地區寫生,使其產生從師古人到師造化的轉變。這個階段他深深感受到程式化的傳統章法無法表達出自己心中所感的山水,同時此階段也是他打開思路走向融貫中西的關鍵時期。傅抱石對師法自然做出過這樣的論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有助于理解傳統,從而正確地繼承傳統,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夠創造性地發展傳統。”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傅公集傳統經典于一體形成一套新的筆墨結構體系,即“抱石皴”。“抱石皴”即在運筆時加大力度利用筆根及散開的筆鋒橫揮豎掃、信筆揮毫,把毛筆的性能和潛力發揮到極致,破筆亂皴之畫初看似粗頭亂服,不守規矩,然而線條在痛快淋漓間又含蓄微妙、亂而有法,整體風格和諧統一。打破了傳統章法的局限性,成功形成了一套新對的表現技法。其山水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同時又靈活變通、博采眾長,筆下山峰高下、山脈勾連,樹木參差,筆下人物明麗、線條流暢、妙于設色。皆是草草著筆,均是天機。

LOT 931
傅抱石 (1904-1965) 江山多嬌
1965 年
立軸 設色紙本
33×45.5 cm
估價:RMB ¥ 6,000,000 - 8,000,000
題識:一九六五年一月,抱石寫。
鈐印:傅、乙巳
出版:1.《三石選集》,頁298-299,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臺灣),1990年版。2.《傅抱石全集·第五卷》,頁254,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版。
著錄:《傅抱石年譜(增訂本)》,頁473,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版。
來源:香港佳士得,1987年春季拍賣,Lot198。

傅抱石 江山如此多嬌,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下半部分,描繪近景山峰遮擋,遠景山嶺起伏,層巒疊嶂,山峰間以抱石皴自由點染,重墨點苔近處山峰,突顯遠近對比。畫面上部分,描繪松樹一角,淡墨刻畫上,輔以抱石皴勾畫松針,再以濃墨點苔,濃淡干濕結合運用,一株高峰斜出的松樹躍然紙上。遠處以紅色染霞云,與近處的松石形成了虛實的對立。布局平中求奇,只刻畫山石與松樹一角一邊,就使觀者如凌云之頂,極具生活經驗,可見畫家在山水創作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LOT 932
傅抱石 (1904-1965) 撫琴觀瀑圖
鏡心 設色紙本
33×46 cm
估價:RMB 1,200,000 - 1,500,000
傅抱石擅長畫山水,受清朝山水畫家石濤的風格啟蒙,在前人「皴法」基礎上,創造出獨特的「抱石皴」,即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將水、墨、設色三者密切結合,用散鋒亂筆表現山石的結構。此幅《撫琴圖》中,一高士坐在崖邊撫琴,身前就是一簾磅礴的瀑布,瀑布和山石以氣勢取勝,自然天成,近觀更發現潑墨揮灑,筆致放逸。

LOT 933
傅抱石 (1904-1965) 湘夫人
1947 年
立軸 設色紙本
74×40 cm
估價:RMB 2,500,000 - 3,500,000
題識:施母俞太夫人古稀榮慶,丁亥冬月金陵舍寫,愚侄傅抱石拜祝。
鈐印:傅、抱石之印、往往醉后
著錄:
1.《海上名畫續集》(下),頁131,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
2.《施母俞太夫人開七壽詩畫集》,民國珂羅版,1947 年
說明:上款人“施母俞太夫人”為海派大家施南池母親。

施南池照片
1947 年,海上名家施翀鵬母俞太夫人七十大壽時,一百多位書畫家以書畫作品為其祝壽,并出版了珂羅版《母俞太夫人開七壽征詩畫集》,參與此次活動的有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吳湖帆、劉海粟、謝稚柳、俞劍華、張小樓、沈尹默、唐云、蕭俊賢、黃君璧、陳樹人、鄭午昌、陸抑非、賀天健、江寒汀、來楚生、朱屺瞻、徐邦達、馬公愚、黃保戉、王福庵、白蕉、陸丹林、錢瘦鐵、王個簃、陶冷月、吳青霞、汪亞塵、樊浩霖、戈湘嵐、張聿光、王濟遠等人,幾乎涵蓋了當時的整個書畫圈,傅抱石的《湘夫人祝壽圖》就是其中極為精彩的一幀。傅抱石以湘夫人為俞太夫人祝壽,從側面贊美其美好懿德,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湘夫人的情態如思如慕,面容凄惋,不見所思之人,似哀似愁,正與俞太夫人的身世經歷相符合。抱石先生的第一幅《湘夫人》繪制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至此畫繪制之時,傅抱石已經是處在精于繪制湘夫人的第四個年頭了。傅抱石筆下的湘夫人,顯然受到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影響,四十年代的作品臉面和眉眼都偏長,面容中帶有悵然若失的愁情。湘夫人,是傅抱石理想中的女性美的標志。湘夫人是先秦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屈原的作品《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湘夫人》,就是祭祀這位湘水女神的詩歌。根據古書《述異記》記載: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時死于蒼梧,葬在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堯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們追隨丈夫到沅湘,得知夫死而痛哭,淚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結滿了斑點,“斑竹”之名即由此而來。傳說后來二位娥皇、女英,成了湘水的女神。后世的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諸種傳說,均源于此版本。

LOT 934
傅抱石 (1904-1965) 群峰卓筆亂云收
1943 年
立軸 設色紙本
75×38 cm
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


LOT 935
傅抱石 (1904-1965)西陵峽
鏡心? 設色紙本
132×150 cm
估價:RMB 8,000,000 - 15,000,000
題跋:
1.“抱石先生以軼事奇才,橫絕千古。昔鼎堂先生云,北有齊白石,南有傅抱石,以作抗行之評。竊以為南石或有過之,余嘗有浣溪沙詞評之:筆自清閑格自高,風聲腕底總蕭蕭,何須泥古學前朝,莫貶荊關崇董巨,煙云上古隔迢遙,我從日出看日潮。景仰若此。歲丁亥抱沖齋十翼范曾題傅抱石先生峽江帆影。”
2.“先父抱石此幀三峽圖,以其豪放恣肆之獨特筆法——抱石皴寫出三峽之崢嶸險峻 , 氣勢雄渾逼人,可謂無以復加矣。丙戌冬月傅二石拜觀并敬題于京華。”
3.“傅抱石先生峽江煙云之圖,雖未竟之稿,然氣象已具磅礴淋漓,絕非凡手可為也。畫中含潑墨、積墨為一體,莽莽蒼蒼,撼人心魄,即無款印,亦不減其妙也。丙戌小雪,蕭平觀識。”
鈐印:抱沖齋主、江東范曾、所思在遠道、傅二石、蕭平之、八萬里云馳飆作、神往

西陵峽(局部)
此畫以縱橫霹靂之勢,描繪三峽之險峻。在其自由舒展的構圖下采取截取式構圖形式,卻與傳統大不相同,一改傳統山水的布局方式,以極有個性的構圖取而代之。畫面被山體排滿,卻不擁塞,以近濃遠淡的筆墨安排山體的顏色,從左至右逐漸變淡,將觀者的視線逐漸引出。以大片濃墨渲染近處的山石,以特有的抱石皴勾畫山上的松林,使墨色厚重卻不顯壓抑。

西陵峽
主體山石呈方形,以一向右下角伸出的濃墨山岸打破方形的構圖,山頂則層巒疊嶂,郁郁蔥蔥,變化豐富。遠近山峽間的留白,以示三峽水川流期間。濃墨的山體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抱石皴,以散鋒、破鋒的用筆橫涂直抹、揮灑自如,墨色在筆跡下,由濃到淡,由濕至干,其筆墨運用酣暢淋漓并無定法可言,而無法則為至法,將勾皴點染不著痕跡地融合在一起,運筆時筆尖、腹、根并用,將毛筆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打破了傳統章法的局限性,給觀者一種雄厚恣肆、灑脫飄逸的審美感受。

LOT 936
傅抱石 (1904-1965) 二湘圖
1961 年
鏡心 設色紙本
19×51 cm
估價:RMB 600,000 - 1,200,000
說明:上款人宋振庭(1921-1985),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馬列學院哲學研究室研究員,華北聯合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中共延吉市委、延吉縣委書記。建國后,歷任吉林省政論文化處處長,中共吉林省委文教部、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教授、顧問,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宋振庭
宋振庭興趣廣泛,博覽群書,是當時黨內少有的學者型領導。他為人熱情,誠懇厚道,喜歡與畫家、收藏家交朋友,在文化界口碑極佳。1961年夏天,畫家傅抱石與朋友到東北寫生。宋振庭盡地主之誼,接待了他們,從此與傅抱石相識。此后數天,宋振庭與傅抱石多次暢談,他對傅抱石的畫做了一針見血的評論。傅抱石聽了,整衣鞠躬,說:“你是我的老師”。他倆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

LOT 1083
傅抱石(1904-1965) 四方神瓦當
鏡心 水墨紙本
46×34 cm
估價:RMB 200,000 - 300,000
題識:瓦當稱瓦頭,是指瓦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它有圓形和半圓形兩種。是我國古典建筑中的一種特有的裝飾物,瓦當主要起著庇護屋檐防風雨侵蝕,延長建筑物壽命的作用。除有實用價值外,它以整齊劃一的圖文橫列在建筑物的上部分,像一串美麗的項鏈,極富裝飾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絢麗輝煌。由于既實用而又美觀,所以千百年來,已成為我國古代建筑材料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瓦當的古典建筑,就算不上一個完美的中國民族式建筑。遠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代,建筑物上已出現瓦當,到了秦漢,更加光彩奪目。此為四神青龍紋瓦當也。也叫四方神。以驅邪避害祈求吉祥。一九六二年四月,獲觀于南京圖書館集古閣。燈下信筆記之。傅抱石。
鈐印:抱石之印、讀余
鑒藏印:南京圖書館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