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石窟窟頂西區北魏佛教寺院遺址航拍照片 云岡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5月11日電 (記者 胡健)云岡研究院推出的《中國與世界》系列展覽1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岡石窟博物館開展,展覽聚焦云岡石窟的歷史文化意義與世界意義,旨在推動文化遺產當代價值的闡釋與實現。

吳哥窟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本次系列展覽分為中國與世界兩個部分。中國部分由四個主題展覽組成。前兩個主題為“鑿石開山,因巖結構——云岡第3窟窟前遺址考古成果”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云岡石窟窟頂寺院遺址考古成果”,這兩項考古工作分別被評為1993年、201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第三個主題“真容巨壯,世法所希——曇曜與大像窟開鑿”則聚焦于云岡石窟最早洞窟“曇曜五窟”的開鑿。展覽以高僧曇曜的一生,串聯起十六國至北朝早期民族匯聚、文化融合的歷史。第四個主題為“隸楷之變,莫備于魏——平城與洛陽的魏碑”。展覽基于云岡留存的北魏造像題記,并攜北魏遷都洛陽興建龍門石窟中的造像題記共同展出,記錄了中國書法在這一多元文化匯聚時代所經歷的轉變。
本次系列展覽的世界部分圍繞三個主題,闡釋其世界意義。“發現斯瓦特”主題圍繞著位于中亞地區的斯瓦特;“重現高棉的微笑”主題則圍繞柬埔寨吳哥窟;“萬里茶道——從朝貢到商貿,以茶為媒的千年對話”主題則把目光聚焦在以茶為媒的中西交流上。

云岡石窟第11窟東壁太和七年(483)《五十四人造像題記》 云岡研究院供圖
世界部分以圖片展的形式,通過文化遺產照片,向民眾介紹和展示這些遺產地在研究、保護和利用等問題上取得的成果。云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張焯表示,云岡研究院策劃本次系列展覽,希望通過中國與世界的不同維度,推動云岡學的建設與發展。
作為北魏政權統一北中國后集中全國技藝和人力、物力所興造的大型石窟群,云岡石窟以典型皇家風范造像異于其他早期石窟。1961年,云岡石窟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