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樓閣的想象,袁耀扛鼎大作
日期:2021-05-11 16:25:17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仙山樓閣的想象,袁耀扛鼎大作
清代 袁耀(康熙 - 乾隆間 18 世紀)仙山樓閣圖估價:RMB 3,000,000 - 4,000,0001.《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書畫集》54 頁,2019 年廣陵書社出版。1.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2019 年,揚州迎賓館。

《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書畫集》,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現(xiàn)場袁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工畫山水、樓閣、界畫。畫風工整、華麗,與袁江并稱“二袁”。其精品有勝于袁江者。偶作花鳥,亦甚佳。袁耀繼承袁江的畫風,并稱“二袁”。繪事宗法宋人,精于界畫,兼善人物、花鳥。其山水樓閣,構圖繁復,場面宏大,局部精細入微。而“昭道”二字顯然是袁江希望他取得與唐朝畫家李昭道一樣的成就,并且以李昭道之父李思訓自喻。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以“青綠山水”和“金碧山水”聞名的畫家,被稱之為“大、小李將軍”。袁江讓自己的兒子以“昭道”為字,可以看出袁氏父子繪畫藝術所景仰、繼承的傳統(tǒng)及審美取向。在清代前期“文人畫”大為流行的時候,袁江、袁耀的繪畫在畫壇上是別具一格的。他們很好地繼承了前輩畫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有所創(chuàng)新。 技法上,袁耀的山水畫頗有功底。與宋元時期單獨表現(xiàn)建筑物不同,他筆下的殿宇樓閣,或以堅實的山巖為依托,或以浩森的江湖為背景,將建筑與山水緊密有機地結合,使雄偉壯闊的山石和富麗堂皇的建筑渾然一體。袁耀善于繪制神話傳說類的歷史繪畫,代表題材有《九成宮圖》、《漢宮春曉圖》、《驪山避暑圖》、《阿房宮圖》、《蓬萊仙境圖》等。憑著高超的的技藝,兼借一些流傳粉本、文字描繪,融合清代的建筑形式,把這種夢幻的場景再現(xiàn)于繪制,此種畫面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他超人的想象力。
《仙山樓閣圖》作于“戊午”,即乾隆三年(1738)。紫府為東華帝君校功行的洞天福地,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三島之間有紫府州,東華帝君別理統(tǒng)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圣,入虛無洞天之所。
繪崇山峻嶺,亭臺樓閣,以鬼面皴畫山水,山形脈絡皆有動感,如仰如臥,突兀怪異;畫中林木虬曲多姿,各盡情態(tài),形成動與靜、嚴整與活潑的鮮明對比,給人一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山水樹石和建筑主要安排在畫面的一側,另一側留出大片空白,形成了虛實的強烈對比。
畫面的經(jīng)營布置上,受南宋畫院馬遠、夏圭邊角構圖的影響。用筆上,則較多借鑒北宋李成、郭熙等畫家的筆法,注重于塊面體積感的表現(xiàn),筆觸靈活多變,干濕濃淡同時運用,形成強烈的層次感。在白云的表現(xiàn)上,都是預留出絹的顏色,形成一種自然的云煙繚繞的感覺。《仙山樓閣圖》亦代表了袁耀山水樓閣界畫的最高水平,山石愈大愈工,亭臺愈細愈精,可見繪者的功力之深,是一件可媲美博物館藏品的抗鼎力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