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肇始于漢代,歷千年,涌現青白、卵白、甜白、象牙白等名品,為諸多帝王雅士所青睞。永樂2021春拍精心遴選數品各朝最具代表性之白瓷珍品,可縱向全景式展現「中國白」之發展脈絡與藝術造詣。

LOT 13
明永樂 甜白釉玉壺春瓶
髙30公分
估價:RMB 5,000,000 - 8,000,000
來源:
傳美國私人收藏
白釉瓷器于永樂一朝達至鼎盛。該時期創燒「甜白釉」,為中國古代白釉品種之佼佼者。《陶錄》釋為甜凈之意,故名「甜白」;清宮記載或稱「填白」。玉壺春瓶之器形同樣于永樂一朝臻至完美平衡,瓶腹與頸口的寬度達成悅目比例,加之器形修整細致,不見封泥痕,故而永樂玉壺春瓶成為無數鑒藏家追求的珍品。

明永樂 甜白釉玉壺春瓶(局部)
此瓶器型周正,撇口,圓唇,頸部修長,溜肩,垂鼓腹,底呈圈足。整體秀美挺拔,曲線玲瓏。其胎體輕盈細膩;釉料經特殊加工,含鐵極低,石英顆粒與云母含量略髙,使視覺上呈現出與前代釉色偏米白的定窯瓷器或是泛淡淡青色的青白瓷截然不同的腴潤質感,如薄紗覆面,極為文雅;釉內微小氣泡致光線散射,使表面呈獨特柔霧光感。故而甜白釉既區別于歷史上邢窯、定窯、德化窯,比樞府窯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又不同于同時代及之后的景德鎮白釉,堪稱一代絕品。

LOT 19
明宣德 甜白釉暗刻云龍紋茶盅
直徑10.1公分
估價:RMB 1,500,000 - 2,000,000

明宣德 甜白釉暗刻云龍紋茶盅(局部)
甜白釉于永樂時期創燒,宣德年間賡續燒造,宣德甜白繼承了前朝釉質勻凈晶瑩等特點,但釉面較永樂更為肥腴。該器小巧精致,胎體輕盈,迎光可透,剔透玲瓏;外壁釉下暗刻云龍紋,雙龍身姿挺拔矯健,脛部飾蓮瓣紋一周。品相完美,尤屬難得。類例可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甜白半脫胎雙龍小碗,器形、紋飾相同,尺寸相近。類似的宣德甜白刻花小碗目前不見于國內外公私收藏著錄,較永樂制品存世更少,甚是珍貴。

LOT 15
清康熙 德化窯白釉鏤花筆筒
髙14公分
估價: RMB 250,000 - 400,000
筆筒直口圓唇,直壁,通體施透明釉,釉質肥厚而滋潤。胎體潔白堅致細膩,器身挺拔,線條流暢;其上鏤刻香草花卉圖案,花朵輕盈淡雅,枝葉錯落曼衍,玲瓏清雅,當為陳設賞玩之佳器。

LOT 16
清雍正 白釉暗刻云龍紋杯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髙4公分
估價:RMB 150,000 - 200,000
來源:
國營文物公司舊藏

《大清雍正年製》款
此杯直口,深腹下斂,矮圈足,胎體輕薄,造型小巧秀致,玲瓏可人。通體施白釉,釉面恬靜瑩潤,視如冰雪。外壁暗刻云龍紋,刻工精湛,線條纖細流暢,巧若天成。雍正帝對顏色釉情有獨鐘,多次令御窯仿燒前朝白釉瓷器,《清宮檔案》記載:「雍正四年五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太監雅圖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堯照樣燒造。欽此。」可見雍正帝對白瓷的鐘愛。

LOT 17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盤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17.5公分
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
來源:
1.美國收藏家舊藏
2.中國嘉德2011春拍「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玉器、工明清瓷器集珍」,編號4091
出版: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80

《大清雍正年製》款
此盤造型源自宋代漆器,取秋菊之形,盤壁呈盛放菊瓣狀,線條嚴整優美,胎質細致堅密,胎體輕薄,通體施白釉,光鮮亮潤,圈足形制與盤壁一氣呵成。底足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雍正帝對白釉器別有青睞,據造辦處檔案最早有關年希堯榷陶之記載,即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燒前朝白瓷。

LOT 18
清雍正 白釉梅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髙33.5公分
估價:RMB 6,500,000 - 8,000,000
來源:
1.Hugh M. Moss Limited Oriental Works of Art.,倫敦,1973年7月2日,價格5000英鎊
2.歐洲私人收藏
梅瓶,古代日常瓷器常見瓶形,唐代即有燒造,因口小僅容梅枝而得名,又以瓶體修長,稱?經瓶?;常作酒具使用,也可用來插花,以作陳設瓷,宋代后各朝各代都曾燒制,獨器身隨各朝審美有所變化。

《大清雍正年製》款
此瓶體修長,小口微撇,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微撇,器形挺拔俊秀,線條柔美起伏,盡現迤邐之姿;瓶身通體施白釉,瑩潤細膩;圈足,外底雙圈內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款,筆道精練有神,青花明快妍麗,實屬雍正官窯極品。

清雍正 白釉梅瓶(局部)
此瓶器型周正,曲線優美,施釉淡雅,反映出雍正時期白釉瓷器的高超水平,殊為難得。經查,各博物館及收藏機構幾乎不見雍正朝白釉梅瓶,僅于江蘇如皋市博物館可見一類例(高19公分),器型與此相比略小。另有斗彩類例,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斗彩纏枝花紋梅瓶(高26.3公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