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輝是“85美術運動”中的代表藝術家之一,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美術史學者高名潞稱他為“西南藝術群體”中的領軍人物,“是一個真正的不聲不響的存在主義者,一個不屑名利的生命體驗者。”與同時期的藝術家相比,毛旭輝顯得相當的人文主義,他拒絕復制生活圖景而一直趨向于用自省內觀的方式創作。他曾說過:“我的創作主要是反思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無論是采用象征還是隱喻的手法,這是我長期以來建立和遵守的藝術信念。”“85美術運動”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中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前衛藝術運動,對過去四十年的當代藝術影響深遠。這場藝術運動和當時社會興起的哲學、思想運動有緊密聯系,尤其是薩特的存在主義、尼采的生命哲學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這些成為藝術家討論的熱點,他們將這些哲學思考化為創作中的強烈激情,在畫布上宣誓生命欲望和身體的自主,以及無限制的創造性自由。毛旭輝的“紅色系列”就記錄了他在這個時期的一種生命狀態。呂澎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中認為:“如果我們一定要為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在中國尋找一個形象陳述人,選擇毛旭輝的藝術是不會過分牽強的。”LOT 1915
毛旭輝(B.1956)紅色人體
1984年
纖維板上布面油畫
97×84.5 cm
簽名: 毛旭輝1984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1.《中國現代藝術史(1979-1989)》,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年2.《2.新具象藝術——在現實和內心之間》,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年,P1063.《20世紀中國油畫圖庫 1980-1989》,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4.《中國油畫百年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年,P3825.《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P2116.《毛旭輝 MAO XUHUI》,程昕東出版公司,2005年,P157.《China! New Art & Artists》,Schiffer出版,2005年,P209.《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P14510.《20世紀中國藝術史》(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P72811.《MAO XUHUI 毛旭輝 1976-2007》,漢雅軒出版,2007年,P20312.《’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18913.《’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平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09514.《中國當代藝術家 第4集》(《毛旭輝:靈魂的守候者》),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年,P06115.《從西南出發 :西南當代藝術展 1985-2007》,廣東美術館出版,2008年,P4416.《川逝:大毛的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P4617.《1979年以來的中國藝術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P11018.《世界藝術》,2011年10月,NO.107,P04319.《中國藝術編年史:1900-2010》,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P101620.《中國百老匯》,2013年1、2月合刊 總第181期,P10621.《A History of Art: In 20th-Century China》, Somogy Art Publishers, 2013.10, P53422.《Histoire de I’art Chinois》, Somogy Editions D’Art, 2013.10, P53423.《中國油畫五百年.4》,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P25924.《20世紀中國藝術史》(第三版),新星出版社,2013年,P59725.《著影日常:毛旭輝藝術檔案》,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P09426.《百年中國美術史(1900-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岳麓書社,2015年27.《中國油畫史》(增訂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P29728.《毛旭輝:我就在這兒》,索卡當代藝術有限公司出版,2017年,P05729.《藝術當代》,2017年10月,第8期,總第137期30.《中國前衛藝術的興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1.《我的2019:毛旭輝個展》,索卡當代藝術有限公司出版,2019年,P13、39
重要著錄封面
展 覽:
1.新具像畫展,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上海,1985年
2.新具像畫展——南京巡回展,南京市衛生教育館,南京,1985年

新具像畫展,展覽現場,南京市衛生教育館,1985 年 7 月

新具象畫家和昆明畫家的合影
3.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2006年
創造歷史:中國 20 世紀 80 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展覽現場,2006 年
4.’85新潮——第一次中國當代藝術運動,尤倫斯藝術中心,北京, 2007年
5.川逝:大毛的藝術,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辦,炎黃藝術館,北京,2010年
6.毛旭輝:我就在這兒,臺北關渡美術館,臺北,2017年

2017年7月,“毛旭輝:我就在這兒”,臺北關渡美術館,毛旭輝在《紅色人體》前接受采訪
在所有一切偉大的藝術里,我們看到的是靈魂那感人的言詞,內心深層的撼動和頓悟,透過所謂形式,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自身精神的奧秘,那些區別于外部世界的內在真實,那些浮動在事物背后的幽靈。
毛旭輝一直居住在西南的昆明,保持了一種比較自由的創作狀態,西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生存條件、生活形態和人文性格形成了毛旭輝釋放心靈自由的藝術風格。1982年大學畢業后毛旭輝離開云南來到北京,看了一系列畫展,尤其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展覽令他心潮澎湃,粗魯的筆觸、強烈的主觀色彩非常適合表達他那一階段的內心感受。緊接著,1983年的昆明博物館又有了表現主義畫家蒙克的畫展,這進一步鼓舞了有志于藝術個性的毛旭輝。這一階段他開始瘋狂地喝酒,然后在酒后崩潰、壓抑、沖動的感覺放大后用畫筆表達自己的痛苦和迷茫,《紅色人體》就是這一時期的創作。這是毛旭輝在藝術上的第一次完全解放,相比之前的狀態,這時期創作的情感上也最神經質。他開始意識到一個藝術家的態度應該更加獨立,而不應當按照一種特定的政治標準創作,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的個人立場,甚至可以不涉及到社會、政治,就是畫普通的風景,畫個人的情緒,畫人性的那種生命感覺。
紅色人體
在《紅色人體》這幅作品里,毛旭輝以表現主義繪畫的語言方式宣泄著社會動蕩背后人們精神與心理層面的暗影,擺脫了當時西南藝術家們流行的鄉土寫實繪畫的影響。在這幅畫中毛旭輝以平面縮短透視視角表現了一個平躺的火紅的人體,因此人物的重心集中于身體的下半部。在這里性的指示如此強烈,藝術家將人體雙腿張開的陰部表現為三角形的黑色裂口,這也是整個紅色人體的視覺中心,似乎是體內撕裂力量的源起,伸展的雙臂雙腿也由這力量驅使,毫無保留的打開,相對于它的肢體姿勢人的面貌徹底模糊,而由乳房暗示出這是一個具有誕生和哺育生命的女性身體。紅色的人體在紅色的背景中像是在充盈著生命血液的子宮,又像是在徹底地燃燒,這是一個沒有文化身份的身體,一個完全基于生命意志的身體。
毛旭輝《紅色體積》,1984 年
毛旭輝這一時期創作的“紅色體積”和“紅色人體”強調的是生命力的擴張和潛意識的解放。1985年毛旭輝攜這一階段作品參加了上海“新具象”畫展,他也因此被稱為“新具象”的代表人物。關于“新具象”毛旭輝解釋說:“何謂新具象?即心靈的具象,靈魂的具象。”在這一階段情感釋放的、動作形態怪異的紅色具象繪畫里,這幅《紅色人體》無疑是最杰出的代表作。此作品在近三十個出版物中刊登發表,更加突出其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中的重要地位。在“85美術運動”中,毛旭輝也以這幅《紅色人體》奠定了西南藝術家群體的批判性、表現性和個體生命的精神內質,《紅色人體》正是毛旭輝對自己心靈的刻畫,將內心壓抑感受和對生命強烈思考進行釋放,他的詩人氣質和原始的、樸素的情感以表現性的意味折射出中國社會轉型期潛在的矛盾與沖突。作品針對的是人的“生命境遇”,是對人性和自由的追思,也是對精神失衡和漂浮無所歸宿的宣泄。

LOT 1916
毛旭輝(B.1956)昆明組畫?滇池的風
2020年
布面油畫
180×150 cm
估價:RMB 450,000 - 650,000
簽名:昆明組畫滇池邊的桉樹 毛旭輝 2020
此畫2012年畫成,并有展出和發表。2019年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20作了第二次修改,并更名為“滇池的風”。算作昆明組畫系列里。特此說明。毛旭輝2021年4月18日記。(背面)
五、六十年代的昆明,圭山紅土上用石頭壘成的房屋、綠色的松樹、黑山羊、牧羊狗、牛車和起伏的苞谷地,似乎能聞到云南煙草的味道。人物形象全部由那些皮膚被高原的紫外線燒焦、眼睛里反射著土地色澤的山民所取代。它們吸引我的除了拉丁美州與云南。類似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共同探討了那些風情各異的小鎮、邊遠山區的軼聞、古老的神話和傳說、原始的個性、粗獷的行為舉止后面的人類的命運,探討了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宿命和原始的動力,奇特的風俗與直覺與當代政治的騷亂混雜一體的魔幻式的現實世界。
近四十年的藝術活動中,毛旭輝從來沒有放棄寫生,他寫生人物與靜物,寫生風景,尤其愛畫昆明的人和景。毛旭輝說:“我為了認識對象沒有放棄寫生,這保證了我有能力去面對生活給我的那些深刻記憶,并有能力去竭力表現它們——竭力,因為這一切并不輕松。為了去接近一種感覺并沒有現成的套路可用,必須在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下去創作,去一張張的畫,去體會,去創造新的經驗,以把生活給予我的那一切表現為有力量的繪畫。”毛旭輝畫筆下的家鄉之城有別于旅游者的目光。幾十年來生活在昆明的記憶與親歷讓他畫筆下的昆明既有過去的影子,又有未來的想象。他畫桉樹、畫滇池、畫紅嘴鷗、畫三月花、畫茶花、畫昆明的老椅子,這些都是他心里覺得值得保留的東西,能刺激他很多想象和回憶,他甚至認為畫這些景色就等于是在畫他的經歷。

昆明組畫?滇池的風(局部)
這幅《昆明組畫?滇池的風》畫于2012年,并初命名為《滇池邊的桉樹》隨后進行了展出和發表。2019年毛旭輝對畫作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20年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并更名為《昆明組畫?滇池的風》,歸于“昆明組畫”系列。毛旭輝曾說過,滇池是昆明人靈魂深處的東西,但人們也在破壞它,七十年代他曾參與圍湖造田運動,繪畫如今對他來說是補償滇池的一種方式。在這幅《昆明組畫?滇池的風》里,岸邊的桉樹隨風飄搖,天空是湛藍的,而滇池的水比天空藍的更純粹。畫面的前景處是四艘彩色的小船,三艘正躺在岸邊,一艘似乎正要開船。如今滇池已是出名的旅游景點,滇池已經不允許游泳,寬闊的水面上也看不到三桅船的綽影,桉樹也一棵又一棵的在昆明消失掉了,但毛旭輝畫的滇池還是過去的感覺,有陽光、有微風、有桉樹、有湛藍的天和水,而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滇池的風從過去吹來,吹進畫面,吹進毛旭輝的回憶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