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專家:尚顥、王格非、王鵬、王媛媛

LOT 959
張大千 (1899-1983)文會圖
1941年
立軸 設色紙本
122×59 cm
估價:RMB?6,000,000 - 8,000,000
題 識:
仿韓晉公文會圖,寫似鼎臣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張爰,辛巳十月在莫高窟雷音寺,用清高宗御制仿宋淳化殿紙,劉文清柳汀仙舫墨。
鈐 ?。?/span>
張爰之印、大千
說 明:
上款 “鼎臣仁兄”即劉國漢,字鼎臣,河北獻縣人,曾讀過私塾,熱愛琴棋書畫,并喜收藏,對文物字畫鑒藏頗有造詣。而立之年即在北京、成都、西安、蘭州、敦煌等地開辦自己的商號,專營古玩字畫??箲饡r期,他在四川廣交文化界朋友,與張善孖極友善,故張大千前往敦煌時,張善孖即寫信拜托劉鼎臣幫助張大千,劉鼎臣亦不負所托,并與張大千成為莫逆之交。
說 明:
已編入《大千歸來——張大千書畫作品集》,四川美術出版社,2021年。
“文會圖”是歷代文人畫家所喜愛的題材,因而歷代都有名作傳世,用以現代考察古代衣著服飾、禮儀文明等歷史的最佳證據,也是畫家用以懷想魏晉風流人物、假托自我對文學盛會的向往之情的最佳載體。
張大千仿古臨習古人文會墨跡,最終創作此《文會圖》。此圖描繪了幾個文人墨客坐在石桌邊,可見一朱色衣著正面面對觀者的文人,正手執毛筆,在攤開的宣紙上正欲下筆,視線看向正對著的白衣文人,仿若正在交談,而在畫面右側石塊上,一藍衣文人正撫須思索,桌邊還站有一白衣文人,微攤首觀賞。畫面左邊則有一朱衣藍帽文人,坐于松樹與竹葉之間,以松竹來寓文人之氣節,高尚正直、堅韌挺拔,植之君子寓意文人之君子。松如傘蓋,仿若給這些文人開辟一個幽靜的空間,可安心交流文學雅事。畫家還繪一湖石屹立于眾人之身后,寓意文人之雅興與湖石文化精神。畫面中沒有多余的物象,所描繪物象都與文人的高潔精神精密相關。畫家還十分注重顏色的使用,沒有兩個相鄰的色塊使用相同的顏色,皆面面相對,在畫面的各個位置互相呼應:如畫面最左邊的朱砂色侍童,則與石桌邊的朱砂色椅子相呼應,顏色亮麗若用于文人身上則顯得不高雅,而用以表現座椅與侍童,則增加來畫面的活力,可見畫家對畫面的精心考慮。
大千此幅文會圖為仿韓晉公,韓晉公即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人。貞元初,官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繪畫遠師南朝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村風俗景物,所作《五牛圖》傳世,元趙孟俯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缎彤嬜V》中稱韓滉畫?!奥涔P絕人”,戴嵩畫牛學于韓滉,將戴嵩列入“畜獸門”,卻將韓滉列入“人物門”。“周侈傷其峻,張鮮忝其澹,盡之其為韓乎!” (程修己語)“士夫以謂(公麟畫)鞍馬愈于韓干,佛像追吳道玄,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韓滉,非過論也!”(鄧椿語)從此推知,人物方是韓滉繪畫體現造詣、成就突出的部分。

幅中衣冠服飾、衣著姿態以及須發眉目,描寫工致生動,力追中古技法,自多一種唐人風韻,更是大千懷想魏晉隋唐人物風流、并寄托自己雅興的載體。人物神情、動作的刻畫各各宛然,長幼尊卑、西賓東主一目了然。畫中作古松一株,松針秀勁挺拔,修竹數株,奇石相伴,松下作細草成團,并有石桌、迭石,五位文士頭戴幞頭,身穿袍服,正詩思文會,或持筆運思,或靠松凝想,或相對展卷,或捻須思量,情態各異。為烘托、活躍場景,又安排一書童側頭磨墨,神情可愛。翠竹之下,一紅衣童子侍立,用色彩調劑沉寂的氣氛。似有墨香隱隱,詩思涌動,溢于畫外。

唐 韓滉(傳) 文苑圖(局部)
本幅《文會圖》作于辛巳(1941年)十月,是年初,張大千已開始了敦煌之行,這是張大千藝術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于敦煌獲得的靈感和技法在此后的作品中都有極充分的體現,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紋飾和設色即可窺一斑,人物開臉亦得敦煌壁畫唐人法之妙。而上款人更和大千的敦煌之行淵源頗深:“鼎臣仁兄”即劉國漢,字鼎臣,河北獻縣人,喜收藏,在北京、成都、西安、蘭州、敦煌等地開辦自己的商號,專營古玩、字畫??箲饡r期,在四川廣交文化界朋友,其中就有張善子。1940年春,張大千欲前往敦煌,臨行前二哥張善子寫信給已在敦煌定居的劉鼎臣。劉欣然答應安排張大千的一切生活起居。1941年春,張大千攜夫人楊宛君、黃凝素,次子張心智,助手謝稚柳,以及弟子10余人赴敦煌,并親自去青海塔爾寺邀請藏族畫師攜手合作。這一批人吃住均在劉鼎臣家,張大千則與弟子去莫高窟、榆林窟、千佛洞專心臨摹壁畫。因莫高窟、榆林窟距敦煌縣城還有幾十公里路,其間張大千的衣食物品均由劉鼎臣派馬車、駱駝隔日運送。
此幅寫于莫高窟,“用清高宗御制仿宋淳化殿紙,劉文清柳汀仙舫墨”,紙墨珍罕,落筆心手兩暢,足見大千用心誠摯。敦煌兩年多的朝夕相處,張大千和劉鼎臣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除了物資生活上的協助,劉鼎臣收藏的古畫精品,也給大千以啟迪。其間,經劉鼎臣介紹,張大千還結識了當時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給張大千臨摹莫高窟壁畫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文會圖”這一主旨,用以記取二人敦煌之誼,實屬妥帖精妙。

LOT 953
張大千 (1899-1983)仿石濤山居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32×66 cm
估價:RMB 3,800,000 - 5,800,000
題 識:
1.我嘗于古人中羞稱筆墨,猶恐筆墨之難明。又于今人中不言至道,猶恐至道之難見。非古今之筆墨絕響于人也,因人絕響于古今也。是以至道之言不見,筆墨之用不明。亦嘗怪古人之不識非一方之不識也,古人之不言非一家之不言也。以一家言廣應天下,以一方之識遍寰宇,何以能之。古人自居一家,以天下為一家也。雖所見愈大,所行愈化,所識愈遠,所言愈近,所以亟稱不識,托形絕聞。我則不得不言之瑣瑣也。清湘大滌子極。
2.庚辰二月青城山中漫游。大千居士爰。試所制麻紙,闇然室墨。
鈐 印:
張氏季子、朱始有極、張大千、三千大千
題 簽:
大千居士仿石濤上人設色山水
出 版:
1.張大千1940年代畫展照片

張大千 1940 年代畫展照片
2.已編入《大千歸來——張大千書畫作品集》,四川美術出版社,2021年。
說 明:
張大千于1940年代曾在多地、多次舉辦畫展,此作應在參展之列,雖年代已久,卻由照片保留下珍貴的記錄。

LOT 956
張大千 (1899-1983)湘女垂袖
1944年
立軸 設色紙本
106×50.5 cm
估價:RMB?3,500,000 - 5,500,000

局部
題 識:
明月王郎曲,竹杖湘女謳。秋風零露下,襟袖欲生愁。三十三年元月,似楷元老弟兩教,大千張爰。
鈐 印:
爰璽、大千、游戲神通、摩登戒體

張大千《幽竹仕女》 1943 年(左)
張大千《白描仕女》 1946 年(右)
鑒藏?。?/span>
楊啟霖所藏書畫
題 簽:
張大千仕女。鈐?。簵顔⒘?/span>
說 明:
“袖海樓”主人楊啟霖為新加坡一代大收藏家,其“袖海樓”收藏自50年代開始集藏,迄今近半世紀,古今兼備,數量規模為新加坡當前中國水墨畫收藏重鎮。
出 版:
《袖海樓藏畫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出版物封面

LOT 957
張大千 (1899-1983)莫干山色
1935年
立軸 設色紙本
100×33 cm
估價:RMB 300,000 - 600,000

莫干山色(局部)
題 識:
新長龍絲出屋檐,曉云深處露風尖,山中四月如十月,衣帽憑闌冷翠沾,乙亥初夏莫干山仿大滌子,爰。
鈐 ?。?/span>
張季爰印、大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