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覽于香港舉行;2018年,重量級展覽“千載霓霞:鮑氏東方藝術館及竹月堂藏唐至清一道釉”于日內瓦舉行,堂主簡永楨在圖錄導言自述 “嗜古凡三十載”。時光荏苒,其收藏之旅迄今已逾40載。本季,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將隆重呈獻簡先生名下竹月堂藏品,其材質、文化背景涵蓋甚廣,必令藏家贊嘆!
誰知竹西月,皓潔在莎廳。
典出曹寅《月上歸至西軒》
簡先生坦言始終 “尤好中國單色釉”,在闡釋這一偏好時,他力言單色釉瓷器“純”,及其自古至今地位之超然。簡先生提到《論語》等典籍常將“純”與德高行雅等而觀之,并引述了《辭源》釋義:“純,不雜也。” 正是這份對單色陶瓷的熱愛,促使簡先生多年來捃摭不輟,其珍藏佳瓷薈萃,在私人收藏界享負盛名。

據簡先生憶述,其珍藏規模自1980年代末突飛猛進,及至1990年代,他在收藏界的人脈亦不斷擴充。徐展堂博士便是其同儕之一,簡先生于1995 年經其引介加入香港享負盛名的敏求精舍,與其他博識淵覽的藏家交流切磋。簡先生還提到,能結交北京的耿寶昌教授,以及上海已故的汪慶正教授,洵為不可多得的機緣。這兩位中國陶瓷學界的泰斗,對其收藏學養誠然裨益良多。

本季春拍呈獻許多出自鼎鼎大名的國際收藏。鐵銹釉雙耳簋式爐于1980購自仇焱之珍藏,而1986年買入的一對天藍釉盤乃趙從衍舊藏;雍正豆青釉盤則購于2000年,來自霍爾教授(Professor E.T. Hall)珍藏。簡先生及夫人李玉鳳曾造訪霍爾教授距牛津不遠處的宅邸,親睹后者按釉色分類的單色釉瓷器,其陣容讓人嘆為觀止。

拍品編號2996
清 十八世紀
鐵銹釉雙耳簋式爐
估價:港元 500,000 - 700,000




簡先生格外著重清代曾任御窯督陶官的陶瓷大師唐英(公元1682至1756年)之著述。唐英于1735年從景德鎮調任淮安關,臨行之際撰成《陶成紀事碑記》,這一文獻對簡先生啟迪尤深。此記資料翔集,羅列單色釉近40種。部份釉色珍罕之至,然而簡先生卻苦心孤詣、多方搜求,迄今縱未全亦不遠矣。
此次專拍不僅涵蓋了一些絕美的經典釉色,如雍正霽藍梅瓶和雍正銅紅釉高足盃,更囊括了一對雍正茄皮紫釉刻八吉祥紋盤,以及乾隆窯變釉方壺,最后一例應是仿燒宋金窯變釉鈞窯器。





拍品編號2992


竹月堂珍藏雖以明清之作居多,但也有一批年代較早(如宋元時期)的單色釉器物,這樣既可昭示工藝傳承,亦能彰顯學術界對高溫單色釉是何等推崇備至。本次拍賣將推出兩件相關的作品:一者是珍罕的宋定窯白釉盤,其菱口乃人工切削成型;另一例是元代翠青釉高足盃。


簡先生擅以治學之道看待收藏,深明為學切忌墨守成規,宜根據新的研究成果去蕪存菁,并要意識到百家之見各有所長,而且在既定情況下和特定時期內,已有的資料亦未必足以闡釋某件作品的所有特征。他亦坦言,即便藏家對藏品珍若拱璧,但充其量 “只是扮演保管人的角色”,這些作品終將易主流散。如此說來,現任物主只能克盡所能保存、輯錄和鉤沉拾遺,以供子孫后代參考借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