霋岳樓往事——馬宗霍先生與他的師友們
日期:2021-04-30 17:05:28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霋岳樓往事——馬宗霍先生與他的師友們
2021年春拍古籍善本部得馬宗霍先生舊藏十件,其間可見錢大昕、湯貽汾、陳三立、鄭文焯、曾熙、黃起鳳等人書畫墨跡,皆系首次現世,且均經馬宗霍手裝題簽,來源有緒。其中1922年曾熙題贈馬宗霍蒼松圖,于動蕩年代曾幾經易手,1947年又復歸馬宗霍,機緣可嘆。霋岳樓之師友情誼,歷數十載而如在目前,斯誠佳話。
馬宗霍(1897-1976)
馬宗霍先生原名驥,字承堃,號宗霍,湖南衡陽市人。近代著名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史學家、文學批評家、書法家、書法評論家。先生自1924年起以馬宗霍之號行,故世皆罕知其原名字者。

鄭文焯 題跋
大鶴山人金石題識
清晚期拓本
4軸 紙本
尺寸不一

錢大昕
隸書 七言聯
清寫本
2軸 紙本
29.5×127 cm

湯貽汾
枯木竹石圖
清繪本
1軸 紙本
42.5×85 cm
馬宗霍少年時入衡陽船山書院,受業于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王闿運,少年有成,學業出類拔萃,頗得王闿運歡心。馬宗霍后來從事樸學、小學研究取得成就,得益于恩師早年栽培。“真正傳湘綺經、史、詞章之學者,非李金戣輩,而為馬宗霍。”

曾紀澤
篆書 七言聯
清寫本
2軸 紙本
43.5×170.5 cm

符翕
石菊
清繪本
1軸 紙本
43×93.5 cm
1922 年馬宗霍與梅光迪、胡先繡、劉伯明、吳宓等在南京創辦《學衡》雜志,撰寫《國學摭譚》專欄,以倡導國學為己任。1924 年7 月,章太炎應江蘇省教育改進會之請,自上海赴南京講演。馬宗霍為南京教育界公推接待章氏的代表之一,因而得以結識太炎先生。馬宗霍倡導國學的主張與章氏以保存國學為保存民族之要的觀點不謀而合,因而深得章氏贊賞。承章氏主動示意愿納馬宗霍為其門人,馬宗霍于是攜束脩、持名帖,至章氏下榻之所行拜師之禮。

陳三立
行書 匡廬山居詩四首
近代寫本
1軸4頁 紙本
130×45 cm

曾熙
山水
1927年繪本
1軸 紙本
47×88.5 cm
馬宗霍就讀湖南南路師范學堂之初曾熙為該校校長,不過校長僅為曾熙掛名的兼職,馬宗霍并無緣與之相識。1920年馬宗霍離開湖南北上江蘇,當其時曾熙寓居上海,馬宗霍遂師從曾熙學習書法。

曾熙
楷書 六言聯
近代寫本
2軸 紙本
31.3×127.5 cm

曾熙
蒼松圖
1922年繪本
1軸 紙本
30.5×86.5 cm
馬宗霍祖上多代單傳,至馬宗霍之身竟有兼祧三房之責。一房所娶之婦未及迎娶而亡,因馬宗霍力辭續娶而作罷;一房娶衡陽曾氏,與曾熙為遠房同宗,以輩份論,曾氏為曾熙之族妹,故曾熙在贈馬宗霍的書畫作品中每稱馬宗霍為妹倩。一房娶安慶舒氏,名士彥,為安徽著名實業家舒鴻貽的侄女,畢業于金陵女子師范,當時任教于上海中西女學。馬宗霍與舒士彥成婚之時,章太炎撰篆書聯為賀,張善孖為婚禮主持人,張大千作絹屏花卉四幅相贈,出席婚禮或有所贈賀者如梅光迪、朱希祖、汪東、柳詒徵、胡小石、張默君、邵元沖、王伯秋、陳鶴琴等皆為學術、文化界名士,一時傳為佳話。
黃起鳳
壽松圖
1934年繪本
1軸 紙本
32.5×130.5 c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