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清雋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專場,五十余件拍品可大致分為三個篇章。一是色澤沉穆的紫檀家具和髹漆家具;二是黃花梨明式家具;三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氏家族后人的收藏專題。

Lot 4632
明晚期
黑漆百寶嵌嬰戲圖官皮箱
37×29×39.7 cm
官皮箱通體髹黑漆,運用玉石、琥珀、朱砂、螺鈿、青金石等百寶嵌工 藝鑲嵌嬰戲圖,富觀賞性。蓋頂鑲嵌喜上眉梢花鳥圖,箱門為嬰戲圖, 庭院中五位童子嬉戲,周圍有芭蕉、柏樹、賞石;底座飾一周拐子龍紋, 正中為一枚壽字。門上鑲嵌花瓣形合頁、面葉和吊牌,銅活璀璨,其上皆鏨刻花卉紋,工藝精細,與描金紋飾有機融合。


門內最上方安屜板,下為靈活排布的四具抽屜,存儲空間較多,實用性強。抽屜臉上以描金技法繪拐子紋開光,內飾纏枝蓮紋,線條曼妙流暢。屜板立面繪瓜瓞紋,門板內面以描金技法繪寶相花、蝙蝠紋,寓意進福、 幸福美滿,門框上則點綴梅蘭竹菊小朵花草,繽紛靈動。抽屜臉上的花瓣形護眼與花卉融合,設計巧妙,鈴鐸形吊牌方便使用。兩側面統一做工,以描金拐子紋飾整齊的開光,以百寶嵌工藝鑲嵌瓜瓞紋、荷花紋,并安 花瓣形護眼,卷云紋提環。背后亦以描金技法繪花卉紋。此官皮箱集多種裝飾手法,做工精致,工藝考究,圖案布局緊湊合理,實用觀賞兩相宜。

Lot 4667
明
大漆百寶嵌嬰戲圖方角柜
97×43×175.5 cm

方角柜通體采用髹漆、百寶嵌和描金技法,漆衣滿布流水斷紋,庭院中有一亭臺水榭,玉蘭花正茂,賞石林立,一群嬰孩嬉戲其間,對面一婦人坐于鼓凳上,嬰孩在側,旁邊松樹直立。另一位婦人正踏過小橋,中間的水面、水面上的水草因此被觀者注意到,可見畫面之間的有機連接。嬰孩身著五彩繽紛的衣服,天真爛漫。如此生機勃勃的場景以百寶嵌工藝制成,所用材料有綠松石、青金石、木、玉、壽山石、螺鈿等,一些細節如石側花卉、水上海草等以描金技法繪就。門框亦富有特色,以描金技法繪一周靈芝紋,其上等距分布螺鈿鑲嵌的螭虎龍,氣象蔚為壯觀。柜膛與牙板被整塊漆衣相連,其上繪三組博古器,瓶觚內插花,銅爐內為一枝靈芝。

門內髹朱漆,中央設一層屜板,屜板立面別致地以螺鈿鑲嵌花苞、花瓣。兩側上部為花瓣形開光,下部為長方委角開光,內以玉石、螺鈿、珊瑚等飾梅花、蓮荷、桃花、牡丹,象征四季花開,花開富貴。后背板髹黑漆,光素不飾。門板上鑲嵌蓮花形面葉、合頁和吊牌,其上鏨刻花卉紋,工藝精細。此柜頗富裝飾性,令人流連忘返。 參閱:朱家溍主編,《明清家具》(上)圖版173,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2002年,第204頁。

Lot 4636
清乾隆
紫檀描金花卉多寶閣
89×42×165 cm
多寶格紫檀制,內髹朱漆,兩側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飾描金花卉,背面亦是相同做法。正面設橫豎錯落、高低不等的五格,安透雕拐子龍紋或卷草紋的券口,紋飾精美細致,線條生動流暢,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中央安兩具抽屜,抽屜臉透雕纏枝花卉紋。

兩側面根據內部結構的不同分為相應的四段,飾描金花卉。背面髹黑漆。柜腿間牙板為透雕的拐子紋,間以花卉圖案,合理布局.此多寶閣,實用裝飾兩宜。

Lot 4640
清乾隆
紫檀嵌琺瑯御題詩三鑲如意
L:44 cm
此柄如意紫檀制,牛毛紋細密。三彎式,于冠部、腰部和尾端三處鑲嵌掐絲琺瑯,藍色地連 綿不斷的祥云中麒麟穿行,紅色、青金石色、黃色、紫色等,色彩斑斕,工藝精良,寓意祥瑞。琺瑯彩沿邊邊框浮雕一周纏枝菊,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因結構連綿不絕,象征生生不息。

柄身綜合運用透雕、高浮雕和陰刻技法飾“鶴鹿同春”,山水景致寫實生動,層次豐富,刀工嫻熟,細密繁復,立體感強。如意背面陰刻漆金御題詩:“御制”、“以天下養慶儀備居五福先繁祉應,臣于敏中敬書。”鈐印: “臣敏中、敬書”。詩文金燦有澤,在沉穆的紫檀地上分外醒目。整器做工考究,集鑲嵌、雕刻等工藝于一體,彰顯了乾隆時 期精湛 的制作水平。

題識中的“五福”和“繁祉”皆為多福之意。《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漢桓譚《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清代皇室酷愛如意,帝王坐臥之處常陳設如意,賞賜臣子也多用如意,節慶圣壽之際,各地官員也以如意作為獻禮,如清人姚之元《竹葉亭雜記》載“年節王大臣呈進如意,取兆吉祥之義也。” 乾隆皇帝對于吉祥瑞意的追求達到無可復加的地步,如意是其最為鐘情的器物之一。《清檔》中記載了其命內務府制作的各種材質的如意,如金銀、銅玉、瓷木、琺瑯等。 
Lot 4644
清早期
大漆描金花卉紋上格雙層亮格柜成對
82×42×182 cm
亮格柜一對,較為少見。方角柜式,通體髹黑漆,以描金彩繪工藝滿飾花卉紋,做工精致。上方兩層亮格,中間抽屜,其下雙開門柜,置物靈活。雙開門上的銅活亦鏨刻花卉紋,與描金花卉融為一體。

柜子的橫豎框架上均繪纏枝蓮紋,連綿不斷;亮格背板上繪花鳥紋。亮格下方 抽屜臉上飾卷草紋,四角以拐子紋填充,合理布局畫面。柜門門框飾一周回紋, 內為花鳥圖,梅花、菊花、玉蘭、牡丹等多姿彩,線條靈動,鳥雀形態各異。

門內置一層屜板,黑漆地上飾洋洋灑灑的小朵描金花卉。柜子兩側作葵花形、長方委角開光,開光外滿飾萬字流水紋錦地,內繪與正面風格一致的花鳥圖。正側面牙板均以描金技法繪寶相花,四足穿筒靴。

后背板同樣髹黑漆,做法與門內一致,飾洋洋灑灑的小朵花卉,形成落英繽紛之效,富藝術氣息。此柜細節考究,充分利用空間做出如此豐富的圖案,且兩柜成對,圖紋銜接,體現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Lot 4661
明末清初
黃花梨有束腰霸王棖馬蹄足癭木面香桌
81×44×78 cm

此香桌黃花梨制,文質并美,獨板癭木面心瑰美璀璨,華美異常。圓格角相交的牙腳沿邊起碗口線,流暢婉約,一氣呵成,體現了工匠純熟的技藝。整器氣質高挑,以文雅取勝。邊抹上舒下斂,底部壓一道窄平線,刀工嫻熟。

束腰稍高,腿足上截露明如小柱狀。為保證桌下空間和整器的凝練,桌面與腿足之間以霸王棖相接。四足方材,挺拔修長,有側腳,足底收高俏的馬蹄。

Lot 4659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大方角柜成對
100×50×195 cm
此對方角柜,非常高大,且成對存世,保存完好。其黃花梨制,外形方正,線條爽利,為“一封書”式,有閂桿,設柜膛。

柜門以格角榫攢框平鑲獨板面心,木紋美觀悅目,起伏有勢,并設三根穿帶加固,內里有漆灰。門上鑲蓮花形合頁、面葉,以及鏤空吊牌,明式家具附屬構件之銅活,其本身的形狀式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完成其裝飾意義的關鍵所在。

柜內中下方置抽屜兩具,增加了實用性,抽屜臉上安四葉花護眼,鈴鐸形吊牌。柜膛紋理亦華美流暢。腿足間安光素刀牙板, 結構穩固而合理。 
Lot 4647
清早期
黃花梨小四件柜成對
49×28×88 cm×2
小四件柜成對,方角柜樣式,黃花梨制,色澤紅潤,用材貴重,選料頗精,充分展現了黃花梨木本身的紋理之美和自然色澤,柜門一木對開,紋理具有對稱趨勢,若云山疊翠,華美有氣象。由頂箱和立柜組成,尺寸碩大,頗有氣勢。四件柜框架用格肩榫相接,正面和兩側都是平的,設閂桿和柜膛。
門上鑲嵌圓形合頁、面葉,鏤空吊牌,做工精細。柜內中部設抽屜兩具,增加了實用性,抽屜臉上鑲嵌菊花瓣護眼和圓形拉環。純無雕飾的柜子,除了以華美的木材取勝,同樣需要銅活的裝飾。此對四件柜下設小悶倉,之下安光素刀牙條, 結構嚴謹穩固。 
Lot 4646
清早期
黃花梨方材打洼南官帽椅
63×51×99 cm
此椅黃花梨制,紋理清晰美觀。通體方材打洼,橫豎棖拐角處均鎪出一道線條,不施雕飾,卻在細節處考究精致,甚耐品鑒。搭腦平直,靠背板、扶手、聯幫棍均三彎式,曲直相和,加之木紋成平直如水,或起伏有勢,使整器舒展有致。

座面硬屜,屜面落堂起鼓。椅盤邊抹平直打洼,座下四面安雙橫棖,之間嵌等距分布的兩根矮老,四面統一做工。方材腿足微有側腳,腿間施步步高趕棖,疏朗空靈。

Lot 4666
清早期
黃花梨券口靠背玫瑰椅
56.5×42.5×86.5 cm
玫瑰椅黃花梨制,在靠背和扶手內、距椅盤約二寸的地方施橫棖,棖下加矮老。靠背在橫棖和外框所形成的長方形空格中,用板條攢成浮雕拐子紋的券口牙子,沿邊起燈草線,其余光素無飾。搭腦及扶手采用挖煙袋鍋榫與椅子腿相接。座面以格角榫攢邊,四框內緣踩邊打眼造藤編軟屜,邊抹至底壓線。正面椅盤下安洼膛肚牙板,其余三面安光素刀牙板。腿足外圓里方,側腳顯著,之間安步步高趕棖,正面腳踏棖和兩側管腳棖下又安刀牙板。此椅結構疏朗,造型柔婉。 參閱: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圖41,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80頁。

Lot 4657
清早期
黃花梨梳背卡子花玫瑰椅
50.5×43.8×90 cm
這種椅子因其后背和扶手之內都裝有形似梳齒的直欞,故又被稱 作稱“梳背椅”,在結構上借鑒了竹制家具的特點,文人尚竹,寓意虛直有節,因此清早期十分流行竹制家具,并且有許多其它材質的仿竹家具面世,由此可見家具與時尚的契合。
參閱:黃定中《留余齋藏明清家具》版圖18號,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第96頁。

此玫瑰椅通體的線腳源于仿竹圓材,扶手三面以直欞制成鋪排的梳條狀,梳條上方加橫棖,并留下鑲嵌雙環卡子花的空間。坐面軟屜,邊抹渾圓,牙板以橫豎不等的短材攢成三個長方格,四面統一做工。腿足之間安等高的管腳棖,三面腳踏棖下安刀牙條。

Lot 4664
明末清初
黃花梨素圈椅成對
60×46.5×99.5 cm×2
圈椅寬大雍容,成對保存,黃花梨制,通體光素,構件接合處均以銅條加固。靠背板較寬,呈 C 形,紋理起伏美觀,扶手彎弧有力,兩端出頭回轉,上部拍平。后腿上截出榫納入椅圈,下穿椅盤成為腿足,鵝脖后退,不與前腿交圈。扶手與鵝脖間打槽嵌入小角牙。扶手左右支以三彎形上細下大的圓材聯幫棍。

椅盤格角攢邊,四框內緣踩邊打眼裝軟屜。座面正面為沿邊起線的壺門牙子,中央出尖特別。兩側面為洼膛肚牙子,沿邊亦起線。

背后安光素刀牙板。腿間外圓里方,安方材混面的步步高趕棖,踏腳及左右兩 面管腳棖下各安一素牙子。全器以簡約通透的結構、美觀的紋理和流暢的線條取勝。 
Lot 4673
清早期
黃花梨圈椅成對
59.5×45.5×97.5 cm×2
圈椅成對,黃花梨制,紋理流動美觀,尤其寬大的三彎靠背板美觀耐看,與扶手間的掛牙實為一木挖制,用料奢侈。靠背上端飾如意云頭開光,其內雕刻圖案化的壽字,扶手下安角牙。

椅圈三接,扶手末端回旋。座面軟屜,下有兩根穿帶支承。正面壸門牙板別致新穎,中央出尖,巧成一枚壽字紋,與靠背板的壽字呼應,兩側飾花葉紋。其余三面安刀牙板。腿足外圓里方,之間施步步高趕棖,正面腳踏棖和兩側棖下又安刀牙板加固。 
Lot 4654
清早期
黃花梨大書箱
86.5×53×91.3 cm

此箱較大,方角式,黃花梨制,紅潤有澤。采用落堂起鼓工藝。兩開門,紋理呈對稱性,為一木對開,選料精良。門框內沿壓一周線條,工藝考究,正面鑲嵌長方委角銅面葉、合頁和鏤空吊牌,門內中央安抽屜架和兩具抽屜,抽屜臉亦精心選材,木紋連貫流暢。底座光素。 
Lot 4655
明末清初
黃花梨夾頭榫云紋平頭案
120×37.5×80 cm
此平頭案的特色在于牙頭,新穎別致。黃花梨制,腿足微有側腳,結構穩定,比例高挑,素雅可人。案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紋理自然美觀,底部披麻灰。邊抹光素,至底壓一道細線。

圓材腿足上端裝鎪出云紋牙頭的牙條,云紋牙頭上面又浮雕卷云紋,為簡約的小案增添一抹裝飾性。牙板沿邊燈草線細致流暢,神采奕奕。側面安二根橢圓形梯棖,結構嚴謹穩固。

Lot 4658
清早期
黃花梨有束腰方材打洼條桌
105×46×88.5 cm
此桌黃花梨制,淺腳豐富,精于用線。通體方材,立面打洼作,木材拐角處皆鎪出一道線條,成為一大特色。桌面以格角榫攢邊平鑲面心,邊抹立面打洼。

束腰平直,下有一周光素托腮。方材腿足和一木整挖的羅鍋棖立面亦打洼作。四足方材,直腿落地。整器周身光素,以嚴謹的榫卯、線腳的考究取勝,規矩雅致。 
Lot 4685
清早期
紅木蓮花紋器物座
D:14 cm

此器物座清雅,以俯仰蓮瓣紋為飾,由座身和托座可以銜接的兩部分組成,連接處加出一重寬沿。紅木制,原皮殼包漿,如同玻璃般凝潤。花瓣飽滿圓渾,可見雕工的游刃有余。此蓮花座底部有編號“99.170”。

此器型可追溯至宋代的蓮花爐,黃庭堅有詩曰“絕域薔薇露,他山菡萏爐”,即指此式,本例蓮花座與其裝飾意匠近似。

Lot 4680
清中期
紫檀南官帽椅成對
53×41×90.5 cm ×2
此對官帽椅,尺寸適中,風格文秀,為典型蘇作家具。其品相良好,以小葉紫檀制作,紋理細密,清晰美觀。通體采用圓材,線條舒朗。搭腦、扶手均與座面平行,外形接近玫瑰椅,但更為高挑。其靠背三攢式,中間落堂起鼓,上下端鎪挖漁門洞,沿邊起圓潤陽線。

座面藤編軟屜,下設一根彎帶,乘坐舒適,邊抹上、下各鎪一道線,細節考究。聯幫棍上細下粗,過渡自然。椅盤下四面安圓材攢接的長方框,正、背面嵌兩個雙矮老,兩側則為兩枚單矮老。圓材腿足間安前后低、兩側高的管腳棖,正面腳踏棖下又安刀牙板。

此案紫檀制,木紋美觀,或細密或如綢緞,色澤沉穆,光線下泛著紅光。其風格文秀,包漿瑩潤,尺寸小巧,陳設書房,神采飛揚。桌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底有三根穿帶支承,邊抹上舒下斂,底部壓線。牙板沿邊起圓潤的燈草線,延伸至堵頭邊緣,流暢自然。
夾頭榫結構,牙頭鎪卷云紋,并鏟地浮雕一枚花葉,與云紋相抵,靈動富有裝飾性。方材四足微有側腳,腿子中間起兩炷香線,邊緣亦起圓潤陽線。案的管腳棖以上用委角長方券口裝飾,無雕飾,沿邊亦不起線,使得此案繁簡得宜,富有節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