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鐸(1592-1652)
贈王漢《草書五律卷》手卷
1641年作
水墨綾本
26×355.5 cm
1.王漢上款并題簽。王漢(明),字子房,山東掖縣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初知河內,遷御史,奉命管理援兵,巡按河南。十五年擢河南巡撫。崇禎十六年二月,王漢入永城招撫叛兵,入城中炮死。贈兵部尚書。據薛龍春所著《王鐸年譜長編》記載,王鐸此際贈王漢詩作亦夥,王漢亦常受托代為索請,此卷后由王漢轉寄六兄。上田桑鳩(1899-1968),日本書道家,出生于兵庫縣,著名天來派創立人兼現代日本書道之父比田井天來的大弟子,開創了奎星會,為日本知名藝術家及墨人會創立人森田子龍和井上有一的導師,因其打破藝術概念化的現代書法實踐,被譽為“日本前衛書法之父”。曾出版《楷書陶淵明讀山海經之詩》、《書道入門鑒賞篇》等著作。3.全卷書五律六首,分別為:《何言》、《幽積》、《若到》(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二)、《答問岣岣厓者》(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二)、《即事》、《浣花庵遇碧雞僧》(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薛龍春著《王鐸年譜長編》第二冊P710,中華書局,2020年10月第一版。
1.《王鐸草書五律卷》單行本,日本西東書房,昭和三十一年(1956)二月二十日初版。(后再版七次至1983年)2.黃思源主編《王鐸書法全集·七》P382-403,河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
《王鐸草書五律詩》部分單行本及書卷外觀
(至今保留明代裝裱,極為難得。)??????????????????????????????????????????????????????????????????????????????????????????????????????











文/研廬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癡庵、東皋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等。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有“神筆王鐸”之譽,明末清初時著名書法家。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任東閣大學士、次輔之職。次年與錢謙益等人仕清,授禮部尚書,掌管弘文院,直至去世。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書法筆力雄健,長于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鐘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對《淳化閣帖》用功甚勤,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諸體悉備,名重當代。
中國書法和日本書法淵源久遠,自唐以來收藏中國書法墨跡的風潮至近代不息。如村上三島、青山杉雨等日本大收藏家,紛紛到中國追尋歷代名人墨跡,帶回日本研究學習。而尤其又對王鐸書法情有獨鐘,在日本書壇甚至有“后王勝前王”的說法。村上三島所編《王鐸の書法》匯集日本收藏家諸多王鐸名作、佳作,影響深遠。而此件王鐸贈王漢《草書五律卷》,同樣來自日本著名書道家、收藏家上田桑鳩。
上田桑鳩(1899-1968),日本書道家,出生于兵庫縣,著名天來派創立人兼現代日本書道之父比田井天來的大弟子,開創了“奎星會”,為日本知名藝術家及墨人會創立人森田子龍和井上有一的導師,因其打破藝術概念化的現代書法實踐,被譽為“日本前衛書法之父”。曾出版《楷書陶淵明讀山海經之詩》、《書道入門鑒賞篇》等著作。書法創作之余上田喜愛收藏,如王鐸、張瑞圖、包世臣、劉墉、吳讓之、吳昌碩等作品其均有收藏,且收藏水平甚高,多有佳作。而此件王鐸贈王漢《草書五律卷》即為其重要收藏之一。
此卷作于崇禎十四(1641)年秋,王鐸五十歲,是王鐸贈予好友王漢的自作五言律詩卷,包首保留王漢親題小楷,后轉寄六兄。王漢(?-1643),字子房,山東掖縣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初知河內,遷御史,奉命管理援兵,巡按河南。十五年擢河南巡撫。崇禎十六年二月,王漢入永城招撫叛兵,入城中炮死。贈兵部尚書。
王漢是王鐸晚年交游的一位重要人物,尤其在1641年前后,王鐸與王漢交往密切,多有佳作相贈及書信往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鐸為王漢書《同友至汝州北山一首》詩軸
崇禎十三年(1640)冬,王鐸為河內令王漢書《同友至汝州北山一首》詩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落款“子房老父母教之,王覺斯。”王漢亦以它物贈王鐸,并多次入王鐸府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與王漢》書,提及為楷書修城碑文事。王鐸札云:“賜燈,賜筆墨,種種高義,旅次之岑寂頓有生色。”“敢又辱親翁玉趾數過寒廬,彌增其愧。”
崇禎十四年(1641)七月,王漢修河內城以御寇,王鐸為其作長篇楷書《河內縣修城記》,有手稿《詠子房修懷慶河內城》。九月,王漢招與史應選、楊嗇庵游天鵝池。手稿《王子房招夜游天鵝池州中同念沖嗇庵》有云:“溶溶水意入重玄,王子同舟夜雨邊”(洛陽博物館藏)。秋日,有手稿《柬王子房》:“雪里逢君意氣傾,羞將書劍老孤城。”(洛陽博物館藏)。十月二日,王漢有游濟源北武當詩,王鐸有《王子房游武當山以詩見示賦答》。

王漢雖不善書,但卻多受朋友所托,請王鐸揮毫。崇禎十四年十月,受王漢之托,為徐律時書《文語》,款云:“辛巳十月,王子房公託書,走筆書此博一笑。”(吉林省博物院藏)。十一月十六日,在河內縣署為王漢書《唐詩五首卷》,款云:“辛巳十一月多寒,至十六日減寒,院中潑墨為子房,公天下奇才。”是年,王鐸為王漢作書尚多,如日本澄懷堂舊藏之《臨王羲之不審、清和帖》,款云“子老父母年臺”,左下方有王漢小楷書跋語:“此宗伯手贈者,漢寶之數歲。今割愛贈冶父。冶父與漢同心,寶在冶父猶在漢也。世盟弟王漢。”


日本澄懷堂藏王鐸為王漢臨《王羲之不審、清和帖》及左下角王漢小楷題跋
此際贈王漢詩作亦夥,有手稿《東湖呈子房》、《贈王子房》、《子房御寇天壇諸山上》等。王漢生子,有贈,《本集詩》七律卷三《珊瑚篇為王子房貺》。而本卷書于崇禎十四年仲冬,款云“子翁詞宗年丈”,并署“覺斯”款者甚少。
題識:崇禎十四年仲冬,日夕書俚作奉子翁詞宗年丈。覺斯
崇禎十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王鐸受王漢之請,為王漢同鄉沈迅書《五律詩卷》。從王鐸與王漢的交游來看,王鐸為王漢所書作品頗多,兩人相交甚篤,在崇禎十三年至十五年間,如此之多的頻繁互動,不勝枚舉,可見二人交誼之深。
全卷共書五律六首,分別為:《何言》、《幽積》、《若到》(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二)、《答問岣岣厓者》(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二)、《即事》、《浣花庵遇碧雞僧》(著錄于《擬山園集》本集詩五律卷十)。王鐸擅詩又多產,陳仁錫在《擬山園初集敘》中評價:“王子之詩文,奇秀節約,鉤深致遠,大都會合沖和之氣,其帙廣矣!其心空矣!”而王漢亦擅詩,陳孝逸《癡山集》卷二《王子房稿序》:“天下徒知以其文章,余所知則尤以其忠孝所為,智深而勇沉,俠骨而儒心者,俱奕奕然浮于面顏風議之中,晦埋之而不得也。”王鐸為王漢書自作五律詩,即有詩文請教之意,又有吐露心聲之快,在王鐸贈與王漢的詩作中,多不見于詩集,可見二人詩興之濃,唱和之多。
在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其最大的成就在于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而此卷正是其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之作。
整卷用筆方中帶圓,縱橫郁勃,骨氣深厚。用墨大膽,濃淡枯潤,干濕并用。章法交互擺動,氣息貫通,字勢跌宕,揮灑自如,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此外,空間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觀念,具有強有力的理性處置效果,于不經意的飛騰跳擲中表現出特殊個性,大膽制造線條與塊面的對比,形成一種強烈的節奏。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如不盡,非力有余者未易語此。”林散之更稱王鐸草書為“自唐懷素后第一人。”
嘉德曾于2014年秋拍大觀夜場舉辦“王鐸的筆底豪端”專場拍賣,悉數以高價成交,如行書臨《汝帖·顏真卿與李太保帖》成交價為2127.5萬元,2016年嘉德春拍王一亭舊藏的草書臨《諸從帖》成交價為2587.5萬元。上兩件拍品均為立軸,而王鐸贈好友王漢此作為難覓之綾本手卷。
中國嘉德2016春拍Lot 1408,王鐸草書臨《諸從帖》,成交價2587.5萬元。王鐸書寫自作詩,心手相合,藝術性極高,又有日本早年權威單行本及全集出版、詩文著錄。歷經380年明代原裝裱,品相如新,來源顯赫,實屬難得。總之,此作可以說是近年市場中最重要的王鐸精品力作之一,不論是藝術性、文化性還是歷史性,都值得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