顢頇最上策 安危不動心
徐悲鴻筆下的家與國


出版物書影

著錄書影

1939年3月16日新加坡《南洋商報》
晚版對“徐悲鴻畫展”的報道提要

報紙左下刊選作品即本幅《安危不動心》


現藏于徐悲鴻紀念館的《群牛》和《壯烈之回憶》
這3幅作品全部是彩墨動物畫,之一是橫幅的《群牛》、之二是直幅的《壯烈之回憶》,之三是直幅的《顢頇》。
前兩幅作品現藏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而第三幅《顢頇》(亦即本幅《安危不動心》)則將隆重呈現于中國嘉德2021年春季拍賣會“大觀珍品之夜”專場之中。
《安危不動心》并非1939年徐悲鴻在展覽左近所作。事實上,除黃曼士和林謀盛的兩幅素描肖像,畫展上展出的其余170件作品全部是徐悲鴻在炮火聲中,從南京經轉桂林七星巖,后至星州的一千多幅作品中反復遴選出來的精華。它們記載了徐悲鴻從藝以來的心路歷程,是他在1939年對自己的藝術創作的總結歸納,可以說是彼時徐最滿意的一批作品。

徐悲鴻紀念館藏《顢頇》(右)與即將于
中國嘉德春拍亮相的《安危不動心》
徐悲鴻以“顢頇”為題之貓畫大約有兩作,兩作同作于1934年之冬,其一即為本幅,另一現藏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兩作可稱姊妹篇。本幅直幅設色紙本,長三尺余,橫近兩尺。畫以大塊湖石為基,石下有蘭草,石上畫雙貓。雙貓一瞇眼小憩,一弓背伸腰,一黑白兩色,一斑紋散點全身。

再上有濃淡桐蔭,這是徐悲鴻畫貓的固定搭配,可以說是其貓圖的程式要素之一。
徐悲鴻愛畫動物。事實上,除馬與獅之外,徐悲鴻創作過許多以禽鳥走獸為題材的作品,其中“貓畫”數量甚多。徐悲鴻愛養貓,愛畫貓,還愛以“貓”贈人。1946年,徐伸年在《文明月報》發文介紹徐悲鴻時就曾寫道:
如果說徐悲鴻的馬與獅表現了他“立至德、造大奇、為人類申訴”的歷史擔當,那么這些源自日常生活及朋友間交游酬唱的“貓”則使我們得以窺探在公共語境和重大題材之外,作為文人、家人和良師益友的徐悲鴻。
徐氏的貓,多以彩墨國畫的形式出現。不同于傳統走獸翎毛的沒骨畫法,徐悲鴻的貓極重視解剖結構,這源于他在歐洲進行的嚴格西畫訓練。

《安危不動心》中雙貓造型各異,頭、尾、身的比例準確,貓在放松狀態和伸懶腰狀態時背部的真實形態如實寫照。

細節處如貓足亦處理十分到位,靜止與發力的細微差別亦悉心描寫。便如徐悲鴻自言“畫動物需熟悉其骨架肌肉組織,然后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
從意涵上說,與馬和獅的時代指代不同,徐悲鴻的貓蘊含了更多的生活化的內容,甚至還有一些戲說和玩笑的成分,這對于“心懷天下”的徐悲鴻而言是難得一見的。但生活化,并不意味著徐悲鴻的貓只有單純的小情小趣,它在某些時刻亦迸發出徐悲鴻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
他曾在1942年作《怒貓圖》,畫一怒貓立于巖石之上,目露寒光,須直如錐,一派肅殺沉重的氛圍。田漢曾題“已是隨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連宵,共嗟鼠輩驕橫甚,難怪悲鴻寫怒貓。”可見此貓將針砭時弊的意涵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早于《怒貓圖》的本幅亦有此種情懷。

《安危不動心》左上,徐悲鴻行書具題,題為“顢頇最上策,渾沌貴天成。少小嬉憨慣,安危不動心。甲戌之冬,悲鴻漫筆”。藉此可知,是幅畫成在1934年之冬。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三省先后淪陷,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而國民黨政府卻施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面對日益不堪之國事,徐悲鴻在畫中所寫兩貓所指十分明顯。黑白兩色貓雙耳直立、轉首觀望,雖兩眼不睜,亦能看出其機警異常,顯是已經察覺出形勢之危急;三色斑紋貓卻渾然不覺,炸尾拱背,一副酣睡初醒之態。而后,徐悲鴻更在跋文小詩中以“顢頇”糊涂馬虎之意直指國民黨當局渾然不顧大局的錯誤政策,辛辣地批判了國難當頭卻猶在夢中的不抵抗分子。貓原本為家養寵物,即便在匡時濟世的宏大命題中,也總是帶有思念故園的柔情。身處1939年星島的避風港,徐悲鴻亦不忘家國故園,選出此件作品公開展覽,表達了畫家對故園的思念,對國難的憂心掛懷。其復雜的情感,讀之不由叫人感同身受。
如前所述,《安危不動心》畫成之后一直跟隨徐悲鴻,存其篋中,更輾轉千里,遠渡南洋,最終被徐悲鴻選中,參加畫家首次在星島的大展。可見,徐悲鴻對這件作品的重視程度。事實上,除這次展覽之外,《安危不動心》在徐悲鴻身前身后,還有過數次的重要著錄、出版。1935年,經徐悲鴻親自審定,由中華書局時任負責人舒新城主持出版的《悲鴻畫集》和《悲鴻畫集》精印本中均收錄了這件《安危不動心》。次年還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悲鴻近作》中,《安危不動心》亦收錄其中。

而在徐悲鴻身后,此幅又經7次著錄出版,1991年由上海興業幻燈制片廠制作,用于普及美術教育的《彩色配音幻燈片·徐悲鴻》亦將此幅收入。
如《安危不動心》般,徐悲鴻的貓,嚴謹又放逸、矯健又敏感、高傲又溫和,種種性情集于一身,正是畫家豐富閱歷和復雜性格的寫照。徐悲鴻畫“貓”寄情遣懷,贈“貓”與友言歡,直到其生命的最后時光,仍有八只愛寵獅子貓陪伴左右。從他的這些“貓圖”中我們看到,除了徐悲鴻身上“一騎能沖萬仞關”的豪情,亦能看到他對生活,對家人、摯友和學生無盡的溫柔與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