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維禎回鄉之旅 · 杭州
「僅古代書畫」
預展時間
4月25日-26日
預展地點
杭州市泛海釣魚臺酒店
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東十里的全堂村西南,鐵崖山高數十丈,因有崖石峻立如鐵而得名。山下有池澄澈可鑒的方塘,名曰泉塘。被譽為“文章巨公”的楊維禎,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里。《明史·楊維禎傳》:維禎“父宏,筑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萬卷,去其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
楊維禎 “鐵崖” 白文印
自諸暨始,讀書于鐵崖山“萬卷樓”,登進士第,任江浙行省鄉試考官,后在杭州、長興、蘇州、松江等地授徒八年,浪跡山水之間。再任江浙行省鄉試考官,直至最后定居松江。楊維禎的一生都圍繞在山水江南、美麗富饒的江浙行中書省。“上下古今,貫穿百家”,楊維禎著述豐富,涉及經學、史學、文學、音樂、佛學、道教、書畫藝術諸領域,在各個領域,皆以“奇才”著稱。其在書法上的創新求奇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與其他的領域創造一脈相承,并且光耀千古。

明天,北京保利2021春季拍賣重作——楊維禎章草代表作《壺月軒記》將回到闊別已久的鄉土,在西子湖畔與大家見面,見證這場跨越600余年之久的故土重逢。參與巡展的重要作品還有長卷墨筆繪杭州西湖山光水色,并附長文贊詠的李流芳《西湖采莼圖》。“性好佳山水,中歲于西湖尤數”是錢謙益對李流芳的評價,可見李流芳對西湖山水的眷戀。項元汴舊藏、張大千舊藏并另紙題跋宋徽宗《晴竹圖》;《宋畫全集》出版梁楷(傳)《雪景山水》;大風堂舊藏石濤、八大山人,弘仁《溪山清閣》等精品之作也將于本次巡展與大家見面。
無論是平湖秋月,還是斷橋殘雪,這座秀潤古雅、意韻脫俗的城市用它獨有的文化與藝術向我們訴說著一切。在此,我們誠邀諸位撥冗蒞臨,共襄賞鑒勝事。

1.《書道全集》第十九卷,第222-227頁,平凡社,1932年。2.鐘明善:《中國書法簡史》,第99頁,第138圖,河北省美術出版社,1984年。3.周倜:《中國歷代書法鑒賞大辭典》,第1404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4.《中國書法大成》第4冊,第592-596頁,1991年。5.閻正:《中國歷代書法大觀》上冊,第153-156頁,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6.李一、齊開義:《畫說中華文化形象---中華書法》,第39頁,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7.吳?木:《中國古代書法家辭典》,第127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8.李光德:《中華書學大辭典》,第543頁,團結出版社,2000年。9.楚默:《中國書法家全集·楊維禎》,封面及封底,第112頁-119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陳侃章:《遠去歸來的昨天》,第18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1.陳彬龢:《中國文字與書法》,第151頁,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12.閔祥德:《大學書法》,第60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1.《鐵崖文集》卷二,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2.《(弘治)上海志》卷五,明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3.[日]山本悌二郎:《澄懷堂書畫目錄》(卷二),第35-37頁,(日本)文求堂,1932年。4. [日]山本悌二郎、紀成虎一:《宋元明清書畫名賢詳傳》第二卷,第296頁,(日本)思文閣,1937年。5.王劉純、佟培基、楊守權:《通用書法教程》,第90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書法研究》總第四十五輯,第12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7.《中國美術五千年》第八卷,第178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8.[日]真田但馬、宇野雪村:《中國書法史》(下冊),第76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9.任平:《大學書法》,第17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10.張珩:《木雁齋書畫鑒賞筆記》書法(三),第276-278頁,文物出版社,2000年。11.張弘:《中國草書名作鑒賞》,第185頁,遠方出版社,2004年。12.《上海美術志》,第354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13.桂多蓀:《浯溪志》,第332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4.毛孝弢:《中國草書經典》,第232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5.桂棲鵬:《浙江通史》第6卷,元代卷,第281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6.陳浩:《書法篆刻與教學》,第55頁,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年。17.李枝樞:《院校書法教程》,第147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18.《中國美術全集》第57卷,《書法篆刻編·宋金元書法》,第8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19.朱天曙:《中國書法小史》,第160頁,中國長安出版社,2012年。20.[日]鈴木洋保:《中國書家名鑒》,第120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21.朱天曙:《書為心畫:中國書法》,第103頁,北京出版集團,2013年。22.顧工:《鐵笛一聲吹破秋---楊維禎在吳門的交游與創作》,第86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年。23.孫杰:《古代上海藝術》,第98頁,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年。24.紹興書法研究所:《紹興書法研究》,第35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25.馬博:《書法大百科》,第9冊,第113頁,線裝書局,2016年。2.長尾甲(1864-1942)題木盒,羅振玉題跋,經王承錄(19世紀中葉)、盛昱(1850-1899)、羅振玉(1866-1940)、山本悌二郎(1870-1937)、青山杉雨(1912-1993)遞藏。

1.陳焯:《湘管齋寓賞編》,乾隆壬寅刻本,1782年。2.梁同書:《頻羅庵書畫跋》,參見《美術叢書》,1936年。3.福開森:《歷代著錄畫目正續編》上,第297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

1.《藝術新潮》,第20卷,第7號,第110、111頁,新潮社株式會社,1969年。2.小山富士夫:《骨董百話》,第25-27頁,圖版7,新潮社株式會社,1977年。

南宋繪畫——才情雅致的世界,東京根津美術館,2004年。1.《南宋繪畫——才情雅致的世界》第33頁,根津美術館,2004年。2.《宋畫全集》第七卷第2冊,圖版第100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3.《經典國畫原大版:工筆扇面300例》梁楷篇,圖版第4號,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


1.[日]鈴木敬《中國繪畫總和圖錄》1,163頁A18-020,東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2.王方宇、班宗華、JUDITH G.SMITH:《八大山人生平與藝術》,191-192頁,耶魯大學美術館,1990年。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3月。1.《石濤畫集·第一集》,香港開發圖書公司出版,1969年。2.《石濤書畫集》,卷一,第103頁,東京堂出版社,1977年。3.《漸江、石溪、石濤、八大山人書畫集》,第113頁,圖51,臺北歷史博物館(出版及展覽),1978年。4.《石濤書畫集》,中華書畫出版社,圖版45,1993年。5.[美]喬迅:《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第198頁,圖90,2008年。6.《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一)》,第160-161頁,2010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