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
預展:5月18日-19日
拍賣:5月20日-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中貿圣佳2021春拍·首屆影像藝術專場
lot7073
李鴻章自題肖像照
銀鹽紙基 簽名 1897
28×23 cm
晚清重臣李鴻章七十五歲自題肖像照。與上海圖書館藏李鴻章歷史原照為同一著裝,但角度略有不同,應為出訪巴黎時所攝。從畫面中可以看到李鴻章雖胡發皆白卻英氣十足。附李鴻章手書“大清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一等伯爵李鴻章、“光緒二十三年六月七十五老人自題”,是極為難得記錄李鴻章傳奇一生又是帶有本人親自題跋的珍貴影像實物。

上海圖書館藏 李鴻章在巴黎拍攝的肖像照
李鴻章(1823-1901)是十九世紀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顯要人物。這位頗具爭議的晚清重臣,是中國近代史諸多屈辱條約的簽訂者。然而,中國近代許多的“第一”,也都與他的名字密不可分—中國第一家近代航運企業、中國第一條自己修筑的商業鐵路、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等等。國人罵他,是因為他與晚清的許多恥辱有直接關系;西方人敬他,因為在他們眼里,李鴻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晚清時期,由于西方諸國對中國的侵略,外交成為清政府政治的重心。自1870年起,李鴻章擔任主管外交的北洋大臣30年間,幾乎總攬了晚清政府所有的重要涉外事件:天津教案、《中法新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
其中,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使李鴻章的政治生涯極轉衰,被國人視作賣國賊,回國后即被解除職務,閑居京師。1869年春,新繼承王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將舉行加冕典禮,各國均派使節祝賀。在俄方暗示下,清朝廷啟用久被冷落的李鴻章赴俄致賀,并訪問德、法、英、美各國,交涉調整進口稅的問題。經過短暫的準備,1896年3月27日李鴻章率隨行人員從上海出發,先后訪問俄、德、荷、法、比、英、美、加等8國,歷時190天,水陸行程9萬多里。此次訪問,李鴻章考察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深切感受到“各國盛強,中國貧弱”的現實。然而,他代表清政府與俄國簽訂的《中俄密約》,卻為此后列強瓜分中國埋下了隱患。回國后,李鴻章幾經沉浮,于1899年末南下出任兩廣總督。1900年8月乘船抵滬后,躊躇許久,最終仍決定北上。1901年9月,李鴻章、奕劻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兩個月后,因氣惱交加,李鴻章嘔血不起而亡。

lot7074
梁時泰《馬關條約口頭談判要略》(含李鴻章照片一張)
蛋白照片?1895
冊:25×18.5 cm.;照片:15.5×11 cm

本次專場1895年日本下之關(馬關)談判后編輯制作的《中日和平談判口頭協定》,是記錄當年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第一手資料。其中最珍貴的是扉頁帶有一張李鴻章遭襲回國后拍攝的肖像照,照片由著名攝影師梁時泰拍攝。為研究甲午戰史、近代中日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影像和實物資料。
李鴻章 —— 這個名字至今仍飽受褒揚和批評。雖為這個時代的風雨飄搖嘆息,更為這個國家的繁榮而上下求索,他比旁人更能切身體會到山河破碎的悲涼。他的名字,定格在講述風云變幻的近代歷史的熒幕上,定格在任何一個版本的教科書里,也定格在每一個對有歷史有思考的國人心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