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而六合曉 · 永樂盛世遺珍
日期:2021-04-27 09:17:34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大明升而六合曉 · 永樂盛世遺珍
A RARE GILT-COPPER STATUE OF MANJUSRI|MING DYNASTY, YONGLE PERIOD永宣二朝,歷時三十二載,留下諸多曠世奇珍。此期間鑄造的銅鎏金佛像,造型優美,工藝精絕,紋飾秀雅,達歷代巔峰水平。永樂宮廷制作佛像的專門機構——御用監佛作,匯集了中原、藏地與尼泊爾的精英巨匠。他們繼承元代宮廷造像?西天梵相」風格,融會西法與中俗,在力求符合佛法原旨和儀軌的同時,以獨出心裁的構樣變革,鑄成獨特的宮廷風格造像,具有歷史、藝術、工藝和宗教多方面重要價值,見證了明朝漢藏民族間的融洽關系與頻繁的文化藝術交流,體現了明朝藏式佛像與宮廷藝術的極大成就,及明朝冶煉與鑄造技術的高度發達,反映了明朝藏傳佛教思想發展、教派發展和神像崇拜的發展面貌。此一尊明永樂時期標準的宮廷漢藏風格佛造像。黃銅鎏金,金水充足,線條流暢細膩。頭戴五葉寶冠,面部圓潤;胸前飾連珠式瓔珞,繁復精美;雙肩搭披帛,鏤空飄帶呈U字形,精致盈動;肩花左右兩邊飾智慧劍與經書;雙手于胸前結說法印,全跏趺端坐于蓮臺之上。蓮座蓮瓣呈高浮雕立體視效,極具彈性,連珠細密均勻,由其精致度可推該尊造像當屬同類永樂宮廷最早鑄造的佛像之一。蓮臺正面邊緣陰文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款。品相極佳,原封底,底面刻有金剛杵,紅色顏料保存明顯。不啻為永樂宮廷佛造像之上乘精品。A RARE SWEET-WHITE 'TIANBAI' GLAZED VASE (YUHUCHUN)|MING DYNASTY, YONGLE PERIOD白釉瓷器于永樂一朝達至鼎盛。該時期創燒「甜白釉」,為中國古代白釉品種之佼佼者。《陶錄》釋為甜凈之意,故名「甜白」;清宮記載或稱「填白」。近代考證日常食用之白砂糖約于永樂白釉創燒同時期問世,故自明代《事物紺珠》以來,鑒賞、收藏家們無不以當時的流行語「甜白」一詞形容永樂白釉瓷,并沿用至今。明永樂時期甜白釉器物是宮中主要用瓷。永樂皇帝大量燒造白色瓷器應與其燕王時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風有關。另因其為報答父母之恩所建金陵大報恩寺塔,以白瓷磚搭建而成,故而大量燒制的白釉瓷器不但帶有宗教意涵,同時也承載了皇帝對父母的追思。玉壺春瓶定型于北宋時期,彼時用作酒具,后逐漸演變為陳設瓷。白釉玉壺春瓶極為珍罕,景德鎮珠山遺址未見白釉玉壺春瓶之出土資料。此瓶器型周正,撇口,圓唇,頸部修長,溜肩,垂鼓腹,底呈圈足。整體秀美挺拔,曲線玲瓏。其胎體輕盈細膩;釉料經特殊加工,含鐵極低,石英顆粒與云母含量略高,使視覺上呈現出與前代釉色偏米白的定窯瓷器或是泛淡淡青色的青白瓷截然不同的腴潤質感,如薄紗覆面,極為文雅;釉內微小氣泡致光線散射,使表面呈獨特柔霧光感。故而甜白釉既區別于歷史上邢窯、定窯、德化窯,比樞府窯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又不同于同時代及之后的景德鎮白釉,堪稱一代絕品。A RARE AND LARGE BLUE-AND-WHITE CHARGER WITH ARABESQUE FLORAL PATTERN AND GRAPES DESIGN|MING DYNASTY, YONGLE PERIOD此件明永樂青花串枝花卉葡萄紋海水折沿盤為日本著名古董商壺中居(KOCHUKYO)舊藏,來源顯赫,傳承清晰有序。永樂青花瓷器代表了明代瓷器的巔峰,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雖然永樂一朝時間遠遠長于宣德時期,但永樂青花文物存世量卻遠遠少于宣德青花文物。
此盤折沿,淺弧腹,圈足,底部細沙底,露胎;胎土為麻倉御土陳腐精制,厚薄均勻,器形周正;露胎處潔白無瑕,狀如糯米粉,可見永樂時期瓷土淘洗極為精細,鐵鈦等雜質均被剔除,且麻倉土含鐵鈦等雜質少,品質極高;釉面肥厚細膩、瑩潤平凈,無橘皮釉紋;青花呈色以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為鈷料,燒造時現自然暈散,色調深淺變化莫測,恰似中國傳統水墨,頗為文雅詩意;由于鈷料高鐵低錳的特點,略帶黑褐色結晶斑點;青花發色濃艷,色調凝重古雅。永樂時期,青花葡萄紋為最經典珍稀之紋樣;此折沿盤心細筆描繪曲藤葡萄紋,構圖勻稱,枝葉舒朗,細節精致;葡萄顆粒飽滿欲滴,明暗有致,立體感極強;內外壁滿繪串枝花卉,沿口飾海水浪花紋;為同類葡萄盤中,最能展現永樂一朝雍容盛世與皇家氣度之代表佳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