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FG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4月23日丨10:30am
預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是次春拍,嘉德香港在中國當代藝術板塊,將匯聚一眾先鋒藝術家兼具時代精神與繪畫特質的佳作,包括寫實主義代表艾軒回望85新潮、投射理想的力作《還是那個秋》、新繪畫領軍者秦琦展英雄氣魄的重要代表《拉提琴的人》、陳丹青罕見題材《女鞋古今》以獨特視角剖析呈現歷史與美學的嬗變、新生代繪畫先鋒王玉平刻畫人之真實面容的《紅頭發III》,以自由之筆道出生活的真情真味,演繹中國當代藝術傳承與變革的領航之路。
詩意慧眼,理想之秋
中國寫實畫派大師
艾軒八〇年代傳世名作首呈拍場
有一種情感的基礎,是對世界潛在的感覺,我以往沒有被發掘出來的,在藏區被發掘出來了。我心中常想,有一個孤寂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它,在紛擾中尋找到一份寧靜,在西藏,我找到了這種感覺。

Lot 107
艾軒
還是那個秋
油彩 畫布丨一九八九年作丨80×99.5 cm
Ai Xuan
Autumn Still Lingers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1989
出版
1992年3月,《炎黃藝術月刊》第31期,炎黃藝術雜志編輯室,高雄,第33頁
2011年,《成都雙年展:再現寫實》,成都雙年展組委會及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第4頁
2014年,《收藏有藝事》,藝術家出版社,臺北,第160頁
2019年,《收藏有藝事》,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第171頁
展覽
1992年3月7日至3月29日,《浪漫的寫實——艾軒創作藝術展》,炎黃藝術館,高雄
2000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山中瑰寶——山美術館典藏精選》,山美術館,高雄
2007年5月15日至5月21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首屆院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2008年10月4日至11月2日,《溯流——寫實新貌油畫群展》,寒舍空間,臺北
2011年7月24日至8月21日,《成都雙年展︰再現寫實》,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2 號館,成都
2014年4月25日至5月25日,《收藏有藝事》,中正紀念堂,臺北
來源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估價 ESTIMATE:
HKD 1,100,000 – 1,800,000
作為「中國寫實畫派」的靈魂人物,艾軒以西藏系列作品成就經典,對80年代中后期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帶來跨時代的貢獻。
完成于1989年的《還是那個秋》即為奠定藝術家該時期名揚國際的重要見證,逾三十年來首次亮相拍場,珍罕至極。
物在言外,借景抒情
1984年,艾軒進入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次年完成了此后由中國美術館典藏的油畫《諾爾蓋的凍土帶》,藉由懷斯式的傷感寫實風格,揮別此前純風景的描寫,畫面中人物與背景單純化、人物側立或端坐的形式皆為艾軒早期西藏系列的經典表征。《還是那個秋》即體現艾軒西藏主題中的經典側像。
艾軒《諾爾蓋凍土帶》油彩畫布,65×52.5 cm,1985年作,中國美術館藏作品特將夾裹在藏袍下的瘦弱男孩置于畫面中心,他獨坐在一片蠻荒之地,擺弄著手中的蒲公英,仿若與世無爭地自處于一個單純的童話世界。藝術家借景抒懷,把個人標志性的藍灰色調交糅于黃綠互織的深秋草原,松散的暖意中穿插不同程度的冷寂,致使其筆下的藏區蒼穹下具一股神秘并濃烈,孤寂卻抒情,脆弱又堅韌的感官體驗,勾勒以他為首的一代人所獨有的含蓄情感,以及對人性、心靈、青春和命運的反思。
上:懷斯(Andrew Wyeth)《遠方》蛋彩畫布,60×80 cm,1952年作
靈魂的寄存地,還是那個秋
本作在題名上延續自1985年創作、被中國當代油畫第一人哈夫納(Robert Hefner)收藏的《還是那個秋天》之名。艾軒曾攜該作赴紐約哈克尼斯中心(Harkness House)參加哈夫納舉辦的「中國當代油畫展」,此展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頂尖當代油畫家首次在海外的集體亮相。左:艾軒《還是那個秋天》,油彩畫布,90×90 cm,1985年作
藉由本作,艾軒追憶85新潮「中國文藝復興」之榮光,并將自我對藝術理想的陽春白雪——「寫實」精神投射其中。畫中雪域高原的凍土,是他創作的依歸,無論何時,他都希望,這里始終都「還是那個秋」!
史詩宏篇,吟誦古今
中國新繪畫領軍者秦琦重要代表作現身
秦琦是一個后現代主義者,一切邊界、規則都被無視,一切流派和風格皆為所用。笨拙的造型,怪異的構圖,去除了西方歷史風情畫中的甜膩與庸俗。水火難容的過去與現在,在秦琦筆下顯得得心應手。一張張作品,象是由現代人扮演的德拉克洛瓦的恢宏巨作。
Lot 111
秦琦
拉提琴的人
油彩 畫布丨二〇一三年作丨160×160.5 cm
Qin Qi
Man Playing Violin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2013
出版
2014年,《秦琦》,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北京,第86頁
展覽
2014年11月8日至12月30日,「秦琦個展」 ,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北京
2015年5月16日至7月25日,「Revision——安卓藝術五周年展」,安卓藝術,臺北
2017年5月17日至7月23日,「秦琦個展」,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
來源
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北京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D 450,000 – 650,000
在1970年代出生的一脈中國當代藝術家中,秦琦的作品具無法忽視的鮮明特性——既保留了與其出身的魯迅美術學院造型傳統,又具一種前衛的、曲筆動勢的風格,建立融合現實與虛構間的視象。「新歷史風景畫」的重要開端
完成于2013年的《拉提琴的人》為秦琦標志性的「新歷史風景畫」系列的開端之作,展現其肖像技法的突破新創。作品在2017年北京唐人藝術中心的藝術家大型個展中,做為被秦琦與策展人挑選的40件代表作之一展出,更以單一墻面于中央位置展陳此作,標志該作「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繪畫的變革,巧妙的布局
《拉提琴的人》以凝錬有力、收放自如的曲線勾勒男子與提琴形貌,主角造型拉長突出于前景,共構縱向延展的動勢,呼應下半涌動的大海波滔,自強化的景深中,產生不斷前推的視覺效果,傳遞人物強烈的存在主義特質與自然空間的開闊。

左:劉春華《毛主席去安源》,油彩畫布,220×180 cm,1967年作史詩的歌詠,當代的建構
作品在背景上穿插對中西經典的借用,如《毛主席去安源》的語義性超現實畫面、庫爾貝自畫像《大提琴家》、杜勒素描的手部刻畫等,透過對于西方大家深入的觀察,巧妙融入東方的審美與個人想象,為畫中主角建構出獨具歷史使命感的強烈英雄色彩。令人若可聽聞提琴澎湃的琴音,感受史詩般的氣魄與張力。透過虛實相交,東西相照、自然創新,一個屬于秦琦繪畫的歷史宏篇之作,如是誕生。左:庫爾貝《大提琴家(自畫像)》油彩畫布,117×90 cm,1847年作,斯德哥爾摩國立博物館藏右:丟勒《使徒的左手》灰黑墨水、刷子紙本,31.7×19.8 cm,1508年作,維也納阿爾貝提納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藏
秦琦《拉提琴的人》局部

Lot 110
陳丹青
女鞋古今
油彩 畫布丨一九九六年作丨50×60.5 cm
Chen Danqing
Lotus Shoes on a Table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1996
來源
溫哥華精藝軒畫廊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注:畫背貼有溫哥華精藝軒畫廊之標簽
估價 ESTIMATE:
HKD 250,000 – 450,000
1980年憑借《西藏組畫》震撼藝界、畢業并任教于中央美院的陳丹青,于1982年前往紐約定居。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梵高的《鞋》之啟發,他創作了數幅男士皮鞋主題之作,逐漸在靜物創作和臨摹中找到自身語匯,并于1998年開啟以西方藝術繪本為對象的著名「畫冊寫生」系列。
左:梵高《鞋》,油彩畫布,45.7×55.2 cm,1888年作,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右:陳丹青《皮鞋》,油彩畫布,40.8×50.9 cm,1990年作
而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獨選擇古今三雙女鞋為對象,創作了完成于1996年、意義特殊的《女鞋古今》,為其創作生涯罕見的佳作。歷史與美學的時代印記
畫作并排了兩雙清代「元寶底」式的小腳蓮履,與一雙絲綢質地的現代尖頭女鞋,透過三者在大小、外觀上的視覺對比,除影射裹小腳的歷史傳統被破除之外,也對審美文化的嬗變作出剖析。傳統女鞋的精致刺繡、花紋,無不呈現古典美的情懷,及個人物品和情感的時代印記。同具江南韻味的新鞋,則以內側的黑色商標暗示鞋子作為商品的時代語境,在對照設置中,注入了更多美學和歷史的語境。
透過具有縱深感的空間布局,陳丹青自靜物寫生的細膩真實,令悠悠古今之物,現盎然韻味,閃現生命記號的特殊含義。我是在北京南城這一帶的胡同里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每一個清晰的記憶里都伴有一兩個給我很大影響的人,不管是流氓地痞的頭兒,還是方圓這一片里有幾把刷子的小秀才、小能人,我都曾經崇拜過,都曾用崇敬的目光遠遠的注視過他們。我羨慕他們被人關注,被人議論,也希望有一天長大了,也像他們那樣深沉,自信,牛逼。
Lot 112
王玉平
紅頭發III
油彩 畫布丨二〇〇八年作丨170×180 cm
Wang Yuping
Red Hair No.III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2008
出版
2008年,《王玉平》,Timezone 8 Limited,北京,第354至357頁
2013年,《王玉平:臺北.北京》,誠品畫廊,臺北,第18頁
展覽
2013年3月2日至4月7日,「王玉平:臺北.北京」,誠品畫廊,臺北
來源
臺北誠品畫廊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附:臺北誠品畫廊開立之藝術家親簽作品證書
估價 ESTIMATE:
HKD 400,000 – 600,000
對王玉平而言,人的描寫,是其創作的一貫重點。他在2004年后著眼市井生活的情味,以身邊的人、模特兒展開一系列生動的繪畫。《紅頭發III》即為箇中代表,他特意以170公分的大尺幅畫布,近乎等真人的大小呈現被繪者,展現了對于畫中人發自心底的崇敬,與對其所流露的生活狀態、性格的欣賞。
畫中留著一頭張揚紅發的摩登女子,是王玉平從2006年起就一直描寫的對象,曾以她為主角創作14件作品,其一更被選為2008年出版的藝術家畫集封面,足見他對此模特兒特殊的情感。
真實自信的生活魅力
畫中女郎并不符合世俗對于「美女」的定義,她臉上的表情并不唯美,然而那稜角分明的五官、在光影下的生動表情、張揚的紅發與擦著大紅色的口紅、隨意的坐姿和高跟涼鞋,卻正正展現了一種「真實」情味,及一種令人欣賞的自信、灑脫的態度和個性,牢牢地吸引了觀者的目光。
王玉平《紅頭發III》局部
藝術家下筆老辣地透過輪廓線、陰影和不同色彩的完美結合,透過鮮明的對比,展現兩女子間的一種戲劇性張力,并由此展現人物內在或張揚自信或內斂理性的情感狀態。而如此般充滿表現性的自由精神刻畫,正是王玉平提醒著我們,穿越表象,去肯定、擁抱身邊不同人的姿態,欣賞各異的性格,并享受生活的自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