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游造化 渾厚華滋:春拍中的黃賓虹精品集珍
日期:2021-04-19 14:58:24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臥游造化 渾厚華滋:春拍中的黃賓虹精品集珍
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FG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
拍賣:4月22日 | 10:30am
預展:4月18-20日 | 10am-8pm
4月21日 | 10am-6pm
傅雷曾說:“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極。我認為在綜合前人方面,石濤以后,賓翁一人而已”。給予了黃賓虹“傅雷”式的最高評價。
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中國近代山水畫畫家,生于浙江金華。早年擁護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術院校任教,并擔任書局編輯多年。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上海博物館董事、故宮古物鑒定委員,國立暨南大學藝術系教授,杭州國立藝專教授,國立北平師范學院講師等職。能詩文、書法,兼長金石文字、篆刻等藝術。對于畫論與畫史均有研究,見解精辟。其畫風與豐富多變的筆墨,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作品語言形式高度抽象化,為中國筆墨之集大成者。
黃賓虹認為,作畫在意不在貌,不應重外觀之美,而應力求內部充實,追求“內美”。他又說:“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黃賓虹系統梳理和總結了前人對于筆墨運用的經驗,在晚年總結出的“五筆七墨”之說,七墨諸法,在畫面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作以筆為骨,諸墨薈萃,呈現這黃賓虹式的特有的“渾厚華滋”之象。

黃賓虹 1865-1955
獨向山中
立軸 設色紙本
鈐印:
黃賓鴻、黃山予向、竹北簃、癸未年八十
出版:
《黃賓虹作品展》,第4頁,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1980年6月版。
說明:
本幅為汪聰收藏,其長期致力于徽州文化研究與文物收藏保護工作,與黃賓虹、林散之等過從甚密,編著《黃賓虹書法集》《浙江數據集》等著作。
HUANG BINHONG
PAY A VISIT IN DEEP MOUNTAINS
Hanging scroll;ink and colour on paper
95.5×38.5 cm
《黃賓虹作品展》
黃賓虹公早年山水天真幽淡、筆墨精秀、風格峻爽、疏淡清逸,可謂“獨為清尚之風”,是師古人之典范。晚年則一改傳統之習,獨創“平、圓、留、重、變”五種運筆之法,并“濃、淡、破、潑、積、焦、宿”七種施墨之法的運用愈發得心應手、瀟灑自如,畫面厚重而深沉,渾厚華滋。本幅《獨向山中》筆墨秀潤而結構精嚴,諸種意象安排妥貼,重巒幽谷、密林陡壑、隱舍懸瀑、岫云山徑,層次頗多,但畫面仍氣脈貫通,清妍秀潤而意趣生動,繁密處不能容針、疏空處幾可跑馬,對于畫面結構的調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謂妙到顛毫。從技法上來看,畫家以水墨、赭石技法并輔留白之法,描摹云嵐、青山、古樹、幽居,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在紙上任意縱橫氤氳,呈現出時而特別濕潤而濃重、時而干處發白的審美效果,而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入眼皆是水墨淋漓,云煙幻滅,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勝景。此幅《獨向山中》堪稱賓虹公晚年師法造化的絕佳實踐。
黃賓虹 1865-1955
西山垂釣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己丑(1949年)作
出版:
1. 《黃賓虹》,第57頁,中國精品出版集團(香港),2009年版。
2. 《黃賓虹書畫專集》,第16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
3. 《南黃北齊》,第24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
4. 《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四十五周年》,第24-25頁,浙江省文化廳,浙江圖書館,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2010年版。
5. 《棲霞嶺》,第54頁,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2011年版。
6. 《黃賓虹藝術研究論文集》,第11頁,杭州出版社,黃賓虹藝術研究會組編,2011年版。
7.《中國名家畫集系列——黃賓虹書畫集》珍藏版,第85頁,中國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
8.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書畫選》,第236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9. 《虹叟書畫集——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第318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
10.《中國名家畫集系列——黃賓虹畫集》珍藏版,第98頁,中國美術出版社,2015年版。
HUANG BINHONG
FISHING
Hanging scroll;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8×33.5 cm
黃賓虹曾說:先習繁筆,理法明晰,而能聚精會神,神氣團結,極簡之處,而有極繁之意行乎其間,加之真力彌滿,氣象雄厚,掛之堂上,使人驚倒。一切細謹修飾、脂粉涂抹、矯揉造作都銷行匿跡,而“參差離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長、俯仰斷續、齊而不齊”一齊奔赴腕底,所謂“我有禿穎如屈鐵,清剛勁健無其匹”者是也。黃賓虹七十五歲時曾寫過《說蝶》一文,文章以蝶之蛻化比喻畫學之成就,其中講到從理法中脫化出來如蠶之破繭成蝶:“學由人力,妙合天工,入乎理法之中,超乎跡象之外,游行掉臂,瀟灑自如,猶蝶之蛻化,栩栩欲仙之時期也。”而晚年的黃賓虹,無疑已經達到了這般境界。

此幅《西山垂釣圖》取高遠之勢,以煙嵐、流水將畫面分為上中下三段,以山巒和樹木作為銜接,整個畫面氣韻貫通,筆墨蒼潤。畫中樹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鋒出筆,再反復加皴擦,柔韌剛勁,顯示出畫家堅深的書法功底,線條之間施加形態各異的苔點,使色墨融于波磔的點線之中。山石、樹木局部以石青、赭石提亮。此作題跋中還寫到”畫本丹青,唐人用濃墨,北宋用淡墨。董巨兼擅其長,畫用水墨。”黃賓虹曾自言作一畫須經數遍點染,其間或要隔數日甚至更久,令墨色沁入紙內,以求筆力沉著,墨色渾厚,觀此作知其非虛言。
黃賓虹 1865-1955
雨余山色
立軸 設色紙本
來源:
榮寶齋(香港)拍賣會,1993年5月11日,第189號拍品。
HUANG BINHONG
MOUNTAIN SCENERY
Hanging scroll;ink and colour on paper
75.5×30.5 cm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此作以宋代·晏殊的《崇因寺》名句入畫。清曾廷枚《西江詩話》卷二載: “晏殊公舉神童過進賢崇因寺,題詩壁間云: “苔徑雨余堆落葉,石樓風靜鎖閑云。其標致已如此。”雨余、風靜、此處“閑云”錄作“寒云”,皆是難以形狀的意境。而黃賓虹卻以淋漓筆墨盡數道來。山氣氤氳中,一深山古寺,一策杖之人,皆如題眼一般。1943年癸未,是黃賓虹先生的八十大壽,是年先生的《八十感言》,為郭味蕖《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作序,都是其從藝創作的經驗總結,當然,最有意義的莫過于傅雷對先生藝術批評《觀畫答客問》的發表,況,時日寇入侵,傅雷為遙祝先生八十大壽,在滬舉行“黃賓虹八十書畫展”,可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時先生必定心手雙暢,在年初自謂山水與古人無一相似,然處處從古人法中來。雖為宋人詩意,彼時賓虹老人的作品卻已呈現出一種前無古人的嶄新面貌,或謂自古玉、青銅銹跡之中得施彩用墨之法,證之此幅,實不虛也。山石臨水、古木參天,山間古木造型不拘成法,隨意點染,山間嵐氣鼓蕩。坡石與江河的空間轉換渾然天成。崖壁皴法不拘成法,勾勒逸筆草草,而丘壑深重之感立生,這種雄奇的意境來源于黃賓虹對于用筆的獨特見地,賓虹老人以“平、圓、留、重、變”五字概括之。正如黃賓虹說:“吾嘗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畫。凡畫山,不必真似山,凡畫水,不必真似水,欲其察而可識,視而可見也,故吾以六法指事之法行之。”這些理論上的研究成為他晚年畫風大進的基礎。

黃賓虹 1865-1955
山村眺晚
立軸 水墨紙本
癸未(1943年)作
出版:
《虹叟書畫集——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第171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
HUANG BINHONG
VILLAGE AT DUSK
Hanging scroll;ink on paper
67.5×33 cm
估價 ESTIMATE:
HKD 350,000-550,000
黃賓虹早年研習髡殘、弘仁等,兼法元、明各家,他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行筆謹嚴,有縱橫奇峭之趣。七十歲時黃賓虹巴蜀之游為他繪畫提供了飛躍的契機,其最大的收獲是從真山水中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此件《山村眺晚》所畫山景興會淋漓、渾厚華滋,以積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運用 “黑、密、厚、重”的畫法把山體的近景、中景、遠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畫風與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并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

黃賓虹 1865-1955
1.《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書畫選》,第254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2.《虹叟書畫集——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第406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Hanging scroll;ink and colour on paper
《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書畫選》
黃賓虹的山水畫色調濃黑,渾厚華滋,他獨具風貌的花鳥畫也鮮為人們熟知和推崇。潘天壽先生稱贊:黃賓虹先生山水為“絕妙”,其花鳥為“更妙。他的花鳥畫受揚州畫家陳崇光的影響,繼承的是沈周、陳白陽的用筆理念,所用草篆的筆法和水墨色彩渲染來表現寫意。黃賓虹早期的花卉題材,多取山野花卉的用筆和落墨、構圖,但觀者所見畫面輕松自如和單純,尤其用色。此幅《花卉雙清》是黃賓虹七十歲以后的花鳥作品,作品清雅自如,而又充滿稚趣,作品用淡墨淡色法,筆墨較簡單、純樸,似是追求清淡古雅的風格。

黃賓虹 1865-1955
香港蘇富比1988年11月17日拍賣會,第33號拍品。Mounted for framing;ink and colour on paper

黃賓虹 1865-1955
此幅為王國楨先生珍藏中國書畫專輯拍品之一。王國楨先生(1909-2011)為溫州永強英橋王氏后裔。早年負笈游學,后涉足商海,以儒學為經緯,終生抱定“以義取利,以利濟世”信念,多年參與家鄉捐資辦學,救災賑災。1978年他移居香港,創辦溫州旅港同鄉會,并擔任會長和永遠名譽會長。王老性情豪爽,喜花木,尤愛字畫,幾十年來精心收藏,并多次向家鄉博物館捐獻書畫藏品。Hanging scroll;ink on paper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