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FG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4月23日丨10:30am
預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四月伊始,春回大地,嘉德香港將以當代藝術家龐均、葉子奇、董小蕙之作,展現芳菲的藝術盛景。當中,來自東方表現主義名家龐均4件同為「春」主題下的非凡之作,以特出的靜物和風景寫生語匯,彰顯妙手揉合中西藝貌的當代美學精神。另呈葉子奇細膩古典、訴說故鄉「青山隱隱」的2米長幅巨作,董小蕙取王維詩意、描繪其最具代表性的秀雅茶花,及其難得一見的繡球花主題之作,各具風采與詩情,吟詠著「最是人間四月天」的永恒畫境。
畫境自成甲天下,妙筆繪春醉滿堂
龐均集大成的新寫意美學精神
回到單純油畫材質,研究、掌握、發展油畫技巧,傳達中國人文精神、理念,創建中國油畫藝術的特質,乃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探索!亦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使命。——龐均

油彩畫布 | 二〇二〇年作 | 150 × 150 cm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2020
龐均曾言:「我畫花的作品更加自由、出色。畫花并非畫花,而是用色、用筆、個性,情緒化為一體,呈現精神性的視覺語言,既有西方又有東方。」靜物花卉是龐均在山水主題外,另一出類拔萃的品類。《春到我家》即為一幀豐碑之作。
對龐均而言,除來自梵高、馬蒂斯之藝術表現力的影響,他亦從傳統文人托物言志的思想出發,通過新寫意的美學思想,以更顯視覺張力的手法,在《春到我家》中,形塑花的色彩與象征意義,從而融匯傳統與當代。


上:梵高《罌粟花》,油彩畫布,65×54cm,1887 年作,梵高以具主觀性色調展現花朵生命的精神性面貌,而龐均的《春到我家》亦在飽含生命力的色形刻畫下,綻放東方寫意繪畫的光華
下:龐均《春到我家》局部
畫作中,璀璨如星的迎春花婷立枝頭,繁密如燦爛星瀚,交迭繽紛的筆觸展現動人心弦的生命力,令人在花開的喜悅中目不暇接。背景以柔美華貴的粉彩作襯,添春日「香凝粉金濃」的風采。畫作中,那朵朵枝頭春意鬧的迎春花,訴說的正是冬去春來、喜氣臨門的美好祝愿!藝術家更以一尊帶波浪紋飾的棕色古樸花瓶展現東方文人的雅韻,青花染就的桌布上繪有歡慶人物、星相等圖案,桌上擺放的鮮亮果實,召喚著春華秋實的美好時節。作品將超然的西式色彩與濃郁的東方詩情完滿結合,引人心生喟嘆,更在因物喻志的心性中,綻放出藝術的靈性光華。

龐均《春到我家》局部

油彩畫布 | 二〇二一年作 | 100 × 200 cm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2021HKD 1,000,000 – 2,000,000
如果說龐均的靜物畫色彩特征是絢爛與飽滿,他的風景畫色彩特征就可以說是優雅與含蓄。我們比照瀏覽他的風景與靜物,會為迥然不同的色彩情調出自同一畫家之手而感到驚訝。——藝評家水中天
龐均以具縹緲水墨氣韻的「灰調」油彩聞名藝壇,而其中,「桂林山水」主題的創作堪稱絕妙。尺幅寬達2米的《江山已是春》,即以帶灰調的綠彩,渲染出山色空蒙、風光無限的江陵勝景,亦寄寓青山綠水永固長的期許。

龐均《江山已是春》局部
作品以開闊如百里畫卷的長幅構圖,展現山長水闊的超然天地。近景處如茵綠草、報春楊柳以清雅的綠色調展露春意的蔥郁,漫溢寫意風范。中景山峰獨立的江渚上,盤旋而上的山巒以灰綠、草綠、鈷藍、棕褐等紛然色調遞變,自色相的豐富與油彩多維的明度中傳遞詩情。遠景,見奇峰倒影、青山簇簇、澄江凈如練的無雙桂林風光,訴說著「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一覽無遺,將曠遠的春景歸至山水臥游的東方美學真義。

右:龐均《山長水遠知何處》,油彩畫布,180×180cm,2014年作,拍賣成交價1,840,000元港幣
江南春光何處尋,畫中詩情漾人心

油彩畫布 | 二〇一六年作 | 73 × 91 cm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2016
江南春光是龐均筆下的常客,寄托其游子歸鄉、江南續夢的思緒。《江南春光依舊》一作透過「修養色彩之『靈性』、把技法化為神韻」的創作思想,以超韻的彩筆展現小橋流水人家生活的江南風情。作品勝在藝術家對風景的剪裁、再造,畫作以流水作引,串聯起水中的兩座拱橋、行舟和屋宇,透過連貫的視覺節奏帶出江南小鎮的韻味悠長。而技法上,龐均充分發揮印象派色塊式筆筆交融所形成水波蕩漾的色形構成,更以源自水墨功力、一氣呵成的快速行筆,令畫筆的連動帶出流水潺潺的視覺感受。


上: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青蛙潭》,油彩畫布,66×81cm,1869 年作,瑞典國立博物館藏,《江南春光依舊》一作結合印象派色塊式的筆觸和寫意的疾速連筆塑造流水潺潺的視覺感受
下:龐均《江南春光依舊》局部
豐厚的油彩肌理造就筆觸間明快的連結點,并獨具匠心地在經典的灰色調中滲入淡粉、米黃、青綠、藍灰等多維色彩,在脈脈水鄉間浮動、連接,透過明媚的色形張力,刻畫對于春日的至上贊頌。
白雪消得春歸處,重檐古塔新機生

油彩畫布 | 一九八七年作 | 60.5 × 70.5 cm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87
1953年,17歲的龐均隨父親龐熏琹遷居北京,并在該地度過了27年的青蔥歲月,直至1980年后移居香港、臺灣,仍對北京冬日的雪國風光念念不忘,而以北海公園瓊華島上的「北海白塔」為題所創作、完成于1987年的《古塔積雪》便展現龐均追憶白塔冬末春初景象的藝術再造。畫作以少見近方形的構圖,展現高遠仰視的視角,以重重建筑屋檐層遞出空間的深度和廣度,并隨寺廟階梯的升高,推移至雪中白塔,形塑其上圓下方的覆缽式結構,及日月同輝、普照四方的神圣崇高感。皚皚積雪覆于紅瓦綠檐之上,傲立的松柏以蒼勁的姿態簇擁著殿宇的肅穆,在具北方特色灰調的雪景中,凸顯白塔歷經數百年歲月依然古韻新生的神致雋逸,及回憶中北海公園那永恒的靜美。

左:北京故宮望北海白塔的早春雪景
右:龐均《古塔積雪》局部
歸去復來,青山隱隱見大境
葉子奇重要代表作《霧迷.布洛灣.花蓮》
小時候見山是山,后來見山不是山,到成長以后,可能回頭又是見山又是山,但在見山又是山的過程中,多了一層層的迷霧,因為在人生的過程,就像霧的一層層,我們可從不同的時間,看到不同的面貌,看山,其實也是在看自己。——葉子奇

卵彩 油彩 亞麻布 | 二〇〇九至二〇一〇年作 | 76 × 203.5 cmTempera and oil on linen | Painted in 2009-20102015年6月7日,臺北羅芙奧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31HKD 1,000,000 – 2,000,000葉子奇1957年出生于臺灣花蓮,四周群山環抱,成為他繾綣一生的創作靈感。旅居海外19年間,他創作眾多獨白式的靜物風景繪畫,并長年以威尼斯學派的獨特技法,在油畫上添加卵彩,令畫面潤澤豐美,襯托出大自然的別樣光彩及古典主義的靈光,獨樹一幟。是次呈現的《霧迷.布洛灣.花蓮》是其創作于2009至2010年的描繪故鄉的重要代表作。
生命之海,綠意蜿蜒
布洛灣位于花蓮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正是葉子奇常徒步所至之地,而「布洛」在太魯閣語為「回音」之意。偌大橫幅延展的畫布上,綿延的翠綠與麻黃色參天之木隱沒于濕濕笠笠的霧靄中,眼前層巒迭嶂的樹林,如綠色的海浪迎面而來,滿盈生命律動。而經那霧靄彌漫的天空低回,呈現細致多變的層次,并向無限之地延伸。藝術家將深情投注,淬煉出山與林木的美,呈現向故土致敬的精神高地。


上:葉子奇《霧迷.布洛灣.花蓮》局部
下: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的山景,長年霧靄繚繞、山色綿延,可在《霧迷?布洛灣?花蓮》中得見
葉子奇以古典寫實的技法,在油彩上添加清潤的卵彩,使得畫面更顯濕潤光澤,從而營造出山中云靄蒸蒸的霧氣及水氣,如同中國古代文人山水畫的寫意造境。并通過散點透視法,強調布洛灣山間的平緩及闊遠。正如葉子奇本人所述:「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自然美景意賦流形,作品之上寂遠遼闊,心則一塵不染,呈現藝術家滿載歸來、回歸故里后的至臻境界。

葉子奇《有相思樹林的陽明山》,卵彩油彩畫布,127×213cm,2007至2008年作,拍賣成交價4,024,800元港幣
董小蕙的藝術道途晨昏日月,晴雨風露,寫一幅畫,悟一次道;室內的桌椅靜物,屋外的院落花樹,書中的文情哲理,心底的異思遐想……都如源泉活水灌溉著創作的靈魂。——藝評家熊宜敬
1984年以臺北師范大學繪畫系第一名畢業的董小蕙,自九〇年代起赴歐美游學,承續莫印象派畫風表現,并專注于老莊哲學的探研,作品含蓄內斂,呈現「物我合一」的東方精神。90年代末期,發展出具主觀心靈意象的「黑桌靜物」系列,于2017年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老院子.韶光.年華」,反響甚篤。
油彩畫布 | 二〇一三年作 | 72.5 × 60.5 cm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2013
觀者多見董小蕙繪茶花,描繪繡球花的為極少數,而在其中,藍色繡球花之作迄今僅只兩件,完成于2013年的《繡球花》即為其一,凸顯作品之珍稀難得。繡球花自古主「富貴」、「繁盛」,藍色亦是其標志性的顏色之一。本作中,質樸的木桌以氤氳微透的棕色黛黑突顯紋理與層次,見東方的沉靜力道。一株盛放的藍繡球開在透明的花瓶中,花團錦簇,猶如蝴蝶般翩翩飛舞。茶味的清香自一旁半滿的青釉杯中傳來,而窗外的午后陽光,斜照其上,淺吟低唱出恰似「人間富貴花」的塵世歡喜。
月夜鳥鳴澗,緋爪綻芙蓉

油彩畫布 | 二〇二〇年作 | 91 × 72.5 cmPoetic Wang Wei—Colourful Camellia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2020
在《王維詩意—斑彩茶花》中,董小蕙則將其鐘愛的詩人——王維《鳥鳴澗》的詩句寫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白紙上的畫中詩,在斜陽照射下,映和著窗欞的光影,前景的透明花樽中,一朵飽滿盛開的斑彩紅茶花正盛放地迎接世人。此為茶花中鮮少可見的「緋爪芙蓉」,花瓣盛開近于圓形,具國色牡丹之勢,形艷麗繽紛。其片刻的花期亦巧妙呼應王維的詩句:日間茶花絢麗奪目,而夜間鳥鳴于靜山之中,無論是綻放的一瞬,或是花落的歸期,自有其美意,在四季更迭間,靜靜流淌、聆聽生命的真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