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畫的來源可追溯至古希臘,五千年來都是我們了解社會權力、審美、乃至窺探人類靈魂的窗口。照相機發明后,肖像畫的功能由寫實紀錄,演變為個人抽象表達或啟示性的展示;時至今天,當代藝術家對肖像畫的詮釋更是包羅萬象。我們從即將于5月舉行的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中,精選出一系列作于近20年間的肖像畫佳作。
盡管這些作品橫跨歐亞美非文化、以不同形式再現和自我呈現;然而,藝術家于這些紛呈畫布上所展示的,皆能被視作一種對當代人性的理解:艾徳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的《自畫像》中扭曲變形的臉容令人聯想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對人類精神狀態的拷問;達娜·舒茨(Dana Schutz)《日光浴》中的泳裝美女則可被視為與西方概念中就美的定義的一場對話。






1995 年作

《作品》
壓克力 畫布
116.5 x 91 cm.
2014年作
估價:港元 300,000 - 500,000
將于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下午拍賣中呈獻


MADSAKI(1974年生)
《無題》
壓克力 噴漆 畫布
140 x 100 cm.
2019年作
估價:港元 600,000 - 800,000
將于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下午拍賣中呈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