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罕見巨作《霧中的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是莫奈系列作品中最早被納入美國珍藏的杰作之一。此作即將領銜佳士得紐約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4月12至14日,《霧中的滑鐵盧橋》將于香港佳士得藝廊進行預展。
“倫敦系列”不朽作品是莫奈最偉大的藝術成就之一,他于1899年在倫敦開始創作此系列,當時他正值事業巔峰時期。該系列將倫敦霧靄彌漫的天空化作近乎抽象的色彩和光線,展現這位印象派藝術家捕捉飄渺效果的超卓技藝。
莫奈在三年間完成這個充滿雄心的系列,涵蓋三大主題,當中以“滑鐵盧橋”系列規模最大。廣闊的天空、開闊蕩漾的河面與光線倒影,令作品成為系列之中最夢幻和最富表現力的作品。

佳士得紐約將于2021年5月舉辦的全新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中推出《霧中的滑鐵盧橋》(1889至1903年作)。佳士得全球總裁彭肯南(Jussi Pylkk?nen)形容這幅作品是“系列的絕佳之作,也是市場上稀世罕見的最重要倫敦畫作之一。”
彭肯南表示︰“莫奈的‘倫敦系列’作品見證他在1900年代早期的風格漸臻成熟,并逐漸轉向我們熟知的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風格。這些作品見證莫奈是運用和諧色彩的大師,并能夠將遠大的抱負呈現于畫布之上。”
此作為私人收藏中最優秀的滑鐵盧橋畫作之一,由先鋒前衛的普立茲獎得主詩人艾米·洛威爾(Amy Lowell)于1905年初買下,成為最早被納入美國珍藏的倫敦畫作之一。
滑鐵盧橋有九個起伏的橋拱和堅實的橋躉,在泰晤士河的河面形成各種陰影和倒影,也為莫奈提供充滿律動和變化的構圖靈感。這座大橋連接市中心與南岸的工廠區,自1817年啟用以來一直是眾多藝術家喜愛的主題。雕塑大師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形容大橋是“世上最優美的大橋”,而約翰?康絲塔伯(John Constable)和威廉?特納(J.M.W. Turner)的油畫,以及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一系列繪畫,亦曾描繪滑鐵盧橋。
莫奈會在清晨時在豪華的沙威酒店(The Savoy)房間繪畫大橋,最后共完成41幅作品。隨著日光變化,他會跟隨陽光的腳步,越過泰晤士河來到圣湯馬斯醫院,并仔細觀察鄰近的國會大樓。
彭肯南指出︰“除了此作外,系列中僅有另外一幅作品同樣名為《霧中的滑鐵盧橋》,該作現藏于艾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由上世紀著名的歐洲前衛藝術藏家伊萬·莫羅佐夫(Ivan Morozov)購藏。”

從沙威酒店東望倫敦市及圣保羅大教堂時的滑鐵盧橋和泰晤士河。照片︰Heritage Images, Hulton Archive / Getty Images
由于倫敦天氣變幻無常,所以莫奈會同時創作多幅油畫,穿梭于不同作品之間,以捕捉轉瞬即逝的光影變化。
倫敦的光線極容易受霧靄、城市的煙塵和天氣影響,所以莫奈在1901年2月給妻子愛麗絲(Alice)的信中寫道:“我無法向你形容今天有多美妙,那些景色很奇妙,但只持續五分鐘,卻足以令人為之瘋狂。對于一位畫家來說,沒有比這里更精彩的地方了。”
作品以一片看似閃爍生輝的藍色,刻畫城市的霧靄。莫奈留意到“倫敦的霧靄呈現各種顏色”,于是在涂上一片深淺藍色的泰晤士河、石橋和工廠林立的河岸上,加上紫色、粉紅色和柔和的橙色,形成一片奇幻和諧的色彩和光影。
這幅超凡畫作挑戰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即描繪在柔和晨光下飄過泰晤士河的霧霾。莫奈的畫技亦比以往更出色。
—— 佳士得全球總裁 彭肯南
經過三趟收獲甚豐的倫敦之旅后,莫奈回到位于法國吉維尼的家中完成畫作。這時,他不再視畫作為單獨的作品,而是一個包含近100幅油畫的整體。
莫奈于1904年5月在巴黎杜蘭德·魯埃爾畫廊(Galerie Durand-Ruel)一場備受贊賞的展覽上展出“倫敦系列”的37幅作品,包括這幅《霧中的滑鐵盧橋》,奠定了藝術家作為最偉大在世藝術家之一的地位。
隨著莫奈的名聲傳遍歐洲和海外,他的作品亦引起美國藏家的注意,當中包括波士頓前衛詩人艾米·洛威爾。

艾米·洛威爾(1874-1925)在馬薩諸塞州布魯克萊恩塞維奈爾祖宅花園中,1924年。照片︰由哈佛大學提供
洛威爾生于新英格蘭一個富有的家庭,為世紀之交時一批重要美國女性藝術贊助人之一,這群女性大多深受歐洲發展蓬勃的新藝術運動吸引。莫奈于1904年在杜蘭德·魯埃爾畫廊舉辦展覽后,洛威爾便于翌年買入此作。
杜蘭德·魯埃爾等畫商發現美國人對歐洲藝術運動的接受程度更勝法國人,而洛威爾更是一位與眾不同的藏家。她追隨發起激進文學運動意象主義的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s),如莫奈一般,嘗試挑戰當時的文學傳統。洛威爾逝世后,于1926年獲追頒普立茲詩歌獎。
彭肯南表示︰“艾米·洛威爾的普立茲獎獲獎詩作是一首意象派作品,豐富而細膩,風格前衛。毫無疑問,她對音調的敏銳觸覺令她迷上這幅以和諧而復雜筆觸描繪倫敦的畫作。倫敦一直為她帶來靈感啟迪,她的不少杰出詩作均以這座城市和泰晤士河為題材。洛爾威也收藏了一幅惠斯勒的作品,因而非常了解這座城市的詩意內涵。”
洛威爾的購藏十分有遠見,是莫奈在世時最早成為美國永久收藏的“倫敦系列”作品之一。到1920年,莫奈近半數滑鐵盧橋油畫已被美國藏家收歸囊中,反映美國收藏模式的重要轉變。這些畫作如今大多藏于華盛頓特區現代藝術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和丹佛美術館(Denver Art Museum)等大型博物館。

克勞德?莫奈(1840-1926) 《倫敦國會大樓》,1900至1901年作。芝加哥藝術學院
莫奈與美國的不解之緣如今仍在續寫傳奇,現在成為兩個大型美國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兩場展覽均聚焦于這位法國印象派畫家對當地城市的影響,并聚焦于美國贊助人在藝術家生前購買的作品。
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是繼巴黎之后擁有最多莫奈作品的機構,由即日起至2021年6月14日舉辦“Monet and Chicago”展覽,回顧1880年代至今芝加哥收藏家對莫奈的熱愛,展覽亦包括兩幅“滑鐵盧橋”畫作。
位于洛威爾家鄉波士頓的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不久前剛舉辦“Monet and Boston: Lasting Impression”展覽,為館方25年來首次向公眾展出館藏的全部35幅莫奈作品。洛威爾收藏的“滑鐵盧橋”作品曾于1927年特別借予館方舉行的莫奈作品回顧展,其后亦曾于1936和1962年展出。
《霧中的滑鐵盧橋》背后蘊含豐富歷史脈絡,成為法國藝術家、英國著名地標與美國藝術贊助人之間的橋梁。卡密爾?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曾揚言︰“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欣賞他的倫敦印象作品。” 這大概是對莫奈“倫敦系列”杰作的最精準預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