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云海 碧海揚帆——張大千、鄭午昌合作成扇
日期:2021-04-12 16:14:50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華山云海 碧海揚帆——張大千、鄭午昌合作成扇

張大千、鄭午昌
華山云海·碧海揚帆
成扇 設色紙本
己卯(1939年)作
15.5×51 cm
此成扇極精彩,正面由張大千繪華山云海,背面由鄭午昌繪碧海揚帆,且均提及同一人,“祖韓大哥”,“左盦大兄”即李祖韓(1891-1964),字左庵,浙江鎮海人。上海民國實業家李薇莊長子,女畫家李秋君長兄。精研國畫,繪山水別具心得,尤以竹刻名世,為藝林所推許。曾任美商中國營業公司買辦。1931年,曾赴日本參加中日第四次繪畫展覽,1947年,被推選為中國畫會理事,1948年,為中國畫會監事。李氏與張氏為世交,因此李氏子弟中的李祖韓、李祖夔、李秋君、李祖萊皆與張大千交好,情感彌深,是民國時期張大千在上?;顒拥淖钪匾闹С?。其時大千在滬上衣食住行、展覽收支一應雜務均由李家打點。李秋君更是張大千最重要的紅顏知己,情義非凡。
1937年日本侵華,張大千遭日軍軟禁于北京頤和園。1938年駐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漢奸勸張大千出任偽職,張大千推諉不從,五月化裝逃出北平,輾轉上海、香港,八月入桂林,途中會見徐悲鴻。返回四川后卜居灌縣青城山之上青宮。是年情勢復雜多變,音訊不定,海上諸友多有掛念,故有大千所題:“戊寅夏,海上諸友聞予海外東坡之謠,祖韓大哥書來慰問。時予正束裝將返,因賦此先寄呈代簡。越歲己卯秋重來海上,作此便面并書其上。大千弟爰。”東坡之謠,語出明·何良俊《世說新語補·排調下》:“蘇長公在惠州,天下傳其已死。” 1939年,大千返滬上,將先前所作之賦題于畫上;李祖韓又屬鄭午昌畫并題一闋,轉呈張大千。民國時期,海上畫壇社團風起云涌,其數量之多、影響之大,無疑是海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李祖韓、張大千、鄭午昌三人在多個社團相交游:1929年張大千、鄭午昌參與了經亨頤發起成立的“寒之友社”,當時“寒之友社”社員均為享譽全國的高潔名士,成員有何香凝、陳樹人、黃賓虹、張善孖、豐子愷、錢瘦鐵、馬公愚、于右任、潘天壽、柳亞子等,他們以詩言志,以畫喻節,一時名重藝林。1929年冬,李祖韓與鄭午昌、陸丹林、張善孖、謝公展、賀天健、王師子等創辦名聞遐邇的“蜜蜂畫會”,亦稱“蜜蜂畫社”,王一亭、謝玉岑、錢瘦鐵、方介堪、沈子丞、吳青霞、鄭曼青、顧坤伯等重量級人物紛紛入社,黃賓虹、陸丹林、賀天健等主編出版《蜜蜂畫報》,從第一期《蜜蜂畫報》上看,已刊發了詳細的蜜蜂畫社章程,有專家認為,這是中國畫壇社團第一個章程。

1929年第一屆全國美展開幕,第二天畫壇明星們在平等閣前留影,第一排左起黃賓虹、楊清馨、吳湖帆、張大千、葉恭綽、孟壽椿、關伯珩、張善孖、王濟遠、榮渭陽,第二排左起:陳樹人、江小鵝、陳淮生、王一亭、李祖韓、狄楚青、姚虞琴、李毅士,第三排楊杏佛、白山夫、徐志摩、李祖夒

52件作品中,張大千有3件,鄭午昌1件,二人合作1件。1931年,張大千與李祖韓、鄭午昌、張聿光、賀天健、孫雪泥、陸丹林、錢瘦鐵、馬公愚、丁先念、王師子、陳定山、謝公展、汪亞塵、王一亭、黃賓虹、吳湖帆、徐悲鴻等組織“中國畫會”、編印《國畫月刊》、《現代中國畫集》,舉辦書畫展覽,代辦中外美展,征集作品,籌募義勇軍慰勞畫展等,會員300余人。鄭午昌還與張大千、湯定之、張善子、符鐵年、謝公展、王師子、謝玉岑(謝逝世后由王啟之補)、陸丹林等,結為九社。


華山云海題識:落日津沽,送行舸,水天無極年時事,一回回首,一回陳跡,海外東坡人似舊,夜郎李白誰相憶,黯夔巫,何處是鄉園,音塵寂。腸萬轉,愁千結,潮有信,帆無力。更茫茫四顧,百端橫集,歸計未成猿鶴怨,驚波不定魚龍泛。莫凝眸,芳草滿長堤,無情碧。滿江紅。戊寅夏,海上諸友聞予海外東坡之謠,祖韓大哥書來慰問。時予正束裝將返,因賦此先寄呈代簡。越歲己卯秋重來海上,作此便面并書其上。大千弟爰。 鈐?。簭埣?、大千


1934年秋,張大千與二兄張善孖游覽華山,令他眼界大開,登臨華山,是此一時期張大千山水畫藝術的重要源泉。此《華山云?!啡〔挠谌A山松石和云海。圖中巧奪天工的奇峰怪石聳立在茫茫的云海之中,雖未見紅日,但遠處山頭以赭石和金粉表現日出時分,霞光萬丈的壯觀景象。異色煙靄的云海,給人留下無限遐想。全圖以華山為遠景,突顯空間的距離感。用側筆直皴或斧劈法表現山石削立陡峭和崚嶒堅挺的質感。在設色方面,除了石青、石綠和赭石外,山石紋理線以金線復鉤,著光處并加金粉調色,使得畫面輝映著富麗堂皇的美感。


碧海揚帆題識:風流勝前時,天府重來髯客,十二云峰飛翠,是君家金碧,清風別面添遙情,煙水秋無極,湖海幾人逢舊,付他年紅雪。好事近。左盦大兄屬畫并題一闋,轉呈大千八兄一笑。己卯,鄭午昌。
鄭午昌平生對黃公望、吳歷特別崇拜,同時提倡“師古法而立我法”,從而在學習古代各大家的風格技法后,“以已意軒輊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鄭午昌在一幅畫繪就后,會以色代墨,將畫作一番收拾。這種以色代墨來收拾的方法,在明代吳門畫派諸家經常使用。觀此《碧海揚帆》,構圖奇崛,充分利用了扇面的形制,經營布置,令觀者仿佛置身在蒼茫海上,為海上日出所震撼。可極目遠眺,如白居易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可環視周遭,感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扇骨:十六檔直方扇骨,雙面刻金石文字等紋樣,一面刻朱文印“七如”,一面刻朱白文“張”、“鉅印”。
1946年12月攝于黃山畫社(左起:顏文樑、汪亞塵、許士騏、吳湖帆、張大千、張充仁、鄭午昌)
此成扇詩畫俱精,相得益彰,不僅是張大千、鄭午昌、李祖韓三人情誼的結晶,更是滬上畫壇及民國往事的一個縮影,殊為珍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