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4月23日丨10:30am
預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FG
「把我們的生命,
放一個火種,使它燃燒,
變成一團火焰,
瞬間的光芒,卷起舞蹈的火花,
一直向天空奔馳。」
——席德進

生命的華光,東方的情詩
席德進抽象與具象雙極代表作


Lot 53
席德進
抽象
油彩 畫布 | 一九六二年作 | 51.5 × 87.5 cm
Shiy De-Jinn
Abstraction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62
來源
美國私人收藏
2015年5月31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410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1,200,000 – 1,800,000
席德進在其日記中曾不只一次地表達作為「中國人」的自覺,與「要為八億中國人而畫」、帶領中國藝術前行的現代使命。在杭州藝專畢業兩年后,他遠行至臺灣,在初期創作中,油畫是一個重要的脈絡。50年代末期,歐美興起一波抽象表現主義浪潮,席德進也對此作出具體的回應,1956年的《賣鵝者》由臺北歷史博物館選送代表臺灣參加1957年「巴西圣保羅國際雙年展」,打響了席德進的名聲。而正是在1957年,其創作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往抽象深探。是次上拍的《抽象》(拍品編號53)即為箇中精妙之作。

左:席德進《抽象畫》油彩畫布,1959年作,78×78cm,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藏
右:席德進《賣鵝者》油彩畫布,1956年作,80×80cm,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生生不息,涌動的熱情
在《抽象》一作,他特地親手繃了一塊形式上近似中國水墨的橫軸畫布,以多層次的厚彩交疊,鋪展成一瀲滟濃重、令人目眩神迷的紅彩天地,展現一股豐饒與如烈焰般的熱情,而在畫面中區的圓形體上頭可見以飽含氣力的刮刀由中心向外刮出的一道道放射狀的線條,指涉這一若日月同輝的能量體外散的光與熱,而其外圍見一五彩色環,兩者相合如若成一「時代之眼」看照著世界。


上:席德進《抽象》局部
下:中國清代宮廷建筑中常用的配色如紅柱、青綠梁枋、黃彩琉璃瓦,成為席德進色彩美學中重要的靈感來源,他并透過創作將此作了現代的新生轉化
此作用色帶強烈中國民族色彩,如回溯明清時期的官室建筑上,常見以象征權威、莊重的朱紅色染墻柱、對比的藍綠染梁枋、以象征九五至尊的黃彩造琉璃瓦,而在中國五行哲學之中,紅彩代表「火」,黃色代表「土」,青綠代表「木」,三者相生而生生不息。席德進對中國建筑與民間藝術鉆研甚深,他在此提煉古老中國民族在用彩上特出的智慧與美學,透過油畫媒材和抽象形式,譜寫揉雜了個人情感、對傳統美學、民族認同的一首情韻盎然的現代詩,令人感受到一股強烈的生之喜悅。


上:席德進《秋林群鹿》復合媒材紙本,51×63cm,1957年作,拍賣成交價港幣394 萬元
下:席德進《抽象》
席德進畢生以純粹以色彩和線條表達的抽象繪畫甚為稀少,僅作于1959至1963年短短五年之間,且不及30件,近乎九成以上均已入公家美術館收藏,是次《抽象》一作的釋出,珍稀難得!
氣韻淋漓,
真純超脫的大美

Lot 54
席德進
淡水河畔
水彩 紙本 | 一九七九年作 | 55 × 74.2 cm
Shiy De-Jinn
Riverside of Tamshui
Watercolour on paper | Painted in 1979
來源
臺中塞尚畫廊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480,000 – 680,000
而在1979年的《淡水河畔》(拍品編號54),見席德進將他掌握水彩寫生逾30年高超的功力完美展現,他在濕中濕上疊加色彩,以有力的線條、一氣呵成的用色與線,描寫出眼前三景分明悠遠的淡水河景。

席德進寫生照
在綠草茵茵的河畔,一艘小船與房舍若帶有個性般地互相靠聚,在靜謐天地中予人一抹親暱的溫度感。河道之上,連接左右的橋梁和遠景中跌宕起伏的山勢暗藏書法筋骨,柔中帶剛、渾厚雄奇。作品極其難得地匯集了席德進水彩創作中盡乎所有的經典的元素:建筑結構、畫家最愛的觀音山、個性化的小船,澄澈清明的河水,堪稱為其水彩創作中之神品。


上:席德進《淡水河畔》局部
下:席德進《埔里山色》水彩紙本,56×75 cm,1981年作,拍賣成交價港幣111萬元
雄渾剛勁,蘊藉自然
書法對席德進創作的影響
出生于四川富裕農家的席德進,從小由芥子園畫譜學畫畫與習書法。而至1969年,他并重拾書法,以貼近中國傳統藝術的母體,臨摹秦漢碑帖,并自創結合行書與草書個性獨具的「席體」,《深山飛綠羽,古寺暗紅泉》(拍品編號56)即為箇中重要成就表征。而在書法上的精進,也影響了席德進在其他類別創作的表現,此在《雙鴉》(拍品編號55)、《少婦坐象》素描(拍品編號57)得見例證。
雄渾遒勁,情韻悠長

Lot 56
席德進
深山飛綠雨,古寺暗紅泉
墨 紙本 | 約一九八〇至一九八一年作 | 69 × 134 cm
Shiy De-Jinn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 |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80-1981
出版
1995年,《雄獅美術》2月刊,第288期,雄獅美術出版社,臺北,第50頁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D 70,000 – 150,000
步入70年代晚期,席德進已能掌握各種字體的精髓并加入自我個性化表現和情感,線條聚散大開大闔,自成一格。完成于1980至1981年的《深山飛綠雨,古寺暗紅泉》即為席德進書法藝術之巔峰結晶。作品結合行草寫下清代書畫名家王翬在其畫《深山古寺》中的兩句題識,筆中含藏隸書、魏碑剛強的筆意,又有草書的痛快,利落、毫不遲疑的特質,為席德進研究專家鄭惠美形容之「神采飛揚、難得的佳作」。

左:王翬《深山古寺》彩墨紙本,189.2×94.6cm,1707 年作,席德進《深山飛綠雨,古寺暗紅泉》(拍品編號56)之對句即出自畫中的題識。此畫境及書寓含席德進在晚年的思鄉之情
右:席德進《深山飛綠雨,古寺暗紅泉》局部
書寫此作時,是在席德進人生最后的兩年間,飽受胰臟癌之苦的他,特意寫下此對句,除表露對自然的向往,亦是以《深山古寺》的畫意追思四川老家「地處高勢,山林環繞,后山層層」的環境,表達其內心終極的懷鄉之情。
力透紙背,簡勁昂揚

Lot 55
席德進
雙鴨
彩墨 紙本 | 約一九七〇年代晚期至一九八〇年代初期作 | 45 × 68 cm
Shiy De-Jinn
Two Ducks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the late 1970s to early 1980s
來源
1998年3月29日,臺北景薰樓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91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 – 80,000
席德進在評論中國畫時,曾指出美的五大條件為「重、大、拙、老、少」?!峨p鴉》即生動地展示了這幾大要素,并將由書法習得的生動線條、力透紙背的氣力注入畫中。在《雙鴉》中,他以如同書法的起承轉合,一氣呵成地以最精簡的下筆,勾勒兩只鴨子的樣貌神態。一立者挺胸昂揚,筆墨交疊間精準留出眼睛的眼白位置,堪稱高明巧妙,筆不虛落。另一休憩者頭回轉歇臥于自身豐腴的身體上方,好不舒暢。

左:林風眠《寒鴉》彩墨紙本
右:席德進《雙鴉》局部
而墨韻又自成濃淡和剛柔的變化,當中橘紅的色彩畫龍點睛地描繪鴉嘴與腳蹼,與墨黑的用色形成一輕快一雄渾、一明一暗的戲劇張力?!负喒P成畫,更勝千筆萬筆」,凝聚了藝術家畢生的功力。也令人聯想起席德進的恩師林風眠在《寒鴉》中的個性化描寫,兩者互為呼應,在簡凈單純中,給人強大的震攝力。
自信老辣,速寫人生

Lot 57
席德進
少婦坐像
炭筆 鉛筆 紙本 | 一九六〇年代作 | 55 × 40 cm
Shiy De-Jinn
Portrait of a Seated Female
Charcoal and pencil on paper | Painted in the 1960s
來源
臺北福華藝術中心
飛石樓舊藏
亞洲私人收藏
注:畫背蓋有臺北福華藝術中心之鈐印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 – 50,000
「素描」是席德進繪畫中另一重要的組成面向,他自1941入杭州藝專開始學素描,其后四十年不曾間斷,以人物和風景為主題。當中對人物的描寫更是膾炙人口,50年代很多人慕名而來請他畫肖像,他了解、觀察「人的形色至美」,也將被繪者的人生經歷與個性娓娓道來。

1967年席德進為中影影星唐寶云畫像
《少婦坐像》可見其受堅實書法訓練后的自信下筆,墨黑的炭筆隨其眼之觀察、心之所感,在線條的曲折、橫豎間,描繪一側坐在藤編竹椅上的女人。其五官深邃,有著席德進偏愛的大眼,面容祥和平靜,只手撐靠下巴,帶有大戶人家雍容的氣質。而從其發型與身著的旗袍可見一時代的流行打扮。此處的線條比五十年代的作品更見剛健雄強,作品細節豐富,為素描中之上品。
平地驚雷,磅礡心象
陳庭詩珍稀畫布大作現身

陳庭詩肖像
自1958年協同創立「中國現代版畫會」、1960年加入「五月畫會」,陳庭詩在英杰輩出的亞洲戰后現代抽象藝術史中,可謂十全十能具有深重影響力的先驅人物。其創作跨足版畫、彩墨、壓克力彩、雕塑等多重形式,以凝煉的現代語匯呈現磅礡萬千的東方意象與個人哲思,并屢獲國際藝術界肯定,如曾五次入選巴西圣保羅雙年展,作品《蟄》更在1970年韓國「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中獲首獎,被評審贊譽為「黑暗中的曙光」,揚名國際。

Lot 62
陳庭詩
破曉興晨
壓克力彩 畫布 | 一九九一年作 | 130 × 162.5 cm
Chen Ting-Shih
The Dawn
Acrylic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91
出版
1993年,《陳庭詩八十回顧展》,臺灣省立美術館,臺中,第102頁
2017年,《無聲?有夢:典藏「藝術行者」陳庭詩》,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第72頁
展覽
1993年12月25日至1994年3月13日,「陳庭詩八十回顧展」,臺灣省立美術館,臺中
來源
臺北亞洲藝術中心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600,000 - 800,000
在他存世的作品中,壓克力彩畫布創作,可謂當中特出的一支,據考據存世僅不逾40件,是次榮幸呈現的《破曉興晨》(拍品編號62)即為其一,曾被挑選納入1994年國立臺灣美術館「陳庭詩八十回顧」大展中,并為其畫布作品中僅只13件逾一百號(162×130cm)的大尺幅之作之一,重要性與珍稀性不喻自言。

《破曉興晨》(拍品編號62)曾掛在陳庭詩臺中太平的居所主墻,足見藝術家對此作品的滿意和珍視之情
日出江花紅似火,石破天驚逗秋雨
《破曉興晨》為其盛年精妙之作,展現對媒材的高度把握,以及長年在畫面經營布局的深入構思。作品以大筆磅礡的紅綠色塊,形構濃烈的對比,如左側瀲滟的紅日與金光,構成若日行萬里之華光,如有唐代詩人李白「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般的瀟灑。而透過筆觸肌理的反覆疊加,色彩無窮衍進,隨幾何型態而逐步轉變色域,與幽暗中的靛藍融為一體,營造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絢麗。

陳庭詩《破曉興晨》局部
而白彩相交而成的虛實律動,則如藝術家甘蔗板版畫上最為人稱道的絲狀裂紋,帶出「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妙意,彰顯「渾沌原樸,休乎天鈞」的思維脈絡,及藝術家心中的無垠氣象。

陳庭詩
無題
木板 版畫 | 一九六八年作 | 版數:7/12 | 60 × 120 cm
Chen Ting-Shih
Untitled
Woodblock print| Edition: 7/12 | Executed in 1968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 - 120,000
同場另呈現版畫《無題》(拍品編號63),陳庭詩以濃烈的紅、黑純色營造如古代拓片般晝夜交替的雄渾與蒼勁。紅彩在此化身日與月,在累累墨塊間,欲破空而出,匯成「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的蒼古意象,撼人心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