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藝術家
(按年齡排序)
借題發揮 莫名夢想:楊和平
在楊和平的作品中,一方面寫意精神與筆墨情趣無處不在,線條迭宕多姿,墨韻酣暢淋漓,貌似若不經意,隨心所欲,而實則頗見功力,充滿了內在的節律和法度;而另一方面,楊和平作品的更為出色之處卻在于構成。在楊和平的筆下,不論是陶器、花卉、飛鳥、魚類,抑或是荷塘、景觀、文房用物乃至于題款、鈐印,皆表現為點、線、面的有機組合,相互對比、相互映襯、相互制約、相互呼應,有著很強的形式感和裝飾性,這在其《道在瓦壁》一類畫幅較長的條屏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種寫意與構成二者并重,且后者勝于前者的特點,使得楊和平的作品獨標一格,卓爾不群。(摘自曹玉林《精神的符號 心靈的顫音——楊和平繪畫藝術點擊》)

▲楊和平作品《粉墨花園》

▲楊和平作品《心境若水》

▲楊和平作品《金石水墨作雷鳴》

▲楊和平作品《一千年前的云》

▲楊和平作品《自戀》
行走中的藝術家:何南燕
簡介:何南燕,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任安徽省書畫院畫家。

▲何南燕作品《一對辟邪》其一

▲何南燕作品《一對辟邪》其二

▲何南燕作品《朝圣者》

▲何南燕作品《藏舞》

▲何南燕作品《苗家女》
簡介:劉燕凌,號大愚,了痛居士,凹凸齋主。本科學歷。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文史館研究員;安徽醫科大學醫學美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徽省新華學院客座教授;現為中國藝術家學會理事;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安徽省工商聯企業家與藝術家聯誼會副主席;安徽省李鴻章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蕭龍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綠色書畫院副院長。師承黃永厚、郭公達。主攻人物、山水,尤以戲劇人物見長。

▲劉燕凌作品《師徒四人去取經》

▲劉燕凌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

▲劉燕凌作品《盜御馬》

▲劉燕凌作品《漢陽院》

▲劉燕凌作品《八大錘》
趙先生的畫,細品之下,似有苦盡甘來、雨過天晴之感;當你深入其境,則流連忘返,若見朝暉暮靄,春煦秋陽,心止禪水,忘記凡塵……(摘自楊岸森《大象無形》)

▲趙規劃作品《秋韻》

▲趙規劃作品《霜降溪山圖》

▲趙規劃作品《暖冬》

▲趙規劃作品《秋泉》

▲趙規劃作品
幻想與詩意:凌曉星
簡介:凌曉星,男,1972年12月生于安徽歙縣,現為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安慶市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會員,安徽工筆重彩畫學會理事,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碩士。作品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美展二十余次,獲獎十次,其中銀獎兩次。2008年作品《尚武》為中國美術館收藏,2016年作品《徽韻》獲國家藝術基金美術創作資助項目。
凌曉星筆下人物,一定不是標準的寫生像,有一種刻意的變形和蒼古奇峭之美。雖奇,卻非有意為奇,奇崛中有新韻味,這種韻味不僅來自其筆墨,更多得益于苦心經營之后所賦予作品的自由精神。畫中時常出現的戲劇人物,雖有臉譜的程式畫風,卻神態搖曳、表情豐富,加上巧妙的構圖和現代元素的介入,時常會令人忍俊不禁,令人有所思悟。這正是他淡然的心態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精湛技法結合。正是“凌公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摘自薛墨《幻想與詩意——評凌曉星的畫》

▲凌曉星作品《誕生》

▲凌曉星作品《郊游》

▲凌曉星作品《相視無言》

▲凌曉星作品《吆吆鹿鳴》

▲凌曉星作品《少年行》
水墨清音 無邊鄉愁:林兵
簡介:林兵,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安徽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安徽省青年美協主席團成員,馬鞍山市美協副主席,馬鞍山畫院展聯部主任。
繪畫要傳神,第一要素當然是熟悉生活,起碼熟悉要表現的生活。在表現題材上,他不聽信和盲從,沒有刻意去選擇名山大川、塞北高原。他選擇的是故鄉的淺灘丘陵,看似平淡無奇的小景,他則用敏銳的雙眼發掘美的真理,用多情的畫筆在進行最深廣的耕耘。因為他太熟悉這片土地,那里既有他童年的快樂和清貧,更有他成長的記憶,他用自己的靈性創造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話”。觀其作品,令人不由得生出幾分平淡、寧靜和幽幽懷古之情。相信他會走得更高更遠,因為他懂得一個藝術家最終要“以畫說話”。(摘自鄭天倫《對故土愛與美的真情詮釋》)

▲林兵作品《田間水墨系列1》

▲林兵作品《田間水墨系列2》
▲林兵作品《田間水墨系列3》

▲林兵作品《早春系列1》

▲林兵作品《水墨系列4》

春暖花開
安徽當代藝術邀請展
主辦
安徽省畫廊協會、時代美術館
承辦
三瓜公社文化小院
展覽地點
三瓜公社現象藝術館(文化小院內)
展覽時間
2021.4.10-2021.4.25
開幕時間
4月10日上午10:00
學術主持
牛育民
參展藝術家
楊和平 何南燕 劉燕凌
趙規劃 凌曉星 林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