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榮華,四時花卉記——蘭花
日期:2021-04-08 10:58:10 來源:中貿(mào)圣佳
拍賣
>草木榮華,四時花卉記——蘭花
?文 / 安德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猗蘭操》
宋人 《秋蘭綻蕊圖頁》
紈扇頁 絹本 設色,25.3×25.8cm,故宮博物院藏品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這首白話詩最早出現(xiàn)在胡適 1921 年的日記中,后來收入他增訂的第四版《嘗試集》中。那年的夏天,胡適去西山訪友,恰巧熊希齡夫婦也在香山,臨別贈了他一盆蘭花,胡適高高興興的帶回家,可是等到秋天也沒見花開,于是寫了這首詩,起名叫“希望”。與舊體詩相比,新詩沒有那么多平仄限制,反而顯得天真可愛。民國時的文人雖然普遍西化倡導新文化,可骨子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未絕,君子之交淡如水,蘭乃花中君子,贈友人再合適不過,一盆蘭花,風雅盡顯。
出版:《名人花卉集錦》第一集,第十三圖,民國二十九年(1940 年)。“蘭,香草也?!边@是《說文》中的注解。蘭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譽為“香祖”、“國香”, “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孔子更是尊之為“王者香”。屈原紉蘭以為佩,《詩經(jīng)》、《楚辭》里關于“蘭”的詩句隨處可見,但是先秦時人們所說的“蘭”是澤蘭,一種野生的蘭草,還有一種香草叫蕙草,也就是佩蘭,“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人們習慣于將蘭蕙并稱,一莖一花為蘭,一莖數(shù)花就是蕙,然而無論蘭還是蕙,都是菊科草本植物,與后世的蘭花并非同類。從現(xiàn)代植物學的角度來講,蘭花是蘭科蘭屬植物的統(tǒng)稱,附生或地生草木。蘭科植物分布廣泛,根據(jù)地理分布可分為國蘭和洋蘭,根據(jù)其形態(tài)亦可劃分為地生蘭和附生蘭。我們通常在花店見到的蝴蝶蘭、石斛蘭、文馨蘭、卡特蘭、萬代蘭等,其實都是洋蘭,它們的特點是花朵較大、顏色鮮艷、沒有香味,多生長在東南亞等熱帶地區(qū),其中萬代蘭還是新加坡的國花。而傳統(tǒng)的國蘭則是指部分地生蘭,春有春蘭、夏有蕙蘭、秋有建蘭、冬有寒蘭,四季皆宜。其中春蘭是蘭花中盆栽歷史最悠久的,雖植株矮小,但葉姿優(yōu)美,花期在二三月間。胡適那盆等了三季都未開花的蘭有可能是春蘭,至于第二年是否開花就不得而知了。鄭燮《幽崖蘭竹》
中貿(mào)圣佳 25 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成交價:RMB 3,220,000
《越絕書》載,勾踐種蘭渚山。晉永和九年,王、謝等人上巳修禊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相傳就是勾踐種蘭之地。蘭花開時,幽香四溢,無花之時,亦可賞葉。這大概就是蘭花與其他花卉最大的不同,即使高傲如梅,艷如桃李,花期未至,人們也不見得有興致去欣賞枯枝殘葉。蘭卻不同,古人賞蘭并不拘泥于花開,蘭葉不僅四時常青,其姿更是優(yōu)雅卓絕,故列為四君子之一。王羲之愛蘭,就像陶淵明之愛菊,周敦頤之愛蓮,與眾不同。有說王羲之書法得悟于蘭,他日日察蘭葉臨風搖曳的各種姿態(tài),將之運用到書寫中,下筆如有神助。這興許只是后人附會,畢竟王羲之并無書或論詩文言及此節(jié)。然觀其書灑脫飄逸,氣脈貫通,用筆變化萬端,《蘭亭序》全篇二十一個“之”字,無一相同,錯落自然,隨心所欲,已臻化境,可謂雅到極致,與蘭韻大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初的蘭花多野生,幽蘭生空谷,不與群芳爭艷,后為文人雅士所鐘愛移入盆中栽培。蘭性喜陰,于庭院內(nèi)生長再適宜不過。文人養(yǎng)蘭大抵始于唐盛于宋,唐詩宋詞之中更不乏詠蘭之作。據(jù)說王維在輞川隱居期間,養(yǎng)了許多蘭花,如《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詩中描述“幾年家絕壑,滿徑種芳蘭?!薄稄V群芳譜》也有記載“王摩詰貯蘭蕙用黃瓷斗,養(yǎng)以綺石,累年彌盛?!蓖蹙S養(yǎng)蘭經(jīng)驗豐富,不僅用瓷斗養(yǎng)蘭,還在上面鋪滿心愛的石子,畢竟王維愛石也是出了名的,蘭石為友置入盆中一并欣賞,從此盆栽成為主流。后來者養(yǎng)蘭經(jīng)驗逐漸豐富,至宋代出現(xiàn)了《金漳蘭譜》、《王氏蘭譜》等系統(tǒng)介紹養(yǎng)蘭、品蘭的專著。文人雅士不僅養(yǎng)蘭、賞蘭、詠蘭,更熱衷于寫蘭。對于畫家來說,無論他們描摹的對象是梅還是牡丹,用的都是“畫”,是“繪”,而一提到蘭用的則是“寫”,因為這是文人的事。從宋代開始,蘭花幾乎可以算是文人畫中的標配,寥寥數(shù)筆,勾勒蘭葉,看似簡單,但其神韻著實難得,就像書法一樣。宋趙孟堅就以擅于寫蘭著稱,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墨蘭圖》卷當屬他的經(jīng)典之作,畫上墨蘭二株,蘭葉翻卷,參差錯落,俯仰伸展,蘭花盛開如翩蝶飛舞,婀娜多姿,花葉紛披,各具條理,繁而不冗。運筆柔中帶剛,花朵及蘭葉均一筆點劃,蘭葉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濃,變化含蓄,形成墨色對比。土坡用飛白筆輕拂,略加點苔。雖為水墨,但格調(diào)高雅,遠勝著色。畫上有自題詩一首:“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鄭燮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詩書畫世稱“三絕”,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一生只畫竹、石、蘭,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筆下的蘭花,有盆蘭,也有嶠壁蘭、棘刺叢蘭,飄逸瀟灑,氣韻飛動,通過筆鋒的變化呈現(xiàn)出蘭葉的姿態(tài),靈動而富于法度。他慣用焦墨來體現(xiàn)蘭花的柔韌與筋骨,優(yōu)美而有風采,花瓣則采用淡墨勾畫,掩映在蘭葉之間,錯落有致,而且善于留白,整體構圖空靈優(yōu)美,蔚然成趣。譬如這幅《幽崖蘭竹》,淡墨、濃墨、枯墨的交叉運用,爐火純青,醇厚老辣?!坝刑m有竹有石,有節(jié)有香有骨”,在他眼中,蘭竹石最能體現(xiàn)堅貞不屈的高潔品格,因而題畫詩中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nèi)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