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 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
印文:紀恩堂
10.4 x 10.4 x 7.8 公分
估價:125,000,000 - 180,000,000 港幣
中國藝術(shù)珍品 拍品編號:3603
來源:
法國收藏
香港蘇富比1994年11月2日,編號408
美國私人收藏
香港蘇富比2004年10月31日,編號3
此時的乾隆皇帝在政治上他躊躇滿志,但在回顧后繼時,卻不能不有幾分心急,皇子們與他一樣醉心詩文本是好事,他卻不免擔心后人只懂舞文弄墨而失去了祖宗武勇強健的傳統(tǒng)。在這一年,他一如往常漫步于圓明園中,執(zhí)政三十年,他并沒有讓父、祖失望,但人到壯年,如何讓自己居于承先啟后的位置,似乎變得格外重要。就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寫下了〈紀恩堂記〉,并刻了一方「紀恩堂」章來紀念此事。

在這篇文章中,他深情地回憶著當年如何在牡丹臺與祖父康熙初見,當時其父雍正只是皇子,藉由孝順的名義請康熙來圓明園欣賞牡丹,在一派富貴的景象中,十二歲的乾隆被召來拜見祖父,由于能背誦〈愛蓮說〉一文而得到祖父的賞識,被下令留在宮中養(yǎng)育,實際上康熙與乾隆祖孫相見時,康熙已是年邁多病,只養(yǎng)了乾隆半年多就去世了,駕崩前纏綿病榻多時,祖孫間的回憶雖短,但刻骨銘心。雍正、乾隆父子再三提及牡丹臺那次的三代同堂,以顯示父子二人如何得到康熙賞識及恩情。

清乾隆九年 沈源、唐岱《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之〈鏤月開云〉
絹本設(shè)色 局部
? 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
牡丹臺所在地 后更名紀恩堂
除了辟謠,更要建立「傳承」
對于雍正父子而言,康熙末年所謂「九龍奪嫡」而生的各種謠言是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雍正甚至頒布《大義覺迷錄》來試圖辟謠,但是越向外人解釋只會越描越黑。到了乾隆即位后,他對于謠言除了威嚇之外,更選擇正面地建立祖父、父親與自己之間的連結(jié),對于祖父使用過的東西,他也會撰文寫詩來紀念一番。

清乾隆 乾隆帝御寶青白玉「敬天勤民」璽
? 北京故宮博物院
比如康熙用于自己書畫之上的「敬天勤民」璽,在康熙時代原為檀香木質(zhì)地,到了雍正時代照樣以白玉重刻一方留用,將檀木璽收藏起來。在乾隆即位初年則在白玉璽上刻上自己所寫的〈敬天勤民寶四言詩并序〉,似乎也強調(diào)著「敬天勤民」這四字的精神,也由祖父、父親傳承到他身上。


清康熙 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
印文:敬天勤民
10.2 x 10.2 x 11 公分
估價:180,000,000 - 100,000,000 港幣
中國藝術(shù)珍品 拍品編號:3602
來源:
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310
「懷著對上天的敬畏,勤奮不懈地治理百姓」這樣的形象,隨著乾隆統(tǒng)治日久而深入他的各種論述中,藉由這四個字,祖、父、孫三代連成了一條勤政愛民的政治傳統(tǒng),但在私領(lǐng)域上,雍正與乾隆一再以紀念康熙來塑造三代人之間的情感連結(jié),雍正編纂了《圣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并親撰了〈圓明園記〉來歌頌父親的種種美德,乾隆則再一步撰寫了各種詩文來向祖、父致敬。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樣的舉措或許有點矯情,但對于雍正與乾隆而言,這是他們將自己與偉大的祖宗們連結(jié)起來的方式。
時間回到乾隆三十一年,當年在牡丹臺邊的少年皇孫已生白發(fā),乾隆原本屬意的繼承人接連早逝,兒孫雖多,又有誰能如他年少時一般積極進取、能文能武?當他寫下〈紀恩堂記〉、把玩著「紀恩堂」章時,除了是撫今追昔的感嘆,或許更多是以父親、祖父的身分立下榜樣,期望著這條敬天勤民的傳統(tǒng)可以有人繼承下去吧!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