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創作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日期:2021-04-08 09:11:19 來源:上海嘉禾
拍賣
>程十發創作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至今閉起眼睛還會想到父親,在延慶路的屋里,臨窗作畫或者細細展看畫冊。作為海上畫壇少有的全才型畫家,程十發不僅詩書畫印融會貫通,且人物、花鳥、山水,兼及連環畫、年畫、插圖等,無一不畫,無一不精。他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廣博性,正是“海派無派”的最佳注解。那么,在程十發創作背后,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謹以其人物畫,敘述一二。小人書(學名連環畫),承載了一代70、80后美好的童年記憶。然鮮有人知,《儒林外史》、《孔乙己》、《畫皮》等當年一度風靡大街小巷的小人書,均出自一位海派繪畫大家——程十發之手。有人說,程十發是繼任伯年之后,海派文人畫家中唯一的人物畫家;也有人說,程十發是海派文人畫家中唯一邁進連環畫領域,經過艱苦探索取得矚目成就的一位。那么,程十發的人物畫究竟地位幾何呢?下文擷取了一些藝界聞人的評述片段。

陳佩秋:解放初,沒有人畫少數民族,程十發畫了,他巧妙地利用傳統的國畫技巧畫少數民族,他成功了。邁克爾·蘇立文:盡管他畫花卉,有時也畫山水,但真正的專長是人物畫。他最喜愛的就是鐘馗捉鬼、鐘馗嫁妹以及藏族孩子和少數民族牧羊姑娘那些動人的題材。當我問他為什么經常畫這些女孩時,他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她們太美了。”韓天衡:人云其人物濫觴于伯年,吾則以為其與伯年為遠房昆仲,伯年嫻熟,發老熟中有生。吾嘗曰:由生返熟如登山,由熟返生如登天。熟生之間,消息微茫。
尚輝:程十發個案的獨特性,在于他沒有走筆墨加造型的路,而是將傳統筆墨的靜雅飄逸融入人物畫的意寫,從而形成了具有個性化的簡筆寫意人物畫的個性風貌。湯哲明:程十發其實是遙接了任伯年人物畫表現現實的大纛,幾憑一己之力,令之在近百年后再度成為海上畫壇光彩照人的重要畫種。于洋:從早年心系南疆的民族風情畫,到后來關注社會現實的人物群像,程十發的主題性人物畫總能以輕盈明媚的姿態承載與呈現嚴肅深閎的時代氣象。亦莊亦諧,似輕實重,這是程十發用藝術銘記一個時代的寓言。
一言蔽之,程十發是20世紀中后葉海上人物畫壇的一位重要開拓者和踐行者。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儼然是一位“成功”的國畫大家。然而,在他的“成功”背后,又經歷了哪些“不成功呢”?他在黑暗中又摸索了多久呢……就讓我們循著程多多的回憶,徐徐展開程十發那段不為人知的人物畫耕耘歲月。

程十發、程多多合作《二王練字》
上海嘉禾2017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他的早年學畫過程鮮有畫人物畫的基礎。因為他的學畫過程,從涂鴉開始起步直到后來進入上海美專正規地學習,繪畫學科都是學的傳統的山水畫,當然其中也包括有學習花鳥。這些基本功的訓練與學習人物畫的基本要求還是大相徑庭的。
早年,他也曾經通過自學嘗試著畫過人物,但是卻因為當時缺乏相應的人物畫學習的范本,所以還是讓學畫山水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眾所周知,在那個年代里中國畫的人物繪畫這門畫種,相對山水和花卉來說,應該還是一個較薄弱的環節。
他所向往的作品中應該會滲入許多自己對于大自然的領悟和先人們對各種繪畫藝術不同的認識和技藝,并能舒展自己的意境。不過在那個凡是談論繪畫開口便是以小四王為準繩的年代,是很少能獲得知音的。甚至于有老師對他這么說過:“程潼啊!你這樣畫下去是要餓死的呢!”但是他還是不以為然,繼續他的努力奮斗。
1941年,程十發從上海美專畢業,與同窗張金錡結為夫妻
果然不出所料,畢業后的第一次畫展很不成功,倒是欠下許多裱畫的錢,所以畢業即失業,只能打道回府,回松江老家。而據我母親后來的回憶,父親一回到松江老家后,他就埋頭開始研究如何畫人物的課題了。吃透了宋代以來人物畫的精髓。他把大量精力花在了研究古代那些善畫人物的大畫家的作品中,如李公麟、梁楷、石恪、曾鯨、陳老蓮等等。
聽我的母親以及隔壁鄰居說,他在這段時間里是從早畫到晚,也不出門,不斷地臨摹,不斷地看書。在這段時間里他是非常用功刻苦的。試想一個完全學傳統的山水、花鳥的畫家突然要改畫全然不同的人物畫了,這個難度是應該可想而知的了。
他在去美專學習之前就開始喜歡擺弄照相機,而且對攝影的概念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對當時流行的攝影及電影作品他都能去研究一番,能說出自己的觀點來。
更有甚者,他對許多當時還是比較陌生的一些國外大藝術家,如瓦西里?康定斯基、杰克遜?波洛克、奧森?威爾斯、勞倫斯?奧利維爾等等世界上著名的大藝術家的一些理論體系,都有興趣去作一番研究。

這在當時作為一個純粹學傳統藝術的人來說是很難得的。他能守住自己民族藝術精髓的底線,同時融合國外先進的藝術觀念和方法,這是難能可貴的了。
1952年進入原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他視此為能使人物畫創作更上一層境界的絕佳機會,所以每天中午他總在別人休息的這段時間里,在圖書資料室里邊不斷地研究外國古典素描的名作,如丟勒、荷爾拜因、安格爾等大師的線描人物的作品,竭力去探討及謀求如何使之與中國畫的線條能達到和諧與統一。

我們可以從這之后的一系列作品中,看到他是如何將外國美術作品中的那些線條的描繪與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程十發《張仲景著書圖》
上海嘉禾2015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在這之后,他又繼續不斷地通過創作大量的連環畫完善著他的人物畫。在這段時間里他已基本上從畫連環畫而掌握了人物畫的要素,這時的他對于人物畫已經有了新的體會,運用他自己的創作手法也已得心應手了。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