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蘇富比書畫部呈獻一系列晚清至民國名家書畫四屏精品,如「梅潔樓」藏吳昌碩〈梅花竹石〉綾本堂屏,與曹氏「默齋」藏任熏〈四時花鳥〉,均自成篇章,精彩自呈,而吳讓之松瀑通景屏,寬達七呎,堪稱巨制。另何紹基贈馮桂芬行書,寄經世務實之思,與袁克文「洪憲元年」臨歐書四屏,及遜清遺老書跡,并而視之,亦堪作清末至民國政局變幻之見證!





四
屏
萃
錦

2604 吳昌碩 梅花竹石
水墨、設色綾本 立軸 四屏 一九一八年作
各135.7 x 40 公分 (4)
估價︰2,000,000-3,000,000 港幣
吳昌碩詠寒梅「雪后見精神」、修竹「自有歲寒姿」、頑石「自高唯有石先生」,再三寫之,聊以自喻,亦自寫照也。本屏寫于一九一八年,正值創作成熟期,舍紙、絹,選材素綾,其質細滑,著墨即滲,對行筆準繩及速度要求高,掌握更具難度,然缶老得益多年鐵筆之功,根底扎實,筆力遒勁,寫來游刃有余,梅、竹、石三屏純出水墨,古樸渾厚,出落超脫塵垢,切合「不與人爭艷」之品格。牡丹一屏,花枝繁茂,朱白相映,倚石而生,蓋「畫牡丹易俗,水仙易瑣碎,惟佐以石可免二病。石不在玲瓏在奇」,復得大富貴亦長壽之吉兆。畫家有詩曰「君子貴得益友,不可孤立」,合于四屏,既得一堂君子之雅,復嵌吉祥慶瑞,雅俗可堪共賞。畫上長題自寫詩,當中「老夫畫梅四十年,天機自得非師傳」、「畫法通靈指顧間」句,洋洋自得之情,躍然紙上,足見愜意為之。屏中詩、書、畫、印堪配,且出一手,缶老藝事之深湛功力,亦足見矣。

2690 任熏 四時花鳥
設色紙本 立軸 四屏 一八七三年作
各 147.2 x 38.2 公分(4)
估價︰350,000-500,000 港幣
曹氏「默齋」藏

2689 吳讓之 松林溪瀑
水墨紙本 四聯屏 一八六八年作
各 121.5 x 58.4 公分 (4)
估價︰300,000-400,000 港幣
著錄︰
〈 近現代中國繪畫集萃 — 曹氏默齋藏.一〉(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一○年七月),頁112-113
來源:
曹氏「默齋」藏

2700 馬晉 八駿圖
設色綾本 四幀 鏡框 一九三三年作
壽石工題跋
各 99.2 x 31.8 公分 (4)
估價︰300,000-400,000 港幣

2681 黃山壽 秋色菊艷
設色紙本 立軸 四屏 一九一六年作
張石園署簽
各 134.3 x 33 公分
估價︰70,000-90,000 港幣

2534 何紹基 行書沈顥論〈命題〉句
水墨紙本 立軸 四屏
張壽平題跋于裱邊
各 108.2 x 22.5 公分 (4)
估價︰180,000-250,000 港幣
本件乃何紹基寫贈馮桂芬(1809-1874)。馮氏,蘇州人。官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等職。同治起居李鴻章幕。精性理經籍、歷算詞章,主經世致用之學,其〈校邠廬抗議〉開洋務運動思想之先。
何、馮之交,應始于兩人供職國史館時,其同仰顧炎武開有清一代經世學風,道光年間于顧祠會祭多有交集。一八四三年,何子貞與張穆醵資建顧亭林祠于燕京慈仁寺,歲舉祀事,馮氏積極參與其中,首次會祭之文由何氏所撰,書者即為馮氏,蓋其生平服膺亭林,其字「林一」,號「景亭」,亦出此源。本件行書四屏,書明末沈顥〈畫塵〉論句,評詙詩畫均以巧思自生,無拘泥命題之先后,與馮桂芬秉持貴變通,尚務實之思想,可謂同轍。

2530 袁克文 臨歐陽詢〈皇甫君碑〉
水墨紙本 立軸 四屏 一九一六年作
各128.3 x 30 公分
估價︰60,000-80,000 港幣
來源:
前荷蘭駐華大使楊樂蘭(Roland van den Berg, 1930-2019)舊藏
洪憲元年自一九一六年元旦始,至三月廿二日袁世凱撤帝制,僅八十三天而終。袁克文與父政向相左,及洪憲立,長兄克定疏忌其謀建儲,乃避居北海,復因嘗借詩諫政,受讒遭幽禁,「唯摩挲宋板書籍、金石尊彝,消磨歲月」,本件即書于是時。寒嗜收佳槧碑拓,精書學,本幅按碑文原大臨寫四屏,下筆勁峭,嚴整峻美,攝唐碑由隸入楷之旨趣,紙上精描朱絲欄,足見臨摹之謹篤矜重,非日后鬻書應酬者可比擬!
軸首上貼文物商店標簽,注明貨號、畫題「 袁克文楷書屏」、定價「(人民幣)6元」,應為楊樂蘭六十年代使華時所得。楊氏生于上海,自幼隨任駐滬領事之父在華生活,后返國,攻漢學,復投身外交界,一九六二至六五年以荷蘭外交部辦公室第三秘書之職派赴中國,一九八六至九二年間出任駐華大使。

2529 陳寶琛、朱益藩、寶熙、載澤 行書宋韻集萃
水墨紙本 立軸 四屏 一九二二、二三年作
各80.5 x 27.3 公分
估價︰50,000-70,000 港幣
來源:
前荷蘭駐華大使楊樂蘭(Roland van den Berg, 1930-2019)舊藏
一九二二年,遜帝溥儀命遺臣清點故宮書畫,二月下旬派載澤、載潤、溥伒、朱益藩、袁勵準、朱汝珍、寶熙掌盤點之事,五月初加派陳寶琛,編目成冊,凡可寶者皆鈐「宣統御覽之寶」等璽以識,歷時近年,所得目錄后稱「故宮各殿第一次書畫點查冊」。本件四家書屏奉朱汝珍,即寫于此際,各取宋人語書于烏絲欄紙上,或恭臨內府藏蘇軾〈前赤壁賦〉,或出「日本延喜筆」書詩,選文及用料皆見用心,集遜清宗室、帝師、肱股大臣書跡,亦可窺見鼎革后獨特的政治面貌。

2533 朱汝珍 楷書跋顏真卿〈自書告身卷〉
水墨紙本 四屏 鏡框
各130.2 x 29.8 公分 (4)
估價︰50,000-70,000 港幣
朱汝珍(1870-1943),廣東清遠人,有清末代「甲辰恩科」(1904)榜眼,歷任實錄館纂修、國史館、武英殿、法律館纂修。鼎革后,以「南書房行走」留侍遜帝。一九二四年「北京事變」后,朱氏南赴津滬,復遷香江,辦學于學海書樓及香港孔教大成書院。本幅所錄乃乾隆題內府收藏之顏真卿〈自書告身卷〉,書于該卷引首處。

2532 光緒甲辰科四鼎甲 書法
水墨紙本 立軸 四屏 一九三四年作
各132.5 x 31.7 公分 (4)
估價︰50,000-70,000 港幣
來源:得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乃有清一代最末一科,亦為科舉制度之終結。劉春霖、朱汝珍、商衍鎏位列三甲,張啟后以「傳臚」居其后,合稱「四鼎甲」。殿試高踞前列,身份清貴,兼科舉告終,后無來者,故四家合成之作品,極為時人追慕,輒以重值求之,懸之府第,藉增聲價,又或饋贈友朋,以示品味之高。即使清祚不續,民國官商仕紳仍好之,本幅即其一例。

2546 溥儒 行書自作詩四首
水墨紙本 四幀 鏡框
各 32.4 x 38.5 公分 (4)
估價︰150,000-200,000 港幣

2568 謝稚柳、陳佩秋 雜題
水墨、設色紙本 四幀 鏡框 一九六三年作
謝: 各 34.8 x 34.8 公分 (2)
陳: 各 35 x 35.2 公分(2)
估價︰180,000-250,000 港幣
來源︰著名香港報業前輩陳凡「百劍堂」舊藏

2715 黃君璧 四季山水
設色紙本 鏡框 四屏 一九七八年作
陳子和題詩堂
畫心: 各 33.3 x 33.3 公分(4)
詩堂: 各 33.3 x 33 公分 (4)
估價︰150,000-250,000港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