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印著《臨濟宗研究》---紀念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圓寂1150周年

恢復重刻顏真卿《真定十方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道行碑銘》拓片

鑒印恢復重刻趙孟頫《臨濟正宗碑》拓片
鑒印先生簡介:本名趙志強,1960年生于河北正定。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受教于艾中信、羅工柳、金維諾、羅爾純、錢紹武、伍必端、陳偉生、姚有多、韓國臻、胡勃、艾民有、王昌楷諸師。1993年受聘于正定縣旅游局制景公司任總設計監制《西游記藝術宮》等大型人文景觀工程多年。出版有《揭秘石濤畫語錄》《隋龍藏寺碑研究》《臨濟宗研究》《正定歷史名人名勝》《隆興寺傳說》等學術專著和連環畫冊多部。為臨濟宗第45代法脈傳人上湛下賢老方丈助理、法嗣。為“禪與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創始人,“佛學論壇”版主。作品多次入選國展并榮獲“紀念少林寺建寺1520周年”書畫大展優秀獎;2019年,鑒印復原重刻《隋龍藏寺碑》、趙孟頫《臨濟正宗碑》、顏真卿《真定十方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道行碑銘》暨“河北正定中國書法名碑復原重刻拓片作品”評定為“中國馬鎮杯”第二屆河北省文創和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百強作品并獲 “最佳網絡人氣獎” 前十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石家莊龍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探賾索隱 師古開今
——記著名學者書畫家鑒印先生
文/高彥國
鑒印先生,原名趙志強,河北正定人,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數十年來,他隱逸在古城一隅,甘守寂寞而執著鉆研,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完成了被學術界稱為最難讀懂的《石濤畫語錄》的最新詮釋。2007年《揭秘石濤“一畫之法”》系列論文在《中國書畫報》連載,引起美術理論界關注。

鑒印在《中國書畫報》發表論文之一
2009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精選石濤繪畫精品配合鑒印《揭秘石濤畫語錄》研究專著出版發行。鑒印先生從禪宗思想切入石濤的繪畫秘笈,旁征博引、苦心孤詣詮釋并揭秘石濤的內心世界,并結合現代美術理論將石濤這位中國繪畫史上“現代藝術之父(吳冠中語)”以全新、具體、生動的形象和言簡意賅、獨特精湛的美術理論體系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沒有融通儒釋道的智慧怎能走進石濤精神世界,沒有學貫中西的哲學素養怎能將石濤美術理論體系比量世界美術理論巔峰。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碩導、美術評論家李維世先生評論到;“鑒印先生的最新詮釋逐字逐句破解了石濤‘一畫’之謎和十八章諸多學術界的爭論與疑惑,將深奧難懂的古典美術理論通俗易懂地詮釋給我們,這對弘揚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國美術理論體系啟迪中國書畫家們守正創新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鑒印著《揭秘石濤畫語錄》目錄
2011年,鑒印先生將目光和精力投注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歷史地位的“唐楷之祖”《隋龍藏寺碑》書法與文本研究和整理中。《隋龍藏寺碑》能在天災人禍、兵燹戰火的一千四百多年滄桑歷史中幸存下來實屬不易,在歐陽修任河北路都轉運使發現該碑之前,卻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此碑自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至宋代歐陽修發現并記錄此碑時的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時過478年,而其碑刻泐損漫漶四十多處。碑文釋讀只能源于宋拓。這通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碑文的殘缺,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書法史乃至文學史上的遺憾!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和現實背景之下,一種自覺肩負傳承文化的使命感,讓鑒印先生投入巨大精力,開始了他對《隋龍藏寺碑》艱苦卓絕卻意義深遠的臨摹、校對、增補、修復、實驗細致而繁復的工程。

《隋龍藏寺碑》明拓片局部
因為曾經擔任臨濟寺方丈有明老和尚的助理,并受聘國學論壇版主十幾年,鑒印先生的佛學造詣頗深,在國學研究領域頗多精辟獨到的見解和論述,深受學術界關注,國學論壇管理組評價他“對國學論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也是他能夠使碑文增補工程得以完成的一個學術保證。譬如碑文“惟此大城,環異所踐 ”一句,有釋文將泐損之字錄為“異”,而鑒印先生同樣是在對原碑殘存字形處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又遍查佛籍文獻并無“環異”之詞,且文意不通,在細勘漫漶處下部隱約所顯方形如日字和捺腳后,排除了“異”字的可能。查所有下部為“辶”旁字,皆與文意不通;又查所有下部為“日”旁字,唯“智”字貼合文意,即“環智所踐”。智者智慧,般若智即佛智。《韓非子·顯學》云:“智,性也。”《淮南子·俶真》謂:“智者,心之府也。” “環智”,則指圍繞佛法智慧去實踐、履行。僅僅一字之別,彰顯的是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懸殊的碑文意境。
正是無數個這樣嚴謹入微的認真工作,才使得對《隋龍藏寺碑》書法與文本進行整體研究進展的卓有成效。經過數個寒暑息交絕游、閉門謝客如同禪僧的閉關修行,在無數次查閱了數以百萬字計的涉及隋碑的歷代史料、佛學辭典經傳的漫長時間里,鑒印先生并對魏晉南北朝筆法悉心揣摩和對龍藏寺碑書法精髓得悟于心后,先生終于完成了中國書法史上首次對《隋龍藏寺碑》全部文本的破譯補闕和對原碑再現其開皇原貌的實驗性復原重刻。2011年11月,他的研究論文“《隋龍藏寺碑》泐損殘缺字辨識考析”發表在《中國文物報》,又引起文物界、書法界關注。國家文物局專家單霽翔、勵小捷、羅哲文等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旭宇、申萬勝、劉金凱等書法大家對鑒印考辨補闕修復重刻《隋龍藏寺碑》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

2012年12月,鑒印先生著《隋龍藏寺碑》研究專著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有幸得到著名文物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羅哲文先生兩次審讀并題簽。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詩人旭宇先生為這本書所作了序言,他寫道:“河北青年學者、書畫家鑒印先生對《隋龍藏寺碑》文本與書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認真的臨寫,將全部泐損空缺字拾遺補缺考證辨識并補寫完璧,填補了數百年來這一名碑遺留的空白和爭議,我想這在書法史上也應該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和貢獻。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書法功力使我十分欽佩。本書對這一名碑文本的深入解讀和對其筆法心慕手追的摹寫并重新再現,讓我們重讀《龍藏寺碑》又有了新的感悟和發現。我時常想,我們處在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我們能不能上承晉唐書法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具有現代特色的楷書經典,這是考驗我們書法才能和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張公禮為我們創作出上承漢魏下啟三唐的隋代楷法經典。給我們以示范和啟迪,借此書出版之際,聊序數言,與同仁共勉,讓我們不斷從傳統中汲取滋養,兼容并蓄,師古開今,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楷書精品。”

《隋龍藏寺碑研究》鑒印補闕修復書法局部
鑒印先生并未滿足已有的成績,2014年,他又從正定臨濟宗祖庭道場探賾索隱,查閱大量佛教發展史,以翔實的文物典籍史料,回顧義玄禪師開創臨濟宗的時代暨唐代佛教發展背景及禪宗發展脈絡,以全方位視角來考察、觀照義玄禪師開創臨濟宗產生、崛起的佛法因緣和契時契機的時代意義,對臨濟宗禪法思想和門庭設施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不乏精辟獨到的見地。其部分篇章發表在《中國佛學》、《法音》期刊,2016年,時值臨濟玄公大宗師宗圓寂1150周年,首部系統研究臨濟宗禪法思想和法脈傳承的《臨濟宗研究》專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鑒印著《臨濟宗研究》目錄
2016年6月16日,鑒印受河北師范大學戴建兵校長邀請在師大博物館會議廳為在校研究生做了題為“隋龍藏寺碑書法與文本研究”學術講座。同年11月受邀參加 “河北宗教;過去、現在與未來研討會”和來自全國的學者專家提交論文結集出版。
2019年,鑒印先生又親自監制完成了對趙孟頫《臨濟正宗碑》、顏真卿《真定十方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道行碑銘》的恢復重刻,彌補了歷史遺憾。2020年, “河北正定中國書法名碑復原重刻拓片系列”榮獲“中國馬鎮杯”第二屆河北省文創和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百強作品并獲前十“最佳網絡人氣獎”。
鑒印先生汲古證道成績斐然師古開今卻謙恭自牧,堅守傳統理念,淡泊明志,不慕名利,鞠養圣懷,默默傳承著中華民族文脈精神而自強不息。
修改于2020年 高彥國(河北當代書畫院總編)
河北文創精品收藏------孔夫子舊書網展銷

鑒印繪畫、書法作品欣賞

鑒印油畫作品 女青年

鑒印油畫作品 女青年

編繪《正定歷史名人名勝》


《正定歷史名人名勝》畫冊插圖 漢農民軍起義首領張燕

《正定歷史名人名勝》畫冊插圖 元代戲劇家

鑒印臨摹《永樂宮壁畫線描》

鑒印曾任正定旅游局制景公司總設計 承制《西游記藝術宮》內景一瞥,

2012年,鑒印設計監制河北正定中學教學樓水泥浮雕

鑒印仿古山水作品

鑒印仿古山水作品

鑒印臨寫補闕修復《隋龍藏寺碑》書法作品
激活隋唐楷書 反映盛世氣象
鑒 印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旭宇先生幾年前在《今楷論綱》中寫道: “楷書是主干,行書和草書是枝葉。只有主干高大,枝葉才能繁茂。……因而研究和推動楷書的發展不僅對楷書本身,而且對整個當代書法的全面發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中國書法誕生于文字,文字起源于圖形符號即象形文字,文字與書法自遠古產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書法與文字互為依存而嬗變發展,是文字與造型藝術的結合體。故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是經歷了漫長歷史時期和無數書法家不斷繼承、發展、創造的中華文明成果。商代(約前14至11世紀)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被學術界認為是成熟的、完美的、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作品。以此為書法藝術源頭而繁衍出中國書法之輝煌燦爛之洋洋大觀。
首先,書法產生于文字,是為文化服務的,是記錄歷史,傳達思想的載體,甲骨文、青銅器銘文,碑碣石刻都是記載歷史的珍貴史料,承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這些銘文書法的獨特藝術魅力又使這些篆書、碑碣被后人印拓、傳播并奉為書法圭臬而得以臨習傳世,古代篆書的藝術成就,開創出中國書法光輝前程。文字與書法藝術相映成輝彪炳千秋。商周、秦漢至隋唐,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和審美情趣逐漸產生的篆、隸、魏碑、隋唐楷書,這些大多以工整規范的主流書風寫成的官方通用書法樣式,即形成公認的楷書,也稱真書、正書。

鑒印書陶淵明《歸去來兮》
漢文字的書寫成為藝術,是因為起源于其抽象的符號及線條結構的豐富性,使漢字的書寫形成了用筆、結字、章法三大基本特征,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學形式。從西方美學法則看,漢字書寫形成的線條、結構、章法具備了表現對稱、均衡、疏密、對比、變化、韻律、章法、風格、意象、情感等黑白構成美與抒情意象等美學要素,故中國書法這種獨特的黑白點、線書寫形式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基礎。
在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古代先賢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書法經典,概括起來分為古文、真(楷書、正書)、草、隸、篆,行六體。而真、隸、篆皆屬于楷書范疇。楷書有模楷的意思,由古隸書演變而來。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者,始以隸書作楷書”。東晉以后,南北分裂,書法也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以古拙遒勁,方正奇崛而稱為魏碑書風。南派書法,長于尺牘,多圓潤秀美,疏朗飄逸,則形成以“二王”為代表的書風,形成楷書的第二高峰時期。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國力強盛,書風亦漸成南北融合統一的趨勢,向著工整秀美,莊嚴中和的書法境界發展而規范成熟為隋唐楷書高峰時期,名家輩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成為融合南北書風,集六朝筆法之集大成者,上承魏晉,下啟三唐,被譽為“唐楷之祖”。初唐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皆以楷書名世,其代表作品如:《九成宮醴泉銘》、《勤禮碑》、《多寶塔》都達到登峰造極,為歷代楷書經典法帖,形成楷書的第三次高峰,影響中國書法乃至思想文化逾千年。楷書作為主要書體在古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說楷書代表著中國書法的正統、正宗并不為過。楷書以其端莊、儒雅的書體在國人心中有著尊崇地位毋庸置疑。

鑒印書韓愈《師說》6屏
中國傳世經典書法,不但具有形式外在之美,更具有精神內涵之美,譬如金文的莊嚴神秘;隋碑的仙風道骨、靜穆幽深。如歐體的開朗爽健、中和險勁;顏體的古拙雄壯、莊嚴剛強;柳體的骨力清奇直、氣宇軒昂。楷書不但具有藝術之美,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中的光明正大,尊貴中和的莊嚴氣象。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故學習書法,不能單純追求成為書法家,更主要的是學習歷代書法經典作品中的文化品性,也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美學精神財富。
歐陽詢絕對不是以寫字謀生的書匠,他在自己的書法實踐中提出的《八訣》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思想和書法追求。對一筆一劃都有著極高的審美要求,他寫道:“點,如高峰之墜石;豎彎鉤,似長空之初月;橫,若千里之陣云;豎,如萬歲之枯藤;斜鉤,如勁松倒折;撇,似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他還寫道:“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后”,說明書寫前的精神狀態和書寫過程中的意念表達。他又說:“勿使傷于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均停,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可以看出,這些理論即符合現代圖形構成要素和美學規律并融入了儒家倡導和諧的“中庸”思想,他還主張:“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合,精神灑脫。”一筆一劃的楷書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千錘百煉的,每一個字都可以表現出人的不同氣宇和神韻,所以說,經典楷書的藝術成就是奠定在高深的美學追求和人品修養之上,絕不是狀若算子的呆板之書,應該承認各種書體都有其獨特藝術之美,不能厚此薄彼。特別是歷代杰出的書法家們為后世創造的傳世經典被奉為圭臬。亦成為后世做人的典范,因為這些先賢書法大家們在書寫時凝神靜慮的意念中注入了自己的內心情懷、思想境界和審美追求,歷經千年我們仍能感受其字帖撲面而來的莊嚴之美,崇高之美,遒勁之美,中和之美。書法被稱為中國的國粹,是經過歷史時間考驗的。
臨習楷書,不但是奠定書法基礎的訓練,更是涵養心志的修行。學習楷書,可以使我們寧心靜氣,磨煉意志,修心養性。不但讓我們學習書法的用筆法則,更能讓我們感受經典書法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來鞠養我們的人文素質,陶冶我們的情操。清劉熙載《藝概卷五·書概》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如其人”,即書法藝術要表現人的學養,才氣,志向,這是古代先賢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也是經典書法歷久彌新并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所欣賞、熱愛的精華所在。
《新唐書》稱歐陽詢“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唐太宗貞觀元年下詔設弘文館,敕由歐、虞教授楷法,并詔令當時的文武京官,凡五品以上而有一定書法功底者,到弘文館聆聽書法講授。可見,“歐虞”楷書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擁有的官方正統地位。

鑒印書范仲淹《岳陽樓記》
楷書嚴謹端莊,行草書飄逸靈動,兩種書體各擅其長,不分伯仲,要把楷書寫的嚴謹而靈動更需要下持久的功夫和具備全面的修養和天分,那一方面功夫未到,確實都容易寫的呆板,生硬,毫無美感,這不是楷書不好,而是我們的書寫技能功力、修養還難以企及。我們不能因此知難而退或棄之敝屣,面對楷書的登峰造極,我們高山仰止更需要奮力登攀。把傳承千年的書法經典學習好,繼承好,發展好,努力創作新時代楷書精品。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旭宇先生曾在《隋龍藏寺碑研究》序言中說: “我們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們能不能上承晉唐書法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具有現代特色的楷書經典,這是考驗我們書法才能和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張公禮為我們創作出上承漢魏下啟三唐的隋代楷法經典。給我們以示范和啟迪,借此書出版之際,聊序數言,與同仁共勉,讓我們不斷從傳統中汲取滋養,兼容并蓄,師古開今,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楷書精品” 。書法界要做好引導,鼓勵青年書家楷書創作并和期待有志于楷書創作的書法家們守正出新,努創作出雄強遒勁、中和端莊、法度嚴謹、正大氣象、雍容華貴的各類楷書經典,無愧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

鑒印仿顏體《真定十方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道行碑銘》書法作品

鑒印和旭宇先生合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