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藝術品鑒藏而言,乾隆皇帝可以與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相媲美,而且更廣泛,更全面。對古玉的搜求和鑒賞則是其藝術鑒賞和收藏活動的重要方面之一。清宮遺存的古代玉器,絕大多數是在乾隆時期搜集的。這些古玉在經過乾隆帝御覽后,被廣泛收存、陳設于各處宮殿之內,成為一道韻致典雅的風景。此乾隆御賞嵌「延年」璧插屏就是在乾隆帝古玉鑒賞過程中的一件典型作品。。

東漢/清乾隆 御賞嵌「延年」龍鳳紋璧紫檀插屏
《乾隆庚寅孟春月御題》、《乾隆庚寅御題》款
「古香」、「太玉」、「乾」、「隆」印
通高 30.8 公分,璧 23.8 公分
估價:45,000,000 - 60,000,000 港幣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10日,編號1901
藍田山房收藏,約1995年
德馨書屋收藏
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編號603
詩文:
璧圍鄂瑑刻玲瓏,上有雙螭盤容容;
絳韨可佩禋六宗,三代法物玉府充。
文曰延年延喜同,果然閱世出土中,
伊誰所用思無窮。

此件插屏的屏芯正面、底座、披水牙和站牙上均雕刻細密精致的紋飾。其中屏芯正面中間被掏空,四周有凹槽,鑲嵌一塊漢代出廓玉璧,玉璧中心用雕有乾卦圖案的紫檀木圓臍固著。插屏背面芯板上刻隸書填金乾隆庚寅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御題詩一首。芯板被分為三塊,通過內里的凹槽用兩根木條連接,非常容易拆裝,巧妙地解決了從背面裝取玉璧的問題。整個插屏設計新穎,雕刻精細,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

這件插屏中的真正主角應該是鑲嵌在插屏中的那塊玉璧。對于此件玉璧,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玉器專家鄧淑蘋女士曾進行過仔細研究:玉璧呈白色和黃褐色,質地甚為溫潤。璧分內外兩圈,內圈琢排列整齊的乳釘紋。她也給出了這件玉璧非常恰當的定位:其一,從裝飾意味濃厚的紋飾及鏤雕銘文可以看出此璧為東漢晚期的玉器;其二,由其體量和雕工可定為宮廷御用之物。從中我們不難得知此件玉璧在玉器收藏中的重要地位。


玉璧是乾隆帝在古玉收藏和鑒賞過程中十分關注的一個種類,每得一件,乾隆帝都要做細致的觀察,題詩考鑒,「谷璧多無數,逢之率有詩」、「谷璧數弗可屈指,偶遇無題輒題耳」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對于這些古玉璧,乾隆帝在鑒賞之后都要求予以妥善保存,或配匣放入百什箱中,或配座陳設宮中。而體量較大者,更多用紫檀、紅木等高檔材料制成插屏,將玉璧鑲嵌于其中,并在插屏上刻相應的御題詩,使之成為歷史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佳構。
此屏制于乾隆三十五年。這一年的春天,當乾隆皇帝看到一雕工精美難得一見的大型玉璧珍品時,便被這件一千五百年前原本是宮廷御用的寶物深深吸引,當即為其寫下了〈詠漢玉延年佩〉的詩作,收錄在《清高宗御制詩三集》,卷86。乾隆帝還命玉工將該詩刻于玉璧的外沿上,又為玉璧配制了紫檀木插屏,并將同一首御制詩刻到屏芯背板上。

在制作嵌玉璧插屏過程中乾隆帝通常特別關注的某些元素,如在玉璧及插屏上刻有乾卦圖案的圓形木臍等在這件插屏中都有完美的體現。這使此件拍品在乾隆帝御賞的嵌玉璧插屏中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謂同類作品中的精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