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幕式現場
2021年3月27日下午三點,展覽“從零到引力波:尋找宇宙傳來的嗡嗡聲”王鐵華個展在ZERO零藝術中心正式開幕。
王鐵華是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也是職業建筑師,同時也是畫家和學者,與其他藝術家不同是,在大家都在努力嘗試從二維走向三維、從平面走向立體的時候,他卻從三維轉向了對二維的研究,與建筑設計并行著對繪畫的研究。他以宇宙空間與人的關系為觀念命題,并受到量子物理的影響,開始帶有研究性地在水墨上進行“書寫”,并以各種材料和媒介表達他對宇宙的感悟。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對“事物不穩定性”的研究,將繪畫作為思想感受的哲思。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大部分為他在2020年疫情期間的創作,除了紙本綜合繪畫《手跡》系列之外,還有影像作品,可謂是全方位打造視聽感三位一體的展示效果,為觀者帶來全新的沉浸式視聽體驗。

展覽現場
“從零到引力波”不僅是單純植入一個科學概念,而是從科學的角度表述了人類從起源到現在的進化過程,即科學不斷發展直至新突破的過程。王鐵華觀察到“零”這個數字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正是因有了“零”才有對整個宇宙及人類命運的終極思考。直到2016年人類探測并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成為人類在科學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所以,從“零”到證實引力波的存在之間,實際上是包含了人類宇宙創生命運的思考。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并沒有“零”的概念,中國人對“零”的理解也是一個臨界狀態,它不是絕對的沒有,也不是有;它即是生,又是滅;它既是萬有的存在,也是萬有的虛無;它既是起點,又是終點,這個終點又是一個全新的“零”,即新起點。東西方對“零”的概念并不是同一個概念,人類進化到現在,我們就不得不去思考這個問題。本次展覽將“零”這個概念納入到中國現代文化中,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一種補充,并引發大家共同去思考這個問題。

展覽現場
正是基于對零的思考,在引力波的作用下,王鐵華創作出了這批繪畫作品。他說:“繪畫是思想的物化,不是一種直白的表述,它也是一種吸引力。繪畫是對我產生了引力的結果,一張白紙就是‘零’,其中蘊藏了很多可能性。”而他就是付諸于一張白紙很多繪畫思考的人。
他一直對抽象繪畫感興趣,在受到蒙德里安的影響和啟發之后,他開始尋找繪畫中的抽象語言,后來他發現中國水墨其實就很接近西方的抽象,水墨又是中國的文化基因之一,所以他選擇了用水墨來表現。他在不斷的繪畫實踐中,加入了一些符號和文字元素,并將宇宙中一些痕跡化、印象化的東西,與他一些糾纏不清的思想碎片,融合在一起,轉化為自己的繪畫語言,因此,在他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獨創的中西合璧的繪畫語言。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不僅展示了王鐵華的繪畫、裝置等作品,還收錄到宇宙傳來的音聲,讓觀眾可以得到視聽感三位一體的沉浸式體驗。他認為聲音、繪畫和文字,都包含了人類的天賦和努力,可是當文字和繪畫出現之后,聲音就由在場變成了一種“缺席”。聲音,即生命的發聲,作為生命體,我們不僅要發聲,還要傾聽,傾聽來自宇宙的嗡嗡聲,同樣是認識世界和宇宙的重要方式。

展覽現場
一個藝術展絕不僅只是單純展示藝術家階段性的工作成果,更重要是建立一種公共關系和公眾意識,產生聯結與互動。不論是提出一個問題,還是制造一個問題,藝術的使命始終是引發公眾對某一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幫助和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展覽海報
從零到引力波:尋找宇宙傳來的嗡嗡聲
藝術家:王鐵華
展覽時間:2021年3月27日 — 4月25日
主辦單位:ZERO零藝術中心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2號798藝術區中一街ZERO零藝術中心
藝術家介紹

王鐵華
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建筑師,藝術家,學者。主要著作:《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景/識——王鐵華繪畫作品集》等。
展覽部分作品欣賞:

零 · 手跡 — 46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0

零 · 手跡 — 46 局部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0

零 · 手跡 — 48 200x200cm 油畫綜合材料 2020

零·手跡2020—02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零·手跡2020—09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零·手跡2020—16 41x41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摩西之杖—03 96.5x179cm 紙本綜合材料 202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