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繪畫,指的是清朝的宮廷組織職業畫家,專門為皇帝而繪制作品。而宮廷組織畫家進行繪畫創作,并非始于清朝,清代宮廷繪畫機構以如意館為主。
拍賣地點




清代宮廷繪畫大致可分為紀實繪畫、裝飾繪畫、歷史題材繪畫和宗教繪畫。紀實繪畫包括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圖景和記錄當時重大事件的畫幅。裝飾繪畫包括大量粘貼于宮殿墻壁和案頭觀賞的山水、花鳥畫。歷史題材繪畫創作居多。宗教繪畫,佛道題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藏傳佛教藝術的影響,頗具特色。




在清代宮廷內,還有一種稱之為“貼落”的東西,這事清代宮廷中新出現的裝潢形式。在宮殿的墻壁上貼上繪畫作品,是清代非常普遍的做法,畫家在至、絹上先作畫,畫完之后四周裱以綾、絹等邊飾,然后再將繪畫作品整幅貼到墻上。這種可以隨時貼上、落下的畫幅形制,即稱之為“貼落”。“貼落”畫可以起到壁畫的效果,但制作與更換卻比直接畫在墻上的壁畫更簡易方便許多。清代宮廷繪畫中有許多大幅作品,本就是裝飾宮墻的“貼落”畫,后從墻壁上撤下,重新裝裱后傳世至今。


清代宮廷繪畫在繼承前代宮廷繪畫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富有時代特色的宮廷繪畫藝術。清代宮廷繪畫還有著極為特殊的意面,那就是以服務政治為主。帝王對它的嚴格管控,繪畫思想以帝王的意志為轉移,繪畫的技術多樣性、東西方繪畫的融合,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古代美術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