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美韻潤酒經 — 青白釉盤口梅瓶賞析
日期:2021-03-24 09:57:41 來源:中貿圣
拍賣
>青白美韻潤酒經 — 青白釉盤口梅瓶賞析
SUNGARI INTERNATIONAL 25TH QUARTERLY AUCTION
預展 3月23日-3月24日
拍賣 3月25日-3月26日
古董珍玩II 古代陶瓷專場
梅瓶宋時為酒瓶,稱為“經瓶”、“酒經”。南宋趙德麟《侯鯖錄》:“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婁人盛酒,似瓦壺之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其中關于“酒經”的描述即為今梅瓶形制,為在經筵(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上用的酒瓶,故名。在陶瓷造型中,因“瓶”音同“平”而寓平安、吉祥之意,受大眾喜愛,或曰風水瓶。陶瓷瓶類尤其豐富,《陶雅》謂;“瓶之式樣,千變萬化,無有窮期,故瓶獨尊于他品。”宋時南北窯最多的瓶類非梅瓶莫屬,有八百年生產史的定窯更是如此,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謂定窯瓶“式類數多,莫可名狀,諸窯無與比勝”,梅瓶也是定窯最經典的瓶類器型。
此北宋梅瓶盤口,短頸,豐肩,腹部向下收斂,圈足。外壁光素無紋,施透
明釉,施釉不及底。胎質堅細,胎體輕薄,釉質滋潤細白。整器釉色溫潤柔
和,光澤如玉,不負“饒玉”之雅稱。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此件梅瓶或漫插梅枝花條一兩枝,添增雅趣,
更以桌幾配之,益發相宜,樸實大方,端莊爾雅,恰如含蓄自若的清雅文士,
更顯高古氣息。歷史上,各大窯系都有生產梅瓶,如果以造型的優美程度做評判,梅瓶可以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
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
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
“講筵”。講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經瓶”。
我們找到和本拍品形制相似的館藏和私人收藏如下:圖一為關善明藏青白釉盤口梅瓶,載于《宋代陶瓷》李知宴,關善明編,沐文堂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圖65。圖二為安宅藏白瓷梅瓶,載于《宋瓷之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編,2016年,頁56,圖15。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