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斫琴名家新秀萃選



連珠式古琴“雲水”
連珠式,琴體項腰如珠串相連,一氣呵成,與琴名“云水”之行云流水,相得益彰。斫成于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后經藏家勤于操縵,養護精心,斷紋隱現,共振勻靜。更因取材明老杉木房梁柱,又添蒼古。此琴乃裴金寶先生為同門師叔吳湘琦先生而斫,故琴腹有裴先生題“師叔"二字。后逢廣陵琴人陶藝先生首肯,親自為此琴題寫琴名“雲水”。藏家邀名手集古帖字刻蘇東坡《赤壁賦》“浩浩乎如憑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于龍池兩側,并撰文銘于龍池上記載此琴來龍去脈,足見24載琴脈賡續,弦緣錚鳴。
琴音蒼古,富金石韻,為當代琴中少見。尤其適合演奏《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高古琴曲。

蕉葉式古琴
此琴蕉葉式,琴體曲線流暢,通體起伏均勻,葉柄細膩,面杉底梓,八寶灰胎,用料扎實,歷經百道工序,歷時四年斫制而成。漆面由八寶灰擦至而成。琴面光澤溫和,透潤而不耀眼。琴徽為24K金、岳山、龍齦軫池、龍池鳳沼側邊皆為小葉紫檀,定制款昆侖玉琴軫雁足,其形制靈巧。冠角線條棱角分明與琴身融為一體。
音色具備九德之中“透”、“潤”、“勻”的特質,音色細膩圓潤,手感舒適,彈奏時宛若指下無弦。

仿宋仲尼式古琴“飛鳴吟”
此琴由范學剛制作,天時材美,琴器精良。為紀念劉少椿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而制,全球限量典藏。原琴為劉少椿先生所藏宋代“飛鳴吟”老琴,后為劉少椿外孫陶藝先生仿制。琴底有“飛鳴吟”刻字,以及“停琴飼鶴館”印,此印又為廣陵派劉少椿先生齋號印。
琴音有宋琴“飛鳴吟”的特色,雄渾蒼勁,清潤古雅。尾音空靈悠遠。

蕉葉式古琴“聽雪”
此琴為蕉葉式,龍池內落款廣陵李全甲午斫制,金徽玉軫,細紋蛇腹斷紋,如意岳山為李全先生的外觀專利。著名琴家朱晞先生題字“聽雪”。琴身線條隨蕉葉自然流轉,體現著文人浪漫的雅趣。琴體如雪舞透金沙。
此琴音古樸凝厚,余韻悠長,且音色細膩有老琴之感,尾音飄逸。

綠綺式古琴“含淡”
此琴為老杉木,底板梓木,生漆鹿角霜,漆面隱隱有綠光。造型簡約,線條優美流暢,琴體在琴項處內收,形成短弧。世所罕見,琴底有“含淡”琴名,亦指閨閣千金娟秀,淡遠之性。另有“鈞天坊制”印,證明其為王鵬監制。
琴音宏大而渾厚,余韻共鳴響亮,有如鐘磬之聲,彈之讓人難以忘懷。

蕉葉式古琴“洛神”
查理斫制“洛神”款蕉葉,琴身清瘦秀美,完美體現琴文化中的藝術與浪漫情調。琴底有“大德之音”、“查繼山斫”兩方印,且有“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等《洛神賦》的詩詞,更增添此琴的書卷氣。
此琴音色宛轉悠揚 ,深夜彈之,靜思凝神,讓人有沉靜之感,仿若洛神之美意。

列子式古琴
此琴列子式,近似仲尼式,又在腰項處各呈方折凹入,但琴首處邊角又和仲尼式略有不同,外形典正清和,流暢飄逸,面板為老祠堂房梁柱木材,琴底板為老杉木,琴體為生漆鹿角霜擦制。有一方“御”印。
此琴按音沉韻內斂,泛音亮麗清吟,散音音沉穩而不散。

仲尼式古琴“冷泉”
此琴精雕細琢,有書卷氣,琴底有王世襄題“冷泉”二字,出自冷泉亭記中:“ 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琴底有:“濃茶夕飲,素琴晨張。” ”選堂題”的刻字。且有“饒宗頤印”、“潘珠軍印”兩方。
琴音細膩安靜,宛如天籟,音色表現豐富,下指的吟揉余韻、細微悠長。

落霞式古琴“流芳”
落霞式古琴,百年以上木材,琴底有“流芳”二字篆刻有力,且有印章兩枚,一方為“云鶴主人”,另一方為“佳琦”印,琴面貼金箔,月下生光。
音色沉厚溫潤,運指流利,雖為鋼弦,但其做工考究,亦有老琴絲弦韻味。

仿宋仲尼式古琴“鵲華秋色”
仿宋仲尼式古琴”鵲華秋色”,朱漆如霞似錦,琴底有“鵲華秋色”的題字,“花氣襲人”、“佳琦”兩方印章。百年以上木材,故琴音如暮鼓渾厚,手感一流。
操縵此琴音色宛轉悠揚 ,綿綿不絕,余音繚繞,經久不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