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ARI INTERNATIONAL 25TH QUARTERLY AUCTION
預展 3月23日-3月24日
拍賣 3月25日-3月26日
古董珍玩III 文玩雜件及古代家具專場

精品預覽

Lot902
清 黃花梨有束腰直棖馬蹄腿如意云紋卡子花條桌
L:208cm, W:57cm,H:84.5cm

Lot905
清 黃花梨頂箱柜一對
L:83cm, W:49cm,H:192.5cm
頂箱柜成對,高過一人,屬于中小型者,反而是頂箱柜中較為少見的尺寸。以黃花梨制成,局部包鑲,以圖輕便和結構之穩固。周身光素,四面平式結體,中設閂桿,門板面心、門框、邊框皆平齊,以黃花梨屈曲變化的紋路和如玉似珀的色澤打動人心。下方設有悶倉,比例上較為闊綽,亦保持平素。腿足下方較高,使得頂箱柜整體高挑挺拔,其腿足間設修長的刀牙板,保持秀雅的整體風格。柜上設圓形銅面葉、合頁,色澤明亮,與深色的黃花梨相互映襯。柜門內側即柜內膛皆髹朱紅漆,漆質細膩沉穩,高貴典雅。下方豎柜內中部設抽屜兩具,將豎柜分為兩層,抽屜亦保持平素,設銅墊片,瓜子形銅吊牌。柜側山亦平素,下方亦設修長的刀牙板,與前方呼應。柜后背落膛,其上髹黑漆,發色純正,保存完整。

Lot901
明末清初 黃花梨瓜棱腿平頭案
L:109.5cm,W:66.5cm,H:80.5cm
平頭案長方尺寸,用料整齊,即可充書案之用,又可擱置佛像、香爐之類,作供桌之用,無所不便,用途廣泛。桌面攢框裝兩拼板面心,大順紋料,紋路流暢,深褐色與橙色相間。邊框較闊,選料接近,應為兩兩對剖而成,其上風化較滄桑。冰盤沿中間起洼線一道,下方有壓邊平線。腿足近圓,并以凸棱線腳和打洼線腳組成瓜棱式,頗富裝飾效果。牙板較厚闊,直牙條,牙頭與牙條或一木挖成,或平接,隨木料大小而為之。牙頭闊綽,明味濃郁,一任光素,只在下方挖委角,宛如花瓣,落落大方。堵頭牙板做法較為特殊,建筑意趣濃郁,其兩端突出,并挖成委角,托在抹頭之下,長牙板出榫頭插入堵頭牙板側面。一般所見,這種做法常見于帶折疊或活拆結構的平頭案處。腿足側面設梯子棖,亦做成瓜棱狀。
別例參考:黃花梨夾頭榫小書案,蘇州網師園藏,濮安國:《明清蘇式家具》件76,第227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Lot885
清乾隆 紫檀百寶嵌御題詩菊花插屏
L:67.3cm,W:26.5cm,H:69.6cm
此件插屏為典型宮廷風格,屏心為紫檀作邊框,以雙邊線攢斗榫卯分割為多寶閣形式。屏心左上角白玉雕乾隆御題詩曰:“《御題菊花》底須泉上不籬東,瀟灑延年晚照中。位置雅宜文石側,介如風味本相同。”出自《題鄒一桂畫四首(其三)》。右側玉石雕香爐、書卷、棋盤。中下部嵌玉磬、佛手、古玩擺件等。背面亦有黃地漆面嵌百寶菊石紋,紋飾極具畫意,為書畫與工藝美術的完美融合。整件屏風雕工細制,布局疏密有致,于平面空間營造立體多寶閣效果,為清代宮廷獨創工藝。

Lot896
清 黃花梨帶束腰內翻馬蹄足炕桌
L:98.4cm,W:62.9cm,H:26.4cm
此件黃花梨炕桌為明式造型,風格簡練,古意盎然。炕桌為滿徹黃花梨,裝芯板三拼,木質紋例對稱,由同料開就。三穿帶,穩固度較高,且倒棱細致。矮束腰采用假兩上工藝,是費料的做法。抱肩榫結構規整、圓潤,牙板不做線腳裝飾,線條簡練,四腿足方材,下承內翻馬蹄足。整件炕桌造型雖然較為常見,但工藝極為考究,兼具穩固度與明式審美。類似造型可參考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桌案類·有束腰馬蹄足鼓腿彭牙炕桌。(《明式家具研究》,74頁,圖乙2。)

Lot895
清早期 黃花梨高束腰炕桌
L:89.8cm,W:67.5cm,H:29cm
此件炕桌形制較為獨特,為高束腰上下疊澀做法,具有高古供案類家具遺風,在視覺上提升了古樸感,是較為少見的做法。炕桌為炕上使用的低矮家具,是配合臥具使用的承具,因此此件炕桌的獨板和攔水線工藝就極具實用功能,可保持臥具清潔。高束腰由矮佬和絳環板組成,其上作海棠形弦紋開光,以模仿魚門洞,此舉既增加了視覺層次,又不失厚重之意,搭配壸門牙板及外翻馬蹄足,具明式風格,可謂匠心獨運。

Lot906
清乾隆 紫檀滿徹多寶格
L:31cm,W:19.3cm,H:57cm
此件多寶格為滿徹紫檀,小器大樣,應為炕上或案上家具,其框架其邊線交圈,且搭配蘷龍紋角花,為耗費工時之作。多寶格下部雙開柜門采用攢邊打槽裝板工藝,裝芯板落膛起鼓,浮雕蘷龍捧壽圖案,裝飾繁密堪稱“乾隆工”。此件家具另一獨特之處在于,其后背板及兩邊側山均為落膛起鼓做法,此工藝耗工費料,非宮廷、官府定制難以斫就,由此可見其珍。

Lot899
紫檀帶束腰羅鍋棖半桌
L:110.5cm,W:53cm,H:82.5cm
半桌為經典明式家具造型,因其體量適中,為八仙桌的一半大小,所以陳設位置相對靈活,深得大眾喜愛。此件半桌滿徹紫檀,桌面攢邊打槽裝板,裝芯板五拼,素渾噴面下沿起邊線,假兩上,有束腰,抱肩榫下承直腿及內翻馬蹄足。半桌通體素面,四面羅鍋棖,退于腿足外面以內,不做格肩,減少線腳裝飾,使整件桌子更加渾穆大氣。

Lot897
清早中期 鸂鶒木攢圍子七屏式小扶手椅
座寬:45.7cm,座深:38.5cm,高:80.8cm
椅以鸂鶒木制者,色赭中泛紅,膩光欲流,制作極精細,雖然攢作功夫繁雜,但圖案持續感強,此外不加雕飾,取得典雅娟秀的效果,兼以小巧的尺寸,十分可愛。圍子七屏式,攢成燈籠錦式,形成疏朗通透的欄桿樣式,園林意趣濃厚。其攢作皆是圓料,但凡是轉角處,都是以大料挖出弧嘴,使得兩個方向的棖子得以圓潤相交,如同折股釵般內蘊力度,十分耐看。扶手前低后高,靠背處兩頭又高于扶手,上方并做成羅鍋式,更增層次變化。靠背中間最高,三攢式,上段只裝豎欞格兩段,中段亦為燈籠錦,下段則為羅鍋棖,雖有變化,卻與他處呼應。座面攢框平鑲板心為面,邊框起泥鰍背,雙壓邊線。圓腿足,之間連以羅鍋棖,上附矮老連接座面邊框。趕腳棖中腿足下前方略低,為踏腳棖,其他三面平齊,依然是圓棖。四面趕棖下附羅鍋棖。腿足下附足套。此種樣式的小扶手椅,見者有烏木、紫檀、紅木等制者,鸂鶒木相對較少,造型幾乎完全相同,凡十多張,皆是精工細作,令人咋舌,應是出自同一地區甚至同一作坊之物,從攢作功夫來看,應該江南地區工手,故宮博物院亦收藏有相同或相似的紅木、烏木等制品,顯然曾供奉內廷,上海博物館亦藏有烏木制者。
別例參考: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5·椅》件77,第354、355頁,清中期 紅木攢格圍子扶手椅,故宮出版社,2015年。

Lot891
清早期朱漆彩繪戧金龍紋官皮箱
L:48.2cm;W:35.6cm;H:46.8cm
此件官皮箱尺寸較大,造型規矩,棱角打磨老道。盝頂,對開門,內五件抽屜,銅活完整,高箱座。整體表面髹朱漆地,內髹大漆,以黃、綠、黑色等彩漆描繪龍紋、折枝花卉、纏枝花卉,官箱頂部裝飾一周卐字紋錦地,中間戧金云龍火珠紋,與箱門裝飾內容保持一致。抽屜看面亦作彩漆戧金手法,可見制作工序之繁瑣,裝飾風格之華麗。此類戧金漆器官皮箱耗工費時,用料奢侈,屬高級家具,自明代初期始,即為皇室所陳設,流行于明清兩朝。

Lot911
明 祝枝山款楠木“云津晚翠”匾
L:139.5 cm W:49 cm
匾文:云津晚翠;枝山允明
鈐印:吳下阿明;枝山氏
祝允明(1461-1527年)長洲人,字希哲,因右手有欹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擅詩文,尤工書法,特擅草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Lot892
清乾隆?紫檀嵌玻璃宮燈
H:85.5 cm
復雜造型的宮燈歷來是少見的品種,因為這種宮燈只能在宮廷或王府等處懸掛保存,一旦取下,零件太多,年久必然殘損破壞,故而歷年見于拍場的宮燈少之又少。宮燈主體作八棱方形,上覆傘蓋,下承底座,形成一個復雜的組合體,又有銅質竹節鉤于上方作懸掛之用。四角盔頂式蓋,盔頂上雕如意云紋,四個彎棖連接下方,其末端翹起作卷葉狀,中間伸出花朵,懸掛流蘇。下接蕉葉紋構件一圈,為八方形,亦如同一圈下垂的流蘇。其下方收進,打洼并鏤雕紋飾。再下方有外披的方如意紋花牙一圈,內為八方形糊紙構件,上描繪西番蓮紋,下亦有一圈流蘇。此為宮燈之上半部分。燈體部分以紫檀攢成八方斜角式,如同一個玲瓏的多角繡球,豎向轉折處有卷草紋扉棱。其內鑲嵌畫玻璃人物故事圖,繪制精工,典型清乾隆宮廷畫風,發色沉穩,保存相對完整,殊為難得。其下部為底座狀物,中間打洼束腰式,最下方又承一周糊紙繪西番蓮紋的構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