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巴黎,霓虹燈下五光十色,前后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秩序與文明遭遇數次解構和重建,藝術文化卻迎來前所未有過之繁盛,伴隨觥籌交錯的時代聲響,來自各方的青年才俊云集于此,他們肩負與生俱來的時代使命感,激蕩全球藝術殿堂,引領現代藝術褪去地域性局限,走入全球化范疇。
蘇富比今年春季的「超限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特別策劃「沉醉巴黎之女性頌歌」專輯,集結亞歐大師女性肖像杰作,他們以多元的角度刻畫女性風姿。

《沐浴的少女》中,雷諾瓦通過細微的色彩變化營造少女如璞玉般溫潤的肌膚,極盡甜美。少女的肢體語言較其早期的裸女,表現得更為開放而隨意,顯現出一種不被打擾的輕松狀態,可見藝術家此時開啟了對于另一種意義上美好的追求,鼓勵女性不受外界思維的局限,大膽享受身體最自在的狀態,而這種前衛的觀念啟發了包括馬蒂斯在內的一眾后世藝術家。

《媽媽的禮帽》是藤田戰后重歸歐洲后以母女間天倫之樂為主題,救贖心靈創傷之代表作。畫面融合金箔元素與「畫中畫」布局,雙人肖像的構圖與同場越法畫家黎譜、梅忠恕等作品遙相呼應,借對孩童和女性的詩意描繪,寄情對時代的美好愿景。

《俯瞰金魚池的兩位女子》是黎譜難得一見的絹本杰作,畫面構圖呼應藤田嗣治《媽媽的禮帽》,處處可見成雙成對的主題——兩個形影不離的女子、兩尾金魚和兩株白蓮,借以強調平衡的概念和中國人對于好事成雙的信念。

《調戲》是越南藝術大師梅忠恕的絹本畫作品, 恰如其名地描繪從偷窺角度所見的一幕, 兩位年輕女子互相欣賞著對方的項鏈, 絲巾、越南奧黛和珠寶上對比鮮明色彩,形成了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色彩碰撞。

藤田嗣治自五〇年代受洗天主教起,宗教題材成為藝術家治戰后的另一大創作重心,他將生活中對于女性和孩童的溫馨捕捉,引入圣經典故,融合圣靈之刻畫,比如《媽媽的禮帽》中藝術家對「孕育」狀態中母親的描繪,在《圣母子像》中即化為對圣母瑪利亞懷抱耶穌基督的贊頌,足見藤田嗣治對于生命自然法則的無限敬仰。

步入六〇年代,年屆古稀的藤田嗣治對于人生的感悟與創作心境已有所不同,同時因藝術家晚年浸淫于宗教的氛圍中,其筆下的甜美刻畫,通過象征手法傳達堅定的信仰,寄語豁達平和之心境,《薔薇少女》即為此階段之代表作,見證藝術家在經歷人生起落與時代變遷后,對于真、善、美的至善未泯。

絹本作品《兩女士》刻畫兩位越南女子安坐一隅梳理發絲,姿態嫵媚動人。作品細節精致,女郎身姿線條優美,起伏流暢有致,展現藝術家在筆墨書法方面的非凡造詣。
印象派領軍人物雷諾瓦以夢幻的線條和自然的筆調烘托畫中人、物輪廓與空間構成,其獨特的個人風格不僅在西方備受推崇,對于亞洲現代藝術之啟蒙亦有深遠影響,其中浴女主題繪畫對于后世之影響蔚為重大,《沐浴的少女》即為當中經典之作,與同場亮相之旅法亞洲藝術家藤田嗣治、梅忠恕、黎譜和武高談的女性肖像作品交相輝映,透過東、西方的美學視角,演繹現代藝術對于女性肖像的多重解讀。
亞洲區現代藝術部
易紫薇
在女性肖像專輯之外,蘇富比現代藝術此次晚拍還將呈獻一系列由夸張形變傳達復雜的精神意涵之作。譬如阿凡迪在《痛飲米酒》中真實地呈現畫中人在參與峇里島的一場斗雞儀式時緊張脈動之心緒;威廉·杰拉德·賀夫卡在《妮?林蒂特與獅》中秉承「美哉印地」美學,刻畫曼妙模特神秘而靈動的倩影。這些二十世紀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從形體中提煉思想,從動勢中提取豐沛情感,從肉體中凝聚感官沖擊。
東南亞藝術專家
瑞思佳

人物肖像之外,動物與人之間的互動,亦是藝術家鐘情的主題,阿凡迪在《痛飲米酒》中以獨具韻律的美學視角,刻畫男子與手中公雞的緊張拉鋸,從而引領觀眾進入畫面中充滿魅力的斗雞儀式,感受這項文化傳統帶來的感官刺激。

《火燒赤壁》融合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及西方立體主義的表現技法,以之表現傳統戲劇之經典題材,可堪林風眠在京劇系列創作中的極致。烈焰顏色深化視覺沖擊,不僅將中國臉譜藝術精髓表露無遺,更與西方野獸派所注重、以大膽色調宣泄內在情感的主張可見類同。

與林風眠通過京劇舞臺人物以抒心意如出一轍,貝爾納?布菲則通過筆下的具象人物承載復雜的心緒,一如《西班牙盛世》中之盛裝男子,身上鮮艷奪目的華服與陰郁而神秘的面部表情形成強烈對比,側寫藝術家矛盾而掙扎的內心,張力無窮。

布菲在《西班牙盛世》中對于男子戲劇化的描繪,與古拿溫《身穿蠟染布的女人》中身披奪目蠟染布料的女子異曲同工,女子身后色彩鮮艷分明的自然景觀和諧相融,展現藝術家對于印尼的群島風光的驕傲之情。

另一邊廂,布拉吉利在創作《大卡瑪爾格騎兵隊》 時,結合敘事聯想的創作手法,描繪藍天下蜿蜒前行的騎兵隊伍,浩蕩的馬群,緩緩行過,由單一的外在景象升騰心向風景;同時,藍白橫紋相間的天空讓人聯想起表現主義大師愛德華?蒙克的名作《吶喊》中,流動而扭曲的橘紅天空。

阿凡迪在同場呈獻的另一幅《叼煙斗的自畫像》中刻意凸顯自己臉部的每一道紋理,記錄生命中各階段的視覺記憶,這幅難得一見的肖像畫,從二維美學中升華而出,呈現人類的存在本質的復雜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