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忠厚朋友,它在農耕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人類早期文明的發軔。在中國文化中,牛還是勤勞、力量、堅忍、奉獻的象征,黃牛翻土耕種,牦牛負重高原,奶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
牛的精神被歷代傳頌,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和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生動寫照。“三牛”精神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密碼,值“十四五”規劃全面開啟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以“三牛”為喻,砥礪我們追逐新的夢想和希望,這是對全國人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熱情激勵和深情囑托。
做一名為民服務的孺子牛。魯迅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將牛賦予甘于為民、勇于奉獻的精神品質。體現在藝術創作上,就是當代美術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從主題上要反映時代精神、表達人民心聲,從題材上要表現人民群眾生動的生產生活圖景。從美術組織工作角度講,舉辦各類藝術活動要突出“為民服務”,充分踐行“文化惠民”方針。
做一名創新發展的拓荒牛。“拓荒牛”意味著要具備創新思維、開拓精神,要在繼承前人事業的基礎上更上層樓,無論是藝術創作還是組織活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征程,都要用時代的眼光、發展的觀念和創新的思維,不斷思考新問題、積極探索新路徑、反復尋找新辦法,開拓事業發展新局面、繪就時代旋律新篇章。近年來,山東畫院乘新時代改革創新的東風,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開始建設“齊魯畫派”文化工程,實施開展了一系列齊魯文化研究領域的子項目:即用數年時間系統地梳理2000年山東繪畫歷史文脈、總結展示當代山東中國畫藝術成果的13卷本《齊魯畫風大系——山東中國畫》大型研究性套書;全面反映山東美術發展的四集人文藝術紀錄片《中國畫壇齊魯風》,創造了明晰文脈梳理、新編山東畫史、總結畫風特點、評析古今畫家等填補空白的四個第一;組織全省畫家、社科工作者、儒學專家一起實施的大型儒家文化圖式大展《大哉孔子——中國畫創作工程》,第一次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儒家文化、孔子思想、古今傳播,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向海內外推出。
做一名艱苦奮斗的老黃牛。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秀作風,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堅持為民服務、創新發展的同時,更要傳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做勤勤懇懇、堅忍不拔的“老黃牛”。任何事業的成功和進取都離不開持之以恒、自強不息、忍辱負重的勤奮和毅力,不管是美術組織工作還是個人藝術創作,都應該發揚“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牛精神砥礪前行,真正將胸懷貼進為民服務上,腳踏實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傾心盡力;把心思放在美術事業發展上,真抓實干,為創建新時代的文化大廈奠基;把精力傾注在美術創作上,殫精竭慮,為時代和人民不斷奉獻出精美的精神食糧。
新時代更需新擔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走過了百年風雨的艱辛歷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路走來,以“孺子牛”的精神一心為民、以“拓荒牛”的精神開拓進取、以“老黃牛”的精神艱苦奮斗,創建了一個富強偉大的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不負囑托,以“三牛精神”自我內省、自我激勵。
我將以牛年“三牛精神”的啟迪為啟程,歲歲年年都“屬牛”,“三牛”到底。(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民革中央畫院院長、山東畫院院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