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術報》 第223期 美術新聞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我們國家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戰(zhàn)勝了南方部分地區(qū)肆虐的洪澇災害,創(chuàng)造了精準扶貧的奇跡,實現了全面小康的目標。2021年是辛丑牛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牛是勤勞、奉獻、奮斗的象征,它曾作為農耕時代主要的生產力與人類一起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深情禮贊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將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將創(chuàng)新發(fā)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將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賦予了新時代的“三牛”內涵。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們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來說,是一股堅定的思想力量與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們要追求更加高遠的藝術創(chuàng)作目標,揮灑汗水,不計個人得失,埋頭苦干。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們新時代文藝繁榮發(fā)展的關鍵一年。新的征程,需要呼喚新的奮斗。牛年,每個人都是“牛”人,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燃旺心中的那團火,深挖專業(yè)的那眼泉,用“干”的作風、“闖”的勇氣、“創(chuàng)”的勁頭,將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融入工作日常,就能匯聚牛勁,加速提擋,突出重圍。
那么,“三牛精神”在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要力避貪圖享受、追求安逸,需要時刻謹記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的社會擔當,始終不忘肩上的社會責任,用手中的畫筆謳歌人民、謳歌時代,尤其是奮戰(zhàn)在一線的工作者,我們應當細致精心地描繪“三牛精神”,矢志不渝地弘揚“三牛精神”,記錄下他們?yōu)樾聲r代所做的貢獻。
今年是“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面對新征程,目標更加高遠。“三牛精神”是當下社會非常迫切需要的內在支持,大家的生活條件都變好了,往往會暴露出安于現狀、自滿自足、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思想苗頭。日子奔小康了,但斗志也削弱了。回望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我們的前輩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之下仍然敢“干”、敢“闖”、敢“創(chuàng)”,給我們留下無數優(yōu)秀作品。而在新時期,我們的關注點仍應落在民族復興、文藝振興之上,以這樣的“三牛精神”表現人民、反映人民,為人民而畫、為人民而書,努力為新時代創(chuàng)作出更多好作品,從“高原”向“高峰”大步邁進。
辛丑年,畫壇提及最多的是“牛年牛畫”。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是家喻戶曉、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是砥礪奮進、創(chuàng)造歷史的精神基因,更是披荊斬棘、創(chuàng)造未來的生動標識。“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星漢燦爛,洪波涌流,希望為舟,奮斗做槳。讓我們做心系時代、為民實干的孺子牛,做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拓荒牛,做腳踏實地、勤奮敬業(yè)的老黃牛,深耕立德樹人之根基,奮力開啟文化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只要我們大家同心同德,以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的精神勉勵自己、要求自己,我們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強大,文藝事業(yè)發(fā)展越來越繁榮。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