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意——歷代刻經及寫經專場” 選取宋代至清代以來歷代佛教刻經及寫經共35件,其中亮點頻出。宋刻本《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下》原為扶桑名寺"德山泉福寺"舊藏。首尾全,無千字文編號,寫刻字體古拙,麻紙精印。尾有日本高僧惠隆法師題記。此外,明萬歷間刻本《慈悲道場懺法》、明永樂間刻《大方廣佛華嚴經》等亦為明代佳槧。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與競拍
宋刻本《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下》原為扶桑名寺"德山泉福寺"舊藏。德山泉福寺,日本天臺宗古剎,現為日本國寶財寺廟之一,加蓋其佛寺印。此經原一折7行,后流入日本,依日式裝幀習慣,重折疊為一折6行,原折7行痕跡明顯,清晰可辨,行22字,首尾全,無千字文編號,寫刻字體古拙。尾有一段日本高僧"惠隆"法師題記,"奉口行進 泉涌寺常住 為寶積軒宣了法師進善之也 明應丙辰三月 惠隆",全經麻紙精刻,字體墨色濃黑,應為初印本。



宋刻本
1函1冊143折
9×22.5 cm
明萬歷間刻本《慈悲道場懺法》首尾齊全,原錦原簽,每卷封錦面各異,色彩紛呈。此經本書以化六道、報恩、持禁戒不起犯心等十二大愿為首,至囑累為止。首刻版畫,后附韋馱像。全經精刻精印,共十冊全,是明代同一時期刻經之中難得之品。





明萬歷間刻本
1函10冊
12×25.5 cm
明永樂間刻《大方廣佛華嚴經》亦為明代佳槧。此經首尾齊全,尾刻牌記:"永樂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奉佛弟子福賢發心書寫鋟梓謹施"。全冊21版,一版5折,一折5行,行15字。典型明代寫刻體,字體瘦美,版面明目。



明永樂十七年(1419)刻本
1冊108折
12×27 cm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共一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由于經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誦,此經在西藏甚流行。



Lot 13180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日大正壬戌年寫經
1卷附盒
39.5×21.5 cm
此經后附尾發愿文"聞虎藏君故 痛首泣目 自視殘軀 茍活于世 過京都妙心寺 延請佛法 書此妙典 安其亡靈 大正壬戌年 備中犬養毅。"大正壬戌年為1922年.包首滿工金繪花式。扉頁金筆繪佛祖傳法圖,首尾加繪佛池蓮花紋。
《大方等大集經》云:“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名無盡意。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不可盡故。”歷朝歷代佛教典籍的寫刻傳承,是僧家信眾發心上求無盡諸佛功德,下度無盡眾生的弘大愿力所為,此中真意,愿您于“無盡意——歷代刻經及寫經專場”中吟詠推敲,細細品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