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和吳冠中都是二十世紀初旅法的中國藝術家。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吳冠中第一次在巴黎友人家見到比自己大18歲的常玉:“他敏感,極度任性,品位高雅”。本次網拍二十世紀與當代藝術部同時推出“猶春于綠 明月雪時——常玉限量版畫”和“點墨逸趣——吳冠中限量版畫”兩個專場,以供藏家聆聽兩位藝術大師的作品之間的靜默對話。1920年,19歲的常玉與徐悲鴻、林風眠等人來到巴黎留學。那時正值巴黎文化藝術的黃金年代,風華正茂的常玉沒有選擇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院等院校,而是選擇了不屬于學院系統的、有“現代主義大本營”之稱的大茅屋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1925年起,常玉的作品便時?,F身法國的各大沙龍畫展,成為二十世紀最早名揚海外的中國藝術家之一。從小家境優渥的常玉對于金錢的態度有古代名士之風,比起賣畫寧愿將畫作贈予他人。朋友王季岡這樣形容他:“其人美豐儀,且衣著考究,拉小提琴,打網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煙酒無緣,不跳舞,也不賭。一生愛好是天然,翩翩佳公子也……”
《常玉油畫全集》目前收錄了常玉油畫約257幅,其中約42件藏于臺北歷史博物館,這是常?晚期作品最完整的收藏。2017年臺北歷史博物館策劃了“相思巴黎:館藏常?畫作展”,展出常?晚期油畫四?件和素描三件,呈現常?藝術中?體、花卉、靜物、動物、?景幾?題材,展覽共估值52億新臺幣。并于此?展期間?次發?以館藏原作為?本的20幅常?限量版畫,每幅限量199張,展覽開幕不久,就被?掃?空。臺北歷史博物館于同年發?第二批20幅常?限量版畫,每幅限量168版。本專場的30件常玉版畫均出自上述來源。常玉作為當下最受矚目的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之一,油畫價格在拍賣市場已達億元級別,由臺北歷史博物館制作的這兩批藝術微噴版畫,再現了常玉的藝術精華之作,極具收藏價值。






此次上拍的吳冠中絲網版畫皆是由吳冠中親力指導、與專業版畫出版機構合力完成的藝術精品。其選題經過精心研究,強調吳冠中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的代表性。吳老對其版畫創作極為重視,對選件、調色等工作親力親為、標準嚴格,更視此項工作為將藝術推向民間,實現其社會美育價值的重要路徑與契機。同時,這些作品均采用頂級版畫用紙和專業水性顏料,色彩層次穩定、每幅版畫之間的色差低。并由吳冠中先生親筆為合格的版畫編號、簽名。吳冠中絲網版畫的許多原作母本都捐給了各公立美術館和美術機構,由其親筆簽名的少量絲網版畫更顯珍貴。

展覽:吳冠中版畫觀摩展,嘉德藝術中心,2020年10月15日-23日《吳冠中絲網版畫2007》,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2008年,第42-43頁(非同一版數)《吳冠中絲網版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42-43頁(非同一版數)《藝術知音-吳冠中羅爾純絲網版畫集》,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第46-47頁(非同一版數)關于《晝夢》,吳冠中曾寫道:"1991年作《晝夢》畫外自題:光天化日也做夢,黑白攜彩入太空。畫面只是黑白空間的劃分,有人認為這是我進入純抽象的標志,而我卻離不開夢。風箏之線已斷?但我仍緊握著遙控。從方形的分割進入了這幅菱狀的變體,從鈍厚轉向了鋒利。"

《吳冠中絲網版畫2007》,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2008年,第46-47頁(非同一版數)《吳冠中絲網版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46-47頁(非同一版數)《藝術知音-吳冠中羅爾純絲網版畫集》,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第50-51頁(非同一版數)關于《流逝》,吳冠中曾寫道:"‘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年光的流逝看不見,摸不著,只留下了枯藤殘葉。流動的線、斷斷續續的點、出沒無常的形、彩色的跳躍與跌落……當她們相互擁抱在同一空間,映入了同一畫面,似紛亂的雪掠過人間春色,予人蒼茫、迷惘之感。不見明顯的具象實物,也可說是抽象的畫面,只緣作者仿徨于時空的上、下、左、右,記憶的前前后后,想表現那難于捕獲的歲月之流逝。"

《吳冠中絲網版畫2007》,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2008年,第70-71頁(非同一版數)
《吳冠中絲網版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70-71頁(非同一版數)《藝術知音-吳冠中羅爾純絲網版畫集》,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第74-75頁(非同一版數)關于《遺忘的雪》,吳冠中曾寫道:"京郊百花山,山高天寒。五月天,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謝,山上春寒料峭,花蕾初吐。在密林間探幽,突然發現一大片厚厚的積雪,像是山澗的源頭。因被包圍在幽暗的叢林深處,殘雪顯得分外的白,白得分外孤獨,春天遺忘了她,她被遺忘在去年的冬天里。雪地里的灌木樹叢枝枝如刺,如針,那是顯現在宣紙上的剛勁的線,鋒利的線。這里那里,雖然冒著點點新芽,或垂掛著敗落的秋葉,但整體效果,仍予人墨黑、濃灰、淺絳渲染出的水墨畫情調。我用油彩寫生,力求水墨韻味,但難于刻畫干枝之挺拔。又改用水墨,把握了線之剛勁與屈曲,用線構建前后層次,寓‘疏’‘漏’于稠密之重疊交錯中,黑、白的關系是利索了,但失去了墨與灰之間色彩的朦朧與含蘊。探索墨彩與油彩間相輔相成之嫁接,盡取兩家精微,迄今五十余年,然差強人意之作,總寥若晨星。"

《吳冠中絲網版畫2007》,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2008年,第38-39頁(非同一版數)《吳冠中絲網版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38-39頁(非同一版數)《藝術知音-吳冠中羅爾純絲網版畫集》,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第 42-43頁(非同一版數)關于《荷花島》,吳冠中曾寫道:"未見亭亭玉立,也未見輕盈綽約的姿態,作者遺忘了荷花獨特之風韻。成群的葉與花,相擁抱在水上沉浮,只求自救,失盡媚態。"

《吳冠中絲網版畫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18-119頁(非同一版數)
《藝術知音-吳冠中羅爾純絲網版畫集》,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第122-123 頁(非同一版數)關于《旅途》,吳冠中曾寫道:"漂洋過海,歷時一月,海天之外,皆茫茫,色色空空,似乎已是出家人。船上旅客中出現兩個黑衣修女,酷暑天,人皆衣淺色、白色,這兩個烏黑龐大之目標,特別引我注意,我急忙捕其黑,其孤寂。出家人看似寧靜,跨越地球,心中積有幾多波濤,黑色吸收了無窮的人間苦難。"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