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晚清官窯瓷器和單色釉瓷器成為市場收藏熱點,備受藏家所追捧。今日我們為大家推送“百瓷集韻”中“余韻—清代晚期御窯瓷器”、“色韻—單色釉瓷器”專題以及“掌玩心悅”中的部分拍品,呈現給大家。
清代同、光時期,御窯瓷器生產似有中興之勢。此時所制同治大婚瓷和專屬于慈禧太后的“儲秀宮”、“大雅齋”款瓷器,品質直追三代,為晚清御窯榜首。此外,在清代御窯所制單色釉瓷器中,追慕青銅禮器而制作的壇廟祭器,堪稱清代制瓷史上的一抹亮色,值得關注。
“掌玩心悅”部分我們則著重為大家呈現一些來源清晰,流傳有序的掌上文玩瓷器小品,其中不乏國外知名博物館館藏及國內外重要私人舊藏,值得期待。


Lot 3622
清同治
黃地粉彩百蝶圖蝶形大花盆一對
長 L 49.8
故宮博物院藏制瓷官樣
因“蝶”與“耋”諧音,因此百蝶寓有“壽至耄耋”之意,另外,據清宮遺留制瓷官樣可知,本品當為景德鎮御窯專為同治皇帝所制大婚用瓷,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黃地百蝶海碗圖樣”題簽中所記“一尺五寸蝴蝶式花盆三對”,本品尺寸大小,裝飾紋樣等均與記載相符。通過官樣中對于碗、盤等訂制數量對比可知,此式花盆燒制數量極少,尤為珍罕。


Lot 3621
清同治
黃地粉彩福壽紋花口花盆一對
直徑 D 23.3
“同治年制”款、帶座
晚清御窯瓷器多為延續前朝作品,鮮有創新之作,而同治皇帝大婚瓷為其中難得之一抹亮色。據《江西九江關造具同治七年分傳活計瓷器花名件數清冊》、同治十一年《奉文賠補大婚典禮傳辦各項瓷器活計花名冊》載,御窯廠燒造的同治大婚瓷器共二十三種紋飾,本品紋樣即為其中一種。

Lot 3611
清光緒
粉彩云蝠折枝花卉開光一路連科圖折沿盆
直徑 D 41.5
“大清光緒年制”款


Lot 3620
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紋大盤
直徑 D 40
“儲秀宮制”款
此式青花大盤,創燒于清代康熙御窯,此后便鮮有燒制。至清代晚期,這一品種又得以復燒,而且是專為慈禧太后燒制。儲秀宮是西六宮之一,是慈禧太后的寢宮。因此,落“儲秀宮制”款的瓷器系慈禧太后御用之器。另據《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六記載,此式青花紋樣乃祭神祭天的禮器,當屬亭式殿內的祭神祭天陳設。慈禧一生喜好佛事,甚至有其扮作觀音的照片存世。而此式大盤在慈禧當政期間復燒,或為其在儲秀宮內禮佛或舉行祭祀法事時所用。

Lot 3614
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高 H 39
“大清光緒年制”款

Lot 3624
清晚期
紫金釉粉彩寒梅圖象耳銜環扁瓶
長 L 19.7
“蔚秀園主人制”款、帶座
蔚秀園位于暢春園北,為暢春園之屬園。其前身為“彩霞園”,是康熙帝第九子允禟賜園。后改賜雍正帝第五子和親王弘晝,嘉道年間又為肅親王花園。道光十六年(1836年)賜定郡王載銓,改名“含芳園”,也稱“定王園”。載銓去世后,因清代賜園均無繼承權,此園收歸內務府。咸豐九年(1859年)轉賜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始稱“蔚秀園”。從本品所落“蔚秀園主人制”款識可知,本品當為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私人定制用瓷。另外,日本萬翠美術館曾釋出一件與本品裝飾紋樣和款識相似的茶盤,可資比較研究。

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年),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道光皇帝第七子,同光時期,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歷任都統,領侍衛內大臣,總理海軍衙門等職。

Lot 3677
清道光
黃釉簠
長 L 23
“大清道光年制”款
來源:國有文物公司舊藏
據《清檔》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二十五日,“司庫白世秀將做得祭器木樣持進,交太監胡世杰呈覽。奉旨:將祭器蓋里并底俱刻款。欽此。于五月初二日,司庫白世秀將壇廟祭器紙樣十五份……交江西唐英燒造……。”此后,燒制祭器遂成歷朝定制。另據乾隆十三年(1748年)欽定的《皇朝禮器圖式·祭器》所記,可知本品當為地壇正位簠。其形制大小、花紋同天壇正位簠。而地壇所用黃釉祭器則取《易經》中“天玄而地黃”取其色,以“天圓地方”之理念制其形。

Lot 3684
清光緒
藍釉登
高 H 25.5
“大清光緒年制”款
《禮記·祭統》注“登,豆下跗也。”古代盛熟食器皿,形似高足盤,或配蓋。本品從造型和紋飾來看,為追慕三代青銅器而作。據《清史稿·志》第五十七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詔祭器宜法古,命廷臣集議,始定制……凡陶必辨色,圜丘、祈轂,常掣青”。其后遂成定式,各朝均有制作。然清代禮儀典禮所用各色釉豆,其造型可分兩類,一類較為挺拔,為乾隆嘉慶時所見,一類較為圓潤,為咸豐之后所作,此時清王朝國力漸衰,因此禮儀用器燒制數量極少,本品即為后者之佳例。又據《皇朝禮器圖式·祭器》所記,此式藍釉登當為天壇正位登。是盛放太羹的主要祭器。香港知名收藏家關善明先生收藏有一件同時期作品,可資比較研究。

Lot 3690
清嘉慶
藍釉描金福慶綿長圖蒜頭瓶
高 H 30.8
“大清嘉慶年制”款
嘉慶一朝,景德鎮御窯廠已無專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監管,御窯瓷器的制作處于守成的狀態。其式樣、圖案等均承襲前朝舊制,但瓷器風格和制瓷工藝仍保持了較高的水平,此時吉祥紋樣仍為官窯瓷器裝飾的主要部分。誠如本品所飾,由蝠紋、寶罄、盤長、蓮花共同組成的“福慶綿長”之吉祥寓意,花蕊內又書以“年”、“余”字樣,如又有年年有余之寓意。此外,在制作工藝上,本品為二次入窯燒制而成,不僅燒制難度大,而且生產成本較高。而此一品種在提倡節儉,縮減御窯產量的嘉慶時期,能夠得以保留和繼續生產,足見宮廷對于此式作品之喜愛。

Lot 3693
清光緒
白釉罐一對
高 H 30.5
“大清光緒年制”款
白釉瓷器是清代宮廷祭器所用的主要品種之一。據《清史稿·志》第五十七載“乾隆十三年,詔祭器宜法古,命廷臣集議,始定制……凡陶必辨色……日壇赤,月壇白”。其后遂成定式,各朝均有制作。另據清乾隆《《皇朝禮器圖式·祭器》所記“夕月壇正位尊用白色瓷,形制大小同天壇正位”可知,本品為光緒時期,皇家專為月壇定制的壇廟祭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式祭祀所用瓷尊,至光緒時,已略有化裁。乾隆時期“初沿明舊,壇廟祭品遵古制”。故此時所制祭祀瓷尊,沿明朝舊制,制為犧耳尊樣式。光緒時化裁為本品之樣,堪稱晚期御窯中的一抹新輝。


Lot 3687
清雍正
青釉水波紋花口大碗
直徑 D 26.3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北京私人舊藏

Lot 3697
清道光
紅釉玉壺春瓶
高 H 29.8
“大清道光年制”款

Lot 3730
清乾隆
粉彩河圖洛書雜寶香插
直徑 D 12.2
“大清乾隆年制”款



Lot 3733
明末清初
宜鈞釉秋葉洗
長 L 10
帶舊包裝

Lot 3706
清康熙
孔雀綠釉布袋和尚香插
高 H 7
來源:
盧芹齋(C. T. Loo)舊藏
底特律藝術館舊藏,館藏編號:52.112
著錄:《Chinese and other Far Eastern Art》,Clenn B. Opitz,1988年,圖772

Lot 3707
清
德化窯白釉布袋和尚像
長 L 17
來源:
盧芹齋(C. T. Loo)舊藏
底特律藝術館舊藏,館藏編號:52.104
著錄:《Chinese and other Far Eastern Art》,Clenn B. Opitz,1988年,圖953

著錄
盧芹齋(1880-1957)是二十世紀海外最為重要的中國古董商,也是二十世紀西方藏家認識并欣賞中國古董藝術品的主要媒介。底特律藝術館,是美國最大、藏品最全的博物館之一。所藏亞洲古代藝術品類極為豐富。

Lot 3739
清乾隆
白釉模印獸面紋四方出戟水丞
長 L 8.2
“乾隆年制”款
來源: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舊藏
芝加哥收藏家Kate Sturges Buckingham(1858-1937年)1925年捐贈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簡稱AIC),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世界級大館,也是海外擁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十大博物館之一,以玉器和青銅器出名,同時也擁有豐富的瓷器收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