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與競拍
·奇 木·

L 36 cm,72.4 g



5.5×1.2×32 cm


L 69.2 cm×2
起拍價:RMB 1,000

清代宋于廷于《平蕭曲注》中稱,黔平溪鄭氏,取竹作洞蕭,分寸節度,皆合古制,其聲清越,聽之有雌雄,家傳此技已數百年,造時必夜分萬賴寂,始為之。簫,為中國傳統八音管樂之一,其種類有洞簫、琴簫、尺八、玉屏簫等,前三者皆以紫竹為上。唯玉屏簫,出黔東玉屏縣,又名平蕭,以細長之黃竹為材,故聲不甚大,文人喜以自娛,擅簫者亦珍視之。清乾隆《玉屏縣志》曾載:“平簫,邑人鄭氏得之異傳,音韻清越。善音者,謂不減風笙。”細長黃竹制簫,包漿細膩。長約二尺,徑三分,正五背一共六孔,簫頂鏤雕作錢紋,簫管自上而下遍刻銘紋。簫身上部行書陰刻詩文:“得遇知音調心曲,高山流水少知音,雅調依然奉八九,最是天明橋畔前,教人靜吁不勝情”,下部刻“古平溪鄭芝山精造”,尾刻“步青”印章紋,表明為鄭步青所制。

鄭芝山,為清咸豐時于玉屏所開設之制蕭店鋪,因其選材精,工藝佳,而廣受世人喜愛。民國時期,鄭芝山長子步青、次子丹青精制的“平簫”曾于1913年,送樣參加英國都倫敦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并獲銀獎。

銘文:無人酬賞監。廿四橋邊月,無情卻有情,玉人良夜品,
不是斷腸聲,民國七年。古平溪鄭芝山精造。
鈐印:隨形陰刻“步青”印款

H 68 cm(帶座)
起拍價:RMB 15,000

山子以天然奇木為材,隨形而作,形制高雅俊秀,以自然之貌示人,似供石矗立,舒卷多姿,靈動而不失之氣韻,可作山石般陳設。奇木山子其作為文玩的歷史,要晚于石山,但至少在北宋年間,木山子已是文人士大夫階層鐘愛之雅物,是為文房廳堂間絕塵妙設。下配木座。

95.5×7.6 cm
起拍價:RMB 1,000

此件竹匾以圓竹剖制,包漿紅潤,陰刻梅花枝干自底部盤曲回環上升,呈現遒勁之態。落款篆書“古柴白梅”,行書年款“戊午年畫”,印文“墨□”。

于竹上刻字出現甚早,起源于商代,《尚書?多士》中云: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直至兩晉時期隨著造紙行業逐步發達才最終改變以竹刻字的格局,但是在竹匾額上刻字的傳統也一直保存下來,在明清時期此類竹器頗多。

Lot 10351
清 紫檀云石硯屏

硯屏以細密紫檀制,分為插屏及器座兩部分,邊抹起線,簡潔疏朗。屏芯嵌云石,正面刻銘“天外山峰削不成”,出自唐代詩人崔顥的《行經華陰》,落款“石生題”,印文“石生”。背面刻銘“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庚申二月石生并刻。”屏芯云山蒼茫、煙籠天際,宛如筆墨蒼潤的潑墨山水,文氣十足。底座以花瓶式站牙抵夾。設絳環板,棖下安有壸門式披水牙子。

石生,清嘉道時畫家,安徽巢縣人,字笠人。
·奇 石·

H 27.8 cm
起拍價:RMB 1,000


H 47 cm
起拍價:RMB 1,000

·銅 器·

5.6×5.5×10.7 cm,527 g
起拍價:RMB 1,000



H 11.5 cm,311.4 g
起拍價:RMB 1,000

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愿”,故被尊稱為大愿地藏王菩薩。


據《地藏十輪經》講,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地藏菩薩本愿經》記載,地藏菩薩在忉利天宮受釋迦牟尼佛的咐囑,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后至彌勒佛降生人間前這段時間內,六道一切眾生皆由地藏菩薩來教化。

口徑:10.8 cm,H 13.7 cm,1213.3 g
起拍價:RMB 50,000

爐鼎式,內堂深,洗口微內傾,外沿起臺,下折出直頸,頸上一對天雞耳銜環,爐身承三足。天雞鬃毛卷曲,俯首向下,丹鳳雙目,如意形鼻,造型別致,饒有氣勢。底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款字深峻,結體規整。銅質精良,沉重壓手。鼎式爐自明代起已有,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與此件拍品形制及尺寸相仿。

明呂震撰《宣德彝器圖譜?卷十一》(廿卷譜)記載:“飛鳳耳蟠虬大彝爐,坤寧宮慈壽殿東西兩香閣,各一座……”皇太后以及各宮妃嬪均得到賞賜。古人多用香熏在室內熏香凈化空氣,或熏衣被而保持香氣,以示高潔,由此可見這種飛鳳(天雞)裝飾的香爐可作閨閣熏香之器。而天雞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宣爐小志》載:“天雞即火雞也,能吞火,會意象形故以鑄爐……”由此采用天雞造型亦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之意。

D 10.9 cm,H 13.8 cm,653.7 g
起拍價:RMB 1,000

此爐銅質精煉,仿三代青銅鼎式,上置雙耳,爐腹深俊飽滿,下承三柱狀足。通身以錯銀工藝裝飾,腹部作饕餮獸面紋樣,四周則以回紋為地,紋飾制作繁復密致,平整圓滑。爐上配紅木鏤空卷草紋鼎蓋,其上置瑪瑙扭頂,使鼎爐體現沉厚莊重同時,又不失清秀雅致之氣。器底錯銀 “石叟”二字款識。
·佳玉雅瓷·

L 5.9 cm,L 5.2 cm
起拍價:RMB 10,000


D 16 cm,H 21 cm
起拍價:RMB 1,000

此器撇口,細長頸,足脛外撇,矮圈足。周身施青釉,肥厚滋潤。器身刻繪折枝花卉,紋飾清新雅致,花葉翻卷流暢,富有動感。全器造型別致,俊秀挺拔,雋雅端麗,純凈釉色與古樸之器形完美結合,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帶有原裝木盒。

D 8 cm,H 38 cm
來源:日本京都天龍寺舊藏。
起拍價:RMB 1,000

此器原為鳳尾尊,雖敞口長頸已失,仍可想見造型之端莊典雅。底部一側釉面開裂,露胎,可見其胎體渾厚,修胎規整。整體釉色青翠誘人,靜穆淵深,紋飾精美細膩。腹部以連續錦紋地襯托圓形開光折枝牡丹,腹下近足處施細長菊瓣紋。紋飾刻劃流暢,布局飽滿,毫無做作和滯澀之感。帶有原裝木盒,題簽“第五三五號 天龍寺青瓷”,原為日本京都天龍寺舊藏。
·硯 石·

15.2×11×3.6 cm
起拍價:RMB 1,000

白端硯,潔白如雪,瑩潤如玉,在端石門類中卓然不群,獨樹一幟。硯書中首見白端之名,出自萬歷時期的文人學者屠隆所著《考盤余事》,其后的清代文房著作中亦多有提及,如乾隆時期陳齡在《端石擬》中記載:“七星巖,產石名白端,色白如雪,作朱硯最佳。”可見其適于研磨朱砂。此硯制作工藝極為精良,墨池環以如意云紋,風格華美清新,雕工精細,是為可用可賞之雅物。

19×12.7×3.3 cm
起拍價:RMB 1,000

硯老坑端石隨形制,以天然之材,略加打磨。硯首浮雕云蝠紋,云紋延展至硯背,制者巧妙利用石眼,巧做月入云中意境。硯堂微凹,注以清水,恍若流云浮動,若行筆潑墨,水引墨泛處逸氣橫溢。宋代《端溪硯譜》中即有“石色貴青紫”之說,此件石色黝而紫,石質溫潤柔細,撫之如嬰肌,具火捺、石眼、蕉葉白、青花等石品,自然天成。
·地 毯·

306.5×255 cm
來源:匠心紡
起拍價:RMB 1,000

毯長方形,設一道藏青色素邊。毯心作栗紅色大地,以兩道湖藍色邊裹夾連珠紋為界欄,將毯心分成橫四豎五的方格,內繪飾藻井圖。整器設色明艷亮麗,活潑輕快,無方向性,便于陳設。

303×249 cm
來源:匠心紡
起拍價:RMB 1,000

毯長方形,設兩道邊,外為棕色素邊,捏邊于姜黃色地上飾萬字紋,寓意福壽綿延。毯心亦作姜黃色地,其上藍色寶石滿布,如漫天星辰閃爍。整器設色明快不失沉穩,冷暖對比鮮明,無方向性,便于鋪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