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西安火柴廠上世紀80年代唐詩配畫火花之《詠柳》

圖2 唐詩配畫火花之《春曉》

圖3 唐詩配畫火花之《送元二使安西》

圖4 唐詩配畫火花之《城東早春》

圖5 安徽六安火柴廠上世紀80年代名勝詩詞火花·蘇堤春曉

圖6 安徽六安火柴廠上世紀80年代名勝詩詞火花·柳浪聞鶯

圖7 南京火柴廠古詩吟金陵火花·金陵春深圖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柳絲飄拂、燕子飛舞之際,時刻穿行嬉戲于垂柳之間的燕子,無疑給春天增添了更為靈動的勃勃生機。
或許燕子與楊柳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故而燕子與楊柳作為經典意向,不斷被歷代詩人捕捉到贊頌春天的詩詞中。而火柴企業為之出品的火花,在向我們展示這些膾炙人口的詠春名作的同時,還以不同的視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形象,用詩畫相映的形式把春天的美麗景色濃縮于火花畫面。如西安火柴廠出品的“唐詩畫意”火花,其中有四枚火花主花分別印有:賀知章《詠柳》(圖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泵虾迫弧洞簳浴罚▓D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碧仆蹙S《送元二使安西》(圖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楊巨源《城東早春》(圖4)“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等四首描寫初春的詩。副花則分別通過一幅以柳為主景的畫簡意深的寫意畫,生動地描繪出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機,其畫面既有燕子穿行嬉戲飛翔于樸實無華、不事張揚、默默為春天增色的垂柳之間的圖案,也有鳥兒間或棲息于柳樹鳴叫的形象,只不過隨著詩人所吟誦的對象有所側重,其畫面略有不同。
安徽六安市火柴廠出品的“西湖十景”詩詞火花中“蘇堤春曉”(圖5)、“柳浪聞鶯”(圖6)兩枚,也有隨風搖曳、婀娜多姿的翠柳畫面。其中前者副花配印有宋代詩人程顥的《春日偶成》“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這首融春景與理趣的即景詩,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全詩表達了理學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后者則配印有宋代詩人徐元杰的《湖上》“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边@首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的詩,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此外,南京火柴廠出品的十六枚套“古詩吟金陵”火花,其中有四枚可以拼連成一幅由江蘇畫家諸辛耕設計繪畫的《金陵春深圖》(圖7),火花在繪聲繪色、雅俗共賞地渲染出金陵清山綠水以及白帆點點春景畫面的同時,每枚還配印有一首由書法家李乃強書寫的唐宋詩人游玩金陵時的詩作,其中廣為傳頌的有唐代杜牧的《江南春》七絕和李白的《金陵鳳凰臺》七律。尤為新奇的是這套火花背面還印有題為“金陵六朝名勝 南京今日新貌”的旅游景點分布圖,進而使火花成為圖文并茂、簡明扼要的袖珍導游地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