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時代的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日本殿堂級的作曲家和電影配樂大師。1978年以專輯《千刀》(Thousand Knives)出道,并與細野晴臣、高橋幸宏合作成立了電子音樂組合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深刻影響了日本電子音樂的發展。出道至今,發行個人音樂專輯80逾張,為大島渚、貝托魯奇、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等導演執導的40余部影片配樂,先后斬獲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等諸多國際大獎。2006年創立音樂廠牌commmons。近些年,坂本龍一的音樂持續關注自然、環保與人類科技、社會的關系。反叛與革新,溫柔與悲憫成為他藝術和音樂的關鍵詞。
《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與《末代皇帝》
大部分國人開始知曉坂本龍一,大概是因為意大利名導貝托魯奇執導的電影《末代皇帝》。這部由尊龍、陳沖、鄔君梅主演的影片上映于1987年,至今已過去三十余年。但每每重看,仍覺經典。影片配樂緊密烘托、推動著劇情,真正地錦上添花,叩擊人心。坂本龍一也因為這部電影的配樂,獲得第60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末代皇帝》中,坂本龍一飾演了監督溥儀的一位日本軍官
在長春電影制片廠,坂本龍一僅僅用了1天時間就完成了貝托魯奇最初交代的“工作”——創作溥儀“登基”為偽滿洲國皇帝時需要的“登基儀式”音樂。音樂完成后,坂本龍一以為自己的工作結束,打算離開中國。結果在離開的前一晚,他接到電影制片人的電話,貝托魯奇希望他參與完成接下來整部電影的配樂。就這樣,在隨后的一周時間里,坂本龍一為《末代皇帝》創作了45首曲子。

《末代皇帝》影片截圖
影片中多次響起的旋律——《where is armo》。


《末代皇帝》電影截圖
文繡選擇離婚,掙脫束縛時在雨中響起的《Rain》。
《末代皇帝》的成功,為坂本龍一奠定了國際地位,但這并不是他第一次獲得國際認可。1983年,他受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的邀請,與大衛·鮑伊、北野武聯袂主演了環球影業發行的戰爭劇情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又名《俘虜》)。電影中,31歲的坂本龍一不僅顏值過關,演技可圈可點,他為影片創作的同名配樂也使他將第3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獎收入囊中。

雖然《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堪稱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但坂本龍一為這部電影寫下的配樂流傳更廣。各大音樂播放平臺經常為聽眾推薦這首曲目,“好聽到想哭”是許多人對這首曲子的評價。從中,你能聽出一種夾雜著單純、細膩、溫柔和悲憫的情緒與基調。

坂本龍一與大衛·鮑伊
坂本龍一曾說:“電影配樂其實就是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實現他們的想法。所以在音樂創作上會有很多限制,但這種限制也會為創作帶來有益的刺激。通過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可能會發掘出新的可能性。”
音樂前奏以單純的鋼琴獨奏展開,韻腳輕盈。一段大提琴緩慢的情緒鋪陳后,節奏突然加快,兩種樂器的協奏共鳴將音樂帶入一片激蕩高昂之地,而后在小提琴流轉的旋律下終了。寧靜與激蕩,而后重歸和諧。有媒體評論,《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是一個關于文化沖突的故事。對這部以同性之愛出位的電影,人們對影片的解讀升華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部關于相遇的故事——人和人、靈與肉 。坂本龍一的同名電影配樂,在情緒與內涵上恰到好處地詮釋了這一點。平靜、激蕩、回旋,終了,人世間相遇的故事,莫不如是。

1990年,再度擔任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劇情電影《遮蔽的天空》的配樂師 ,該片配樂獲得第4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披頭士與德彪西
“要向我喜歡的塔可夫斯基學習”
坂本龍一最近引起我們關注的消息,是他在今年初通過微博告知大家,自己又一次罹患癌癥,消息一度沖上熱搜。他在微博表示對自己的疾病一度感到情緒消沉,卻也話鋒一轉,表達了自己抗癌的決心——“此后的日子,我將‘與癌共生’。希望能再進行音樂創作。”
2014年,坂本龍一確診罹患咽喉癌。2015年,他受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邀請,放棄自己修養身體的時間,帶病為劇情電影《荒野獵人》擔任了音樂監制,陪跑奧斯卡20年之久的“小李子”也正是憑借這部電影,終償所愿捧得小金人。


《荒野獵人》影片畫面截圖
在一幕經典的雪山場景中,音樂一開場就以恢弘的氣勢將觀眾帶入主人公置身的蒼茫雪景,音樂充分發揮了大提琴渾厚飽滿、復雜深沉的音色特點,旋律間長時間的停頓,也為影片鋪陳出一種更沉重、更悲憫和更宏大的時空感。坂本龍一罹患癌癥后對生命的重新思考,他在病痛中所體會到的所有難過、痛苦與堅持,使他對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盡管快到極限了,我還是會忍不住去挑戰”。這種經歷也強化了他對電影和配樂的理解。

1977年,坂本龍一作為黃色魔術交響樂團(Y.M.O.)成員,曾推動日本電子音樂的發展
在坂本龍一唯一的口述自傳《音樂使人自由》中,他寫到,初中時期,正式確定了自己對音樂的心意,“原來自己是如此熱愛音樂”,接下來,從巴赫到保羅·安卡、披頭士,直至遇到德彪西。德彪西的音樂帶給坂本龍一相當大的震撼,他甚至有點相信自己是德彪西轉世。
“就讀高中時,我瘋狂地迷上了約翰· 凱奇、白南準等人的藝術風格,以及激浪派、新達達主義之類的藝術運動。之后,我也曾玩過自由爵士。現在回想起來,喜好這類冷門,或是該稱為前衛的風格,也許就是受到滾石樂隊的影響吧。類似披頭士音樂的精致樂風是我喜愛的風格,滾石樂隊狂放不羈的樂風也深得我心,無論哪一種風格,我都無法輕易舍棄。”

塔可夫斯基電影畫面截圖

塔可夫斯基電影畫面截圖
“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各種聲音所環繞,一般人不會把這些聲音當做音樂,但仔細聆聽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音律上很有意思,我很想把這些聲音融入到自己的音樂里,仿佛樂器與環境音融為一體。那種渾然天成的音樂,我很想聽到。”戈達爾、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都是坂本龍一非常喜愛的導演,坂本龍一后來對各種聲音的敏銳和收集,受到塔可夫斯基很大影響。他曾說,“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里不僅有流水的聲音,還有風聲,腳步聲,各種聲音非常豐富,可以感覺到他確實對聲音有著很深入的理解。塔科夫斯基的電影音軌和各種事物的聲音是密不可分的,他的電影里蘊藏著一個復雜的音響世界。在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音樂家。經過反復思考,我最后得出結論,要向我喜歡的塔可夫斯基學習,把音樂做成像他的電影音軌一樣。要是能做出那樣的音樂就太好了。”



塔可夫斯基電影畫面截圖
終曲:自然|世界
本周一,木木美術館宣布,展覽“坂本龍一:觀音·聽時”將于3月15日至8月8日在木木美術館(錢糧胡同館)舉辦,這是坂本龍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覽,也是他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將圍繞八件重要大型聲音裝置展開,以呈現藝術家過去三十年的重要創作以及特別本次展覽創作的特定場域裝置。
時年69歲的坂本龍一,人生確已步入“第四樂章”。

2021年2月23日,坂本龍一近照
去年疫情期間,坂本龍一參與了一場由尤倫斯和快手共同舉辦的“園音”音樂會,吸引超過300萬人在線觀看。2019年,《坂本龍一:終曲》在國內上映,影片記錄了他在被確診為咽喉癌前后5年的生活和創作片段。

《坂本龍一:終曲》影片截圖

《坂本龍一:終曲》影片截圖

“園音”音樂會上,坂本龍一使用工作室既有的樂器,通過不同樂器、部件之間相互碰撞、摩擦、敲打、震動,發出它們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聽起來,有些晦澀難解,它們的音色在人們的意料之內,但它們發聲的方式卻叫人始料未及。
2000年以后,大自然的音效經常被融入于坂本龍一的作品中。“一般我在思考音樂的時候,大部分都用鋼琴來思考,但鋼琴聲不是連續的,按下一個琴鍵,鋼琴發聲后聲音會逐漸減弱,慢慢消失。雖然會發出一些回響,但還是被周圍環境的雜音淹沒。我內心可能一直很向往,不會消失,持續不斷,不會衰弱的聲音,那種與鋼琴聲相對的,不會消失的聲音,如果用文學來比喻的話,就是永恒吧。”

《坂本龍一:終曲》影片截圖
在影片《終曲》的開始,坂本龍一彈奏著一架在海嘯中被嚴重侵蝕的鋼琴,它有些走音,部分琴鍵按下后也不能再回彈。坂本龍一常常會思考類似鋼琴這樣一件樂器的存在意義:這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木材被機器壓制成型,金屬琴弦纏繞著這個“文明的總和力量”。他解釋說:“我們人類說鋼琴走音了,但這并不完全準確。物體正在努力回歸自然狀態。”
展覽推薦

展覽海報
木木美術館將迎來日本作曲家、藝術家坂本龍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型展覽。該展覽將是坂本龍一在國內的首次美術館個展,呈現藝術家過去三十年的重要創作以及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特定場域裝置。
此次研究型展覽將呈現坂本龍一與幾位著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8件大型聲音裝置,其中包括與真鍋大度合作完成的《感應流》、與高谷史郎聯袂呈現的《生命=流動、不可見、不可聞》等。伴隨一系列線下相關活動的展開,展覽“觀音 聽時”將帶領觀眾全面、深入地探尋坂本龍一獨具創新的藝術實踐。
(臺馨遙/撰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