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春雷乍動,氣溫回暖,陽氣漸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文中所表:“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其意為,蟄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動物和草木蟲蟻感于春季溫暖,被春雷驚醒而出。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仰與春禮俗,兼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查看更多農耕畫面 →
沈慶蘭 農耕圖
冊頁 (二十二開)
23.5×24 cm×22
成交價:RMB 230,000
中國嘉德2019秋季拍賣會
在二十四節氣中,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
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在驚蟄節氣中,三候分別為:一候桃始華,指桃花開始綻放;二候倉庚鳴,“倉庚”是指黃鸝,指在驚蟄后第二個五日,黃鸝歡快的叫起來了;三候鷹化為鳩。古時“鳩”是指布谷鳥,驚蟄后第三個五日,鷹不見了,布谷鳥出來了,所以古人誤以為鷹變成了布谷鳥。驚蟄之后這一周,不妨帶上家人,近郊的公園走走逛逛,賞賞春光桃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