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徽派版畫的藝術魅力,唱響安慶版畫文化名片,3月2日,由安慶市委宣傳部、安慶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徽省文化館共同主辦的“安慶中青年版畫雙年展”,在合肥安徽畫廊展陳。

此次版畫雙年展,共展出版畫作品50件。其中中青年作者版畫35件,特邀版畫作品15件,有木版、銅版、絲網版和綜合版畫。作品題材廣泛,技法多變,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的藝術作品。

中國版畫藝委會副主任、展覽學術主持人班苓說,主辦方特別推出“安慶中青年版畫雙年展”在安徽畫廊展出,對于推動省內地市文化交流,版畫的創作和版畫人才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安慶版畫歷經60年持續傳承發展,構成了一個以中青年為主體、老中青相結合的版畫創作者隊伍,為安慶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帶來別樣的風采,展現現代文明的藝術氣息。

據安慶市書畫院院長鄭賢紅介紹,自1964年第4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始,此后每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安慶版畫從不缺席。直到2014年第12屆全國美展安慶共有32件版畫作品入展,而入選歷屆全國版畫展的作品共計41件,其中14件作品獲國家級獎項。2002年范竟達的版畫《生命的主題》榮獲第16屆全國版畫展金獎。

鄭賢紅說,安慶版畫的藝術特征具有開放性、融合性,多元化特點。它緊跟時代步伐體味社會冷暖,面向生活反映現實與當下,代表作有朱曙征的《載月歸》,操禮尚的《喜曬新棉》,張旺清、汪濤的《春色撲人來》等。同時,學習中外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特別是從我們徽派古版畫中汲取和借鑒為我所用。如朱曙征的黑白版畫《鳳凰松》和套色版畫《九華山風光系列》,是對徽派版畫最經典的繼承;宮義的《中國故事》《水泊梁山》,更直接的從古線刻木版畫中汲取精神性營養和審美趣味,表現當下現代人對于中國經典名著的詮釋。其次,題材樣式的當代性和現代感,用現代多媒體技法表現當下的生活和思考,及現代人的內心感受與審美情趣。如趙軍的《獨秀山》,紀念的《影》《巢》《琉》,徐寒杰集汲古鐫今于一身的《系》和《演進系列》等。安慶版畫在觀念樣式上是多元并進的,每位創作者在版種和技法探索上也是面貌迥異,均有造詣。從單一的木版(油印和水印)到凹版、平版和絲網版、數碼版畫應有盡有,都有精品力作問世。

新時代安慶版畫風貌,正如中國版畫藝委會主任蘇新平在《安慶版畫60年作品展》前賀電所述,“安慶版畫已經在題材、形式、學術等方面形成積極的上升態勢,正在與江蘇、浙江、內蒙古、西南地區等見證中國版畫現代化進程的群眾版畫群體一起, 沿著由魯迅、李樺、賴少其等新興版畫先驅開拓的道路,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做出更加顯著的貢獻。”

安慶版畫在地方政府文化強市理念的感召下,在老中青版畫家的共同努力下,安慶版畫這張名片更加熠熠生輝,也在安徽美術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